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江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师资水平相对不足,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亟待改进。本文从江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些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方法,助力推动江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意识;师资水平;实践
本文引用格式:张横峰,等.江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4):50-52.
一引言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深化高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改革,是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好实现创业就业的重要措施。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的创新创业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以及,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大众创业、创新是富民的道路,走向强国的道路,必须着力创造新的引擎”,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创新与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江西省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不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缺乏,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程度不够,政策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落实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江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江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调查研究,梳理了相关研究资料,对江西省教育教学体系进行分析,拟对现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建议形成一套长效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并且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的方法改进,不断推动江西省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教学走向成熟。
二江西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是创新和创业的有力前提。但是,目前江西省的许多大学生对创新和创业的认识不足。他们在学习期间主要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以应对激烈的学术评估,理解只停留在课本理论知识的层面,这导致他们缺乏思考创新和创业的主动性。同时,社会创新和创业教育的价值判断趋于功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视野,导致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的价值评估局限于自身利益的大小。而且大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所以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加上大学生的“光环效应”,社会对他们抱有的期望过高,导致大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创新和创业意愿不强,在创新创业教育和未来就业发展关系方面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此外,江西省大多数高校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师生之间没有良性互动,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缺乏培训,导致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不完善
江西省高校现阶段的师资力量,教师既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的系统培训,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难以深入透彻讲解;更缺乏创业实践经历的具体经验,无法对学生创新创业进行具体的实际指导。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双重欠缺,师资力量较弱。而且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发展的领域,导致没有足够数量的师资队伍来填补过大的空白,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同时,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观念,采用片面输液教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全屋灌溉”,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低,缺乏积极思考的能力。以及在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不到位,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的教育缺失,老师的整体创业素质有待提升,师资建设有待完善。
(三)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实际相分离
创新源于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更是如此。可是,目前江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给学生提供的实践平台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不够,能力培养不足。而且,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足够的资金,项目和创业平台。但是,江西省大学附近没有足够的企业和公司为学生提供创新和创业研究平台,政府没有出台相关政策,也没有很好地指导校外企业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江西高校创业教育缺乏实践,导致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是无法实现的。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与现实脱节,实践环节非常薄弱,直接影响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效果。
(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政策环境不够优越
从宏观角度来看,政府的政策影响着江西省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长足发展。江西省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政府重视不足,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政策资源倾斜。虽然江西省各级政府陆续推出了一些促进政策,但这些政策不够完善,而且政府在这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且发挥的作用有限。加上江西省大多数高校没有完善的对策来灵活处理对待一些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一定层面上使大学生不能如愿开展创新创业。而且江西省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教学的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创业群体对其了解不够,加上政策实施与落实方面的力度也不够,甚至并没有根据实际开展,这些因素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政策环境不够优越。
三 影响江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创新与创业教育体系的设立合理与否
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体系是否完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了江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质量高低与否。江西省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课程刚刚开设,还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课程体系,课程开展比较零散,没有合理设置,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很难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比较艰难。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应该是完整且独特的,创新创业教育应着眼于扩大基础课程,使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密切相结合,并应适当加大综合课程,并提供全面的社会科学和跨学科课程。与此同时,也应该注意课堂内外的相互贯通,使理论课程与模拟实践等多种课程形态相互协调融合,使之适用于教学与实践,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
(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先进与否
创新创业教育日益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决定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前进方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展的宗旨在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江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就应当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适当调整高校的办学理念与指导思想。从前,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单纯的应试教育,片面的就业教育,”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较为淡薄,逐渐丧失了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而且江西省不少高校还没有站在培养尖端人才的高度来看待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内涵,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够先进。现如今,我们应该跳出传统教育理念笼子,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创新型尖端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长足发展。
(三)创新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浓厚与否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环境是与大学生最密切相关的文化领域,它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较深。以斯坦福大学为例,斯坦福大学拥有的创新和创业教育是一个独特的遗产,其独特的创新创业文化的影响和启发教师和学生大胆创新。创新和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意识,文化氛围越浓厚,创新和创业意识越强,创新和创业教育的质量就越高。营造创新和创业教育的良好校园环境,使学生以微妙的方式沉浸在文化中,有利于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四)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是否完善
教学评价是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够督促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实施开展,而且能够形成一定的反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前进发展。江西省高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应该局限在接受学校的统一课程评价,依据常规教学活动教育的评价标准,而应该对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课程进行课后追踪调查,适当对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课程计划。同时,建立合理的外部评价体系也非常重要。接受江西省创新创业教育的外部合理评价,了解外部的声音,对创新和创业教育的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价和理解。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四 优化江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建议与措施
(一)加强创新创业理论教育
如果缺乏创新创业的专业知识,创业群体的创新与创业思维就很难形成,因此革新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创新创业理论教育,教育学生树立积极的创业观十分重要。通过革新学生管理制度,搭建和巩固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基础,丰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使创新创业的思想意识在大学生的思想中扎下牢牢的根基,达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学生积极配合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创新型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并吸收教育内容,学习创新和创业的理论知识。
(二)深化教学管理,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创新创业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壮大教师队伍,提高师资水平。江西省高校应充分借鉴德国的教育教学方法,服务型教师提供服务,帮助学生识别创新和创业的目标;专家指导员评估和指导创新型企业项目,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提供理论指导;引导型导师加强对创新创业理念的指导,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创新与创业观念的创新。江西省高校还应聘请国内外企业的一些成功企业家,以及投资者进行讲座,积极招聘一些具有创业经验和一定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者担任兼职教授。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建优质的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建立创新创业保障体系,提供政策支持
政策指引着教育的发展方向,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政府应予以支持。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的基础,发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力量,激发创新创业市场的内在活力,从而促进创新创业保障体系的完善也十分重要。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实施更有力的政策,增加对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支持。一方面,加大对创新和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为创新型和创业型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建立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承担政府的责任,并发挥政府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功能。
(四) 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为了促进江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发展,课后的实践练习也必不可少。江西省高校应适当引入社会企业资金,为学生提供课外社会实践平台,在创业实践方面提供支持,加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增加课后实践的机会,以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推进理论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学校也应当适时举办相关的创新创业比赛,鼓励学生创建创新创业社团,参加社会实习工作,为学生提供运用和磨练创业技巧的实践机会。当然,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内平台的搭建,搭建与校外优秀企业的创新创业平台也十分重要。建立高校创业群体与企业之间的创新与创业交流的平台,使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创新与创业精神,帮助江西省大学生实现优质成长,促进江西省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前进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横峰,邱晨怡.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11):131-133.
[2]张横峰,邱晨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运行机制优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6):167-168.
[3]周曼,李红春,华磊,等.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基于江西省高校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5(09):89-95.
[4]李亚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原则及路径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5(10):83-87.
[5]温美荣.政府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效果评估与提升对策—基于H省的调研分析[J].理论探讨,2018(07):158-163.
[6]贺嘉贝.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2015(10):100-1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