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成果导向与“互联网 +”理念的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2 16:02: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从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过程遇到的一些问题出发,引入成果导向和“互联网+”的理念,探索基于成果导向和“互联网+”理念的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新路径,对于推动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推广实施有很好指导作用。

关键词:成果导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秦涛.基于成果导向与“互联网+”理念的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21):12-13,22.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队伍的主力军,经过多年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技能人才,为社会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待破解的问题。随着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对高素质、高技能、拥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需求越发迫切,不断创新与实践新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了学徒制和职业教育的优势。与传统的“理论+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具有职业与专业融合、岗位与课程对接、职业技术与职业精神贯穿于全过程等诸多优势,有鉴于此,国家教育、人社等有关部门均出台了推动学徒制培养试点的政策文件,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一 现代学徒制试点有待完善的问题

(一)对企业的利益重视不够,企业参与力度不足


        由于政府对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补贴,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往往是出于用工需求、人情考虑等短期利益,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企业责任权利义务不明确,多数为学校主导、企业配合,学生“工”的时间不长、质量不高。

(二)学生利益保障不足,能力提升前景不明

        学生对现代学徒制试点表现积极性也不高。其原因有:学生缺乏准员工身份,得不到工伤保险、学徒工资等相应保障;校企双方对学生在企业培训的目标设定不够清晰,能力提升前景不明;部分试点单位合作企业良莠不齐,就业前景不明。

\

 
(三)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部分试点院校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职业教育脱离企业实践的“顽疾”,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不明确,与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相脱节;培养模式上,没有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企业仅作为“配角”有限地参与专业建设。

(四)缺少实现弹性学习和校企综合管理的统一平台

         部分试点院校尚缺乏明确的学徒考核评价标准,人才培养过程不够规范,导致学徒企业培养停留于形式,无法实现弹性学习和半工半读,也缺乏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有效及时沟通的平台,无法形成“双导师”团队。

二 基于成果导向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OBE是由美国学者Spady于1981年率先提出的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其核心理念是采用反向设计原则,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具体化、量化可评,明确必须达到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激发学生主导课堂并自主学习的能力,鉴于其优势,已经被许多国家的职业院校所应用。

         本文探讨将OBE理念引入到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将企业满意的用人需求和学生满意的就业作为培养的顶峰成果。之后反向设计,将企业利益的体现、学生利益的保障、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作为三大中间成果;再将中间成果企业利益体现进一步反向为企业的政策支持、保障企业的用人权利、免除企业后顾之忧等基础成果;将中间成果学生利益保障进一步反向设计为优质合作企业、学徒工资的保障、双导师的培养机制基础成果;将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成果进一步反向设计为对接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成果导向化、半工半读弹性学制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并将成果明确化、具体化,使其可衡量、可评价化。

        通过层层反向设计,为顶峰成果的实现进行层层铺垫和积累,最后将最终实现的顶峰成果与设定的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和反馈,并进一步对整条路线进行改良和完善,并能够根据顶峰成果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详见图1。


\

         通过引入成果导向的设计理念,有利于明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突破点,提高企业和学生参与学徒制的积极性,有利于明确企业和院校双方的责任,构建目标明确、能力本位、可评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有利于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 融入“互联网+”理念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针对现代学徒制推进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果借助互联网手段,推进“互联网+”现代学徒制,十分有利于实现政府的综合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学校的育人效益、学生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一)“互联网+”网上政务平台

         借助互联网,可以建立类似“网上政务”的平台,可以高效、低成本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行业、企业、院校之间的沟通,完成资源共享和最优配置。二是可建立政校企一体的学徒供需网站,方便企业、院校、学徒三方实现双向选择。三是方便政府依靠网络平台的大数据来进行政策决策,使决策更加趋于理性、科学和动态调整。

(二)“互联网+”校企协同管理平台

        借助互联网,可实现学徒管理的网络化,解决学徒在企业学习过程中与学校联系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及学徒实践过程中的教学管理等问题,确保对学徒学习的有效监控。

(三)“互联网+”信息化教学平台

        借助互联网,校企联合开发信息化教学平台,有利于整合区域内企业、职业院校的优质碎片化资源,形成优质资源库链接在平台上,方便建立慕课+翻转课堂+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实现学徒学习的弹性学时和弹性学制。

四 结论与讨论

          成果导向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方法保障;“互联网+教学”则成为了成果为导向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实施的有效手段。2017年以来,我校与山东海大自动化公司合作进行了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通过采用基于成果导向和“互联网+”理念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破解了实施过程中的许多难点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黎永键,陈述官.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河北职业教育,2018,2(03):31-37.
[2]陈芬,刘海涛,陈晓军,等.“互联网+”视角下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20):250-251.
[3]朱海鹏,王建林.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探析——从学习成果导向的视角[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06):194-196.
[4]岳燕星.“成果导向+行动学习”的焊接专业学徒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农机,2017,44(09):234.
[5]刘晓欧,刘鹏.“互联网+成果导向”背景下高职院校“审计实务”课程建设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8(15):136-137.
[6]付丽琴,冀建平,荣瑞芳.“互联网+”时代认知学徒制实施的新特点[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8,33(01):45-49.
[7]申益美.“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众筹模式探索[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8,8(02):16-20.
[8]刘盈盈.德国与澳大利亚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分析[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11-13.
[9]胡晓勤.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与管理的实践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8,34(06):91-94.
[10]师伟,李晓东,黄丽莉,等.服务现代学徒制的“互联网+”实训基地建设[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1(01):33-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91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