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因此,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关研究入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性反思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探索;理性反思
本文引用格式:邓学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理性反思[J].教育现代化,2019,6(21):60-62.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关研究
在不同的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有着不同的改革要求。尤其是自《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05方案)发布以来,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设以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都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十年内,该方案的贯彻落实已经取得了累累的硕果,不仅搭建了更科学、更合理的学科、教材、师资平台,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同时还培育出了一支支高质量的思政教师队伍,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发生了四种转变。
(一)由单方向的理论灌输向多元化教学方法过渡的转变
在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比较薄弱。而“05方案”的提出,要求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体系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在新世纪、新阶段内重新规划教学工作,不仅要重点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关联性,同时还要求能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特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当成思政教育的主题。让学生践行相关理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能够在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以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在贯彻落实这一方案之初,由于相关工作还没有成熟,这个时期内的教学工作主要以教材为教学重点,要求教师能够把理论教学工作置于首位,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同时要把理论知识讲的足够透彻,虽然不要求学生能够“大彻大悟”,但是也要求他们能够领悟到理论知识的精髓[1]。这就促使很多教师一般都采用机械式的灌输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但是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普及化以及改革工作的不断完善,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并且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感染力,不仅要求能够做到“讲准”“讲透”,同时还要“讲活”,让学生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做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而要达到这个要求,教师就只能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向师生双向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转变[2]。教师在决定教学方法时最好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教学工作的一般规律,并且也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尽量以启发式、激励式、参与式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讲述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兴趣。在这个时期,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出了各具特点的多种教学方法,比如:专题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方法等,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多元化教学方式的选择。其中案例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方法成为启发式教学的重点内容,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教学优势。
(二)由大班授课向学生小组讨论方式转变
很多高校的思政理论课堂都是以“大班授课”方式为主,基本上课堂就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教师在台上无精打采。如果想打破这种现状,就必须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对自己的身份进行定位,认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3]。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前给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主要渠道,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阵地。与过去相比,其主要任务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不能单纯地只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以解决问题、探究问题为突破点,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而不再是旁观者。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掌握启发、引导学生把他们所搭建的知识体系内化为一种信仰体系、一种精神体系、一种追求体系的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为主、大班授课是过去最常见的教学方式,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但是却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力,不利于学生主动性、能动性作用的发挥,给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随着“05方案”的不断发展,部分高校开始研究“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方式,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强调的是学生之间团队协作之间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组成学习小组,而相关教师需要组成专业的教学团队,交流、制定出一套基本的教学方案[4]。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是一个参与者,一起完成对研讨主题的确定。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很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也是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
(三)纯理论教学向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
不可否认,课堂面授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工作的基本方式和有效方法。但是,如果学生只知道很多思想政治知识、理论,却不能内化为一种品质、素养,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意义将大打折扣,逐渐趋向于形式化教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情、意、信、行等内容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从认知到行为转化的内化过程。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行为,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5]。实践教学对于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我国当前发展现状、激发他们爱国主义情怀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还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应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些都是理论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功能。鉴于此,打破传统单一化、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后通过实践应用把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至关重要。而且实践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在具有开放性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优化教学结构,保证思政教学的有效性。根据“05方案”的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需要把实践教学环节添加其中,弥补传统理论课教学工作的缺陷。尽量给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以及从国家相关政策读取额外信息的能力,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的所有教学工作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根据学校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大纲,合理安排课时,并且合理分配实践与理论课程的比例。为了给学生创造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端正学习态度。根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实践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的需求,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强有力地保证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四)传统教学方式融入的计算机教学元素越来越多
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板书”在课堂上的比例越来越小,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黑板、粉笔不仅教学效率得不到保证,而且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到了课堂有效性。所以,把现代化教学元素融入到传统教学过程,就成为很多教师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改革的新思路。把计算机教学元素添加到传统教学过程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师生对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要求。当前,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相当普及,不仅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中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对其他科目的教学也带来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而且不仅如此,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也在不断研究如何把其他网络教学平台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方法,比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总之,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表现出传统教学方式不具有的特点,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以及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而且网络教学还降低了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依赖,降低了教师教学负担,让学生对这些抽象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性反思
(一)教学方法形式化
方法和方法论问题不仅是很重要的哲学问题,同样也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必然会遭遇的问题。教师不仅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应该对当前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工作[6]。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所采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还是处于比较低级的、只会就事论事的摸索阶段,涉及到实践教学环节的手段较为薄弱,而且得出来的教学方法成果也以经验介绍为主,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论证。教学方法形式化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工作的健康发展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二)教学方法片面化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来说,其产生、发展、完善必然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既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还应该表现出教育的性质,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采用,首先应该考虑他们所服务群体的特点,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特征,遵循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但实际上,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片面化现象较为明显。例如,有的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只图课堂的一时热闹,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没有体现出教育的意义。有的教师却恰恰相反,偏重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课堂有效性得不到保证。教师的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应该发挥出的作用,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的固执性
针对不同的章节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体现出灵活性、多变性,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受到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因为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够精准地给自己定位,知道自己应该为学生做哪些工作,不应该做哪些工作,从而分阶段、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保证教学方法不能呆板、固执,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如果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得当,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有效提高,他们就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产生兴趣,从而就会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策略
(一)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重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一般的专业课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侧重点有很大的不同。专业课是学生今后在他们所研究领域的重要知识基础,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提高他们道德素养、职业素养的保证。一般而言,学生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以如果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那么必然可以有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优化教学结构。
(二)要求对教师角色进行转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主角,一般学生都是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而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必须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的课堂地位。教师要从传统的课堂掌控者向引导者、服务者的身份转变,重新认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虽然教师是开展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也应该认识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改革教学方法的要求,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股脑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尽可能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成长需求
(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时刻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找准教学方向,始终围绕学生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学生还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不同之处以及衔接点,求同存异,尽可能地把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在专业课程教育中体现出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根据学生发展的动态变化,选用动态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祖国的未来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文婷,王伟.新形势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路径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1):253-255.
[2]韩芝林.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5):202-203.
[3]谢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路径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01):17-20.
[4]李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1):45-46.
[5]陈宁华,鲍雨欣,程晓敢,等.新时代地学野外实践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8,27(04):28-31.
[6]任东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与实践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30(12):25-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