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教师党员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意义及实践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1 15:45: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教师党员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研究在于充分掌握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思想教育的现状;准确分析教师党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加强教师党员的专题教育和责任感的培养,进而将教师党员的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增强教师党员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

关键词:教师党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

本文引用格式:张达盼,张雷.高校教师党员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意义及实践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3):134-135.

一目前教师党员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研究

        根据知网即时在线搜索,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词,搜索到相关内容近13万余条;将关键词设置为“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在2013-2017年间,共检索到相关内容为1000余条。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与总结,笔者对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

(一)以学生党建为核心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

        法红旗在《高校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性研究》一文中指出:学生党建的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引导、控制和鼓励等几个方面的作用。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核心思想的来源。朱靓认为两者的结合应从注重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建立思想政治评估和党建监督考核制度等方面入手。此类研究也是以“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词,检索得到参考文献较多的一类研究[1]。

\

 
(二)有效利用载体形式的创新实现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

        首先,利用新媒体的载体创新。孙鹏提出,创建新媒体的载体,建立基层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在此基础上探索党建与思政工作相结合的路径。

          另外,张明在《高校党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对进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探究》一文中,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并列举了实践活动的分类,进而阐述了此类党建活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机制[2]。

(三)以校级党建工作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升的研究

          近五年以来,以此观点开展的研究并不多,有一定理论成果的文章共有3篇,研究成果均为理论成果,并没有将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如陈锦全在《以党建工作引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文中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以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探究。唐新格认为,党建工作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加强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等方面入手。

二“高校教师党员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意义评述

(一)以基层教师党支部建设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是顺应“大思政”工作理念的要求


           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指出,应当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至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在“大思政”的工作格局下,加强基层教工党支部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发挥教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教师党员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3]。

(二)以加强教工党支部建设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的现实意义

        1.填补理论研究的空白。目前关于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以学生党建为核心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有效利用载体形式的创新实现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以校级党建工作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升的研究。

        2.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员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现实意义在于,以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为核心,将教师党员的本职工作与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相结合,发挥教师党员在本职工作岗位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提升,这种设计理念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要求是一致的。

       3.营造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氛围。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为目标,落实教师党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有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营造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氛围,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提升。

(三)两者协同发展可解决的突出问题

       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单一的问题。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辅导员仍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多以通过开展专题教育、理论学习、个别谈话等形式,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的主体较为单一,教育的效果并不突出。

       2.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的问题。教师党员本职教学任务繁重,常常因为时间限制、精力有限等原因,导致其参与党支部活动的积极性并不是特别高,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

三 教师党员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途径探究

(一)调查分析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首先,从现象分析入手,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以问卷的形式调查目前学生的思想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而综合分析调查结果,掌握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的突出问题。注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体、渠道、载体等方面,掌握其基本特征、发展规律,并遵循教育的规律。

(二)分析教师党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构建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为理念,分析教师党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明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是要引导学生拥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为实现中国梦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在此基础上,认清教师党员是构建“纯正的思想政治空间”的重要因素,教师党员担负着严格执行学术活动和课堂教学政治纪律的任务,担负着营造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的任务。进而,加强教师党员对党史的理论学习,充实其思想文化底蕴,让教师党员参与思想政治工作更富营养、更接地气、更有温情、更具活力[4]。

\

 
(三)教师党员模范作用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立足于发挥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的现实落脚点,将理论研究、实践成果贯彻到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尝试进行两者相融合的双重教育模式。

       依托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科研指导等活动的展开,充分体现理论创新对实践活动的积极影响。遵循学生的思想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等现实因素,按照“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的步骤,提升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完成教师党员的自我净化和自我提升,发挥教师党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路径为:首先,以理论培训为基础,加强教师党员的党性修养、学会如何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进而,以“教师党员示范课”、“教师党员示范岗”等教学实践环节为抓手,让教师党员在本职工作中“亮身份”、“树形象”;最后,发挥班导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以“结对子”形式,由教师党员作为“思想引导师”联系班集体,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大思政”工作格局视域下教师党员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意义研究能够凸显时代的特色,在“大思政”工作格局的视域下,立足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将教师党员的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构建双重教育的模式,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最终实现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1]唐文红.试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1):22-24.
[2]法红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研究[J].神州,2012(32):119-120.
[3]张明.高校党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对促进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157.
[4]陈锦全.以党建工作引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216-2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8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