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翻转课堂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1 13:52: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翻转课堂,是当今时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创建视频进行翻转,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文从介绍翻转课堂的定义着手,阐述、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在课堂上的实践案例,突出了翻转课堂在学校教学应用中的优势,探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效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期为中小学其他课程实施翻转课堂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小学;教学实践;应用

本文引用格式:孙铭悦.翻转课堂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21):216-218.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方向,也为全面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1]。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和起源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简称FCM,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将所授课程的重点知识、难点内容与新知识融合起来,创建与之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自学教学视频,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课堂上,同学们和老师进行互动讨论、共同探究,再由教师授课时进行答疑解惑,将传统的“课间知识传递,课后知识内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课前知识传递,课间知识内化”的学习活动,最终完成学习过程。首先,老师将上一节课讲授的内容制作成视频,并传递给学生,学生课后观看视频,利用课下时间自主学习,预先实现知识的传递过程。因此,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放在组织课堂活动上去,而这些活动又能够帮助学生应用知识。其次,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后,把有疑惑的地方记录下来,带着问题来听课。在课堂上,再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和共享,以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和效果。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与以往只是坐在课堂上听课不同,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以实践的方式来应用知识,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实现个性化学习。

\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早在2007年,科罗拉多州的两位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使用视频软件录制他们所授化学课程的PPT,同时附上讲解声音,传输到网络上,以此为缺课的学生进行补习课程使用[2]。在之后的教学中,他们又进行了更具有开创性的尝试——以学生在家中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在课堂上,老师主要进行问题解答,或者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具体帮助,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这种通过视频的教学方法,随着网络数据的发展和普及,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真正把翻转课堂的影响力扩展至全美乃至全球的是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会议上发表的“让我们用视频重造教育”的主题演讲,同年,翻转课堂被《环球邮报》评为本年度最具影响力的课堂教学改革。从此,世界各国的教育领域都开始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不同于电视教学,它是以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为外在表现形式,并以此作为“知识内化”的学习过程,这也是翻转课堂的核心和关键所在[3]。早在上世纪的50年代,世界上就有很多国家利用广播电视进行教学。那么,为什么广播电视的教学方式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而翻转课堂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翻转课堂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教学视频精简。翻转课堂中使用的视频时间相对较短,大部分都只有几分钟,最长的也不过十分钟。教学视频内容几乎都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另外,视频时间均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够集中的范围之内,既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视频通过网络传输,具有多种辅助功能,如暂停、回放、调整、重复等,学生可以自我控制这些功能,方便学生找到所需的学习知识点,也有利于自主学习。

         第二,信息清晰明确。翻转课堂教学视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教学视频中只能看到写板书的笔和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这种对知识点进行明了清晰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完全沉浸在知识的学习中。这种方式,不像老师站在讲台上授课,而是像同学们坐在一张书桌前,一起学习,一起娱乐,让人感到贴心、舒适,这就是翻转课堂视频课件与广播电视教学录像的迥异之处。

        第三,学习流程不同。传统的学习流程是:在课上,以老师讲解为主要方式进行信息知识的传授,在课后,由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在课下由于缺少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互助,吸收内化阶段会让有些学生有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兴趣。而翻转课堂则重新建构了学习流程,把传统的信息传递过程安排在课前,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视频提前自己完成学习,这就为新知识的吸收内化奠定了基础。学生只有在预先学习视频后,才能在课堂上理解新知识内容,才能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互动,更好地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保质保量地吸取新知识的内涵,将其精华转化为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四,便捷学生检测。为了检测学生观看视频的效果,老师会在每个教学视频后面提出几个小问题,查看学生是否理解了学习内容,是否掌握了知识要点。如果对预留问题感到疑惑,甚至出现错误,那么学生就可以重复观看视频,结合有疑问或出现错误的地方,仔细思考分辨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真正做到知识的吸收和转化,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翻转课堂鲜明的教学特点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成果,同时吻合“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4]。

三 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明确教师角色定位


          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倒置安排,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传授者,而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则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意味着在知识学习和应用交互中,教师的地位已不再是中心,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调整心态,重新认定师生关系。教师作为知识的引领者,促进学习的推动者,在学生需要帮助和指导时,向他们提供必要的讲解,并进行相关辅助。这些变化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精湛的技能,还要求教师具备判断、沟通、协作等全方位的指导能力。

(二)突出学生主体角色

        在翻转课堂的学习环境中,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凸显了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控制学习的时间、地点和内容以及学习量。翻转课堂中,学生必须主动操作、主动思考。诚然,在整体学习中,学生并不是完全独立地进行学习,而是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交互,达到拓展知识和提升能力的有效融合,更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及必要性,因此,翻转课堂是一种构建深层次知识的课堂,而学生是这一课堂的主体角色。(三) 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素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行业也进入了高科技时代。要想将翻转课堂成功地运用到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切实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计算机技能。首先,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才能制作出优秀的教学视频,才能将所授课程的重点、难点等知识融入教学视频中,并设计出符合检测的问题,以达到教学视频课前传递知识的效果。同样,只有在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上,学生才能利用计算机、手机等终端设备有效地完成课前的自主学习和针对性训练,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加强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确保翻转课堂互动交流无阻碍。

(四)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下文以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詹天佑》一课为例,探究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课前,精心选题,实现有效翻转

        一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搜集关于詹天佑的相关资料,把与课文中有关有内容制作成视频,突出詹天佑一生中最伟大的成就——京张铁路。这是由詹天佑主持修筑的第一条由我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自主设计、独立施工的铁路,赞扬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杰出的设计才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视频以“杰出、爱国”为主线,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指导学生掌握通过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人物品质的描写手法。

        二是配合课文突出詹天佑“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这部分内容,教学视频的重点不是讨论如何开凿隧道或是火车怎样通过“人”字形线路,而是要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感受他的杰出才能,适时结合微视频的方法进行指导。

         三是通过这种有针对性地视频导入,可使同学们深入了解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怀。翻转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再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以提升理解。

2.课堂,稳抓主线,实现有效互动

        一是在视频中将开凿隧道分为“居庸关”和“八达岭”两部分,介绍开凿“居庸关隧道”的过程。通过视频的方法在课堂上展示,同时加入有关居庸关的历史知识,拉近学生与视频的距离,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是分组探究,结合课文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顺利完成知识的传递任务,进一步了解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同时体会詹天佑对待开凿隧道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适时对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情怀教育。

       三是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自由交流视频学习情况,这个环节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将课前搜集到的关于詹天佑的事迹分享给大家,把最感动自己的地方讲述给同学们,进行流畅地表达,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们的讨论场所,教师结合同学们的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点拨,并对学生的学习收获给予补充、评价。

\

 
3.课后,理清脉络,再现动人细节

         一是让学生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课文,认真思考问题:詹天佑在建筑铁路过程中哪些细节让今天的我们仍然深有感触?边读边感悟,在有所感悟的地方标上记号,从细节处体会命题方法,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通过课前翻、课内翻、课后翻与微视频的自然结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前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一次或分多次观看微视频。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学相关内容,还可以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实现自己学习目标,从而实现相对个性化的教育。课前充分有效的自主学习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更积极、更高效。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开展读写方面的拓展训练,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在具体环境中进行应用,学生们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帮助,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协作能力。

         三是结合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学完之后写一篇读后感。在以往的练习实践中,学生写的往往是一些非常简单的语句,不知道如何运用文章中情感深刻的句子对其进行剖析,很难将自己的感受具体化。因此,利用教学视频设计环节:画面为詹天佑的铜像(配合音乐),辅助教师进行课件的引入:“有人说你是一台精密的仪器,因为您的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有人说您是一位勇夫,因为您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有人说您是一头老牛,因为您亲自定点构图,与工人同吃同住;有人说您是“超人”,因为您的“人”字形线路史无前例。詹天佑,您是一座丰碑,一座永远令中国人骄傲的丰碑!”。在教师的引领下,激发学习兴趣,激发情感交流,学生面对铜像真情告白,突破写作难点,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 总结

          翻转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它符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宗旨,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5]。翻转课堂构建的新型教学模式,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6]。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球化、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在我国教育领域仍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_3.shtml,2012-05-06
[2]吴忠良,赵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21-126.
[3]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3):005.
[4]崔艳辉,王轶.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16-121.
[6]邹景平.教育的“破坏式创新”上场了[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79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