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0 17:15: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更新变化快、知识面广且知识分布繁琐、专业性强的学科,在目前的中职计算机课程中,中职校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和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限制了计算机教学的发展,教学效果也常常达不到预期的状态。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认为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微课”,这样做不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更好的帮助教师因材施教,合理利用学习资源,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并分析了微课在现代计算机教学课程中存在的优势,根据其现状和优势,我们提出微课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实践与应用的优化策略,希望可以提高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效率。

关键词:微课;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与实践

本文引用格式:郭远宁.“微课”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20):171-172.

       微课作为一种创新型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开始关注微课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当中。经过实践分析,微课确实比其他普通教学方式更加适合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微课教学模式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教学课程的价值和作用,为中职学生们带来更好的计算机学习体验,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一 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不是很积极、逻辑分析能力也偏低,其综合素质与普通中学的学生还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的职校学生在上课时都无法将精力和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所学习的课程上面,他们常常在课堂上玩手机、打游戏、睡觉、开小差,以至于他们对知识的系统化总结能力不足,对所学知识的消化能力也相对匮乏。但是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及强且知识复杂繁琐的学科,中职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上面的效果就非常不理想。在课堂上,老师不得不特意分出时间去照顾那些基础薄弱或者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这样进行单独辅导耗费了不少的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时间本来就有限,这样做也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反而还会降低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面对这样的现状,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各大中职学校应当积极引进“微课”等创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复杂繁琐的计算机上机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容易让学生理解并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做可以让中职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计算机学习课程中,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使计算机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1]。

\

 
二“微课”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微课”其实就是一种现代化的微视频教学模式,它结合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创新的教学视频为基本载体来开展丰富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活动,除了教学视频以外,还有教师点评、素材课件和课堂练习等教学资源以供使用,具有针对性强、目标明确以及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微课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我在采用“微课”教学模式所上的《图形的简单变换》这堂课上,通过学生反复观看微课精讲以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同时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微课精讲配合任务实践与小组合作,让同学们准确掌握图形变换方法的,并能够灵活使用镜像变换。微视频不仅丰富了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而且对学生预习、上课、复习都提供了帮助。

(一)教学趣味性强

          将“微课”运用到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因为微课是把声音、图像、画面三者组合起来呈现,以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微课模式来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避免传统课堂的沉闷乏味,还能够打破计算机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都能进行计算机学习,不仅提升了计算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而且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内容丰富

        由于传统计算机课程教学受到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所讲的内容大部分都是课本教材上的知识,并且对很多知识点无法进行详细讲解和深入拓展,这就导致了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如果运用微课模式来进行计算机教学,老师就可以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来进行微视频设计和制作,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进度的需要对视频进行及时的更改,这样做可以更好地丰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内容。在课后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对教学视频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扩展,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以外掌握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2]。

(三)教学重点突出

         在微视频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好地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和更加深入的拓展,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让学生们更加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有选择性地在课后学习相关重点和难点知识,在掌握了重点知识以后再对难点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消化吸收,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而且可以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3]。

三“微课”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用与实践的优化策略

(一)提高“微课”质量,帮助课前预习


         教师们在进行微课视频的设计与制作时要注意做到教学主题鲜明、教学内容短小精悍,尽量多运用录像和PPT等方式来呈现知识点,让复杂而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简单化、实体化和过程化。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教师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和讲解,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微视频时还是要尽量保持视频制作的趣味性和美观性,并且兼顾通俗易懂的特点,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使用微课进行网络学习的监督与管理,防止学生以学习的名义进行上网娱乐。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框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产生疑问,以便在课堂上加深印象和解决疑问,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合理运用“微课”,提升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需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解决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但这些抽象而复杂的知识点对于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候就需要合理利用微课的教学模式,通过视频的方式使复杂的过程简单化,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再配合教师的进一步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接受。微课的引入使现代化教学出现了普通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创新型课堂,为教师们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教师可以课上运用微课辅助讲解,课后上传微视频方便学生进行二次吸收,巩固知识,加深记忆,进一步提升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率[4]。

(三)加强评估与反馈,帮助课后提高

          一堂完整的计算机教学课程还应当包括课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师生互评的环节。下课以后,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师上传到微课视频来进行及时的课后复习,在这个环节中查缺补漏,如果还有疑问可以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面,方便教师及时接受学生的反馈情况,并参考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微课的制作和应用进行优化改良。师生互评的环节可以打破传统课堂中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的弊端,通过教师评价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问题并加以改进,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可以帮助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授课并提高课堂效率。微课模式有效增加了课堂活动,让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轻松和谐。通过微课模式实现课堂翻转,让那些课堂上教师关注不到位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平台来自我提升,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四结语

         总之,在现代中职计算机教学课程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创新,丰富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内容,增加计算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作为一名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师必须及时革新教育理念,积极运用微课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创新,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积极推动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庞娜.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微课圈”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俞燕萍.“微视频”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Office 2010办公自动软件”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02):111-114.
[3]顾玉芹,赵正春.“微课”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24):245-246.
[4]贾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探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7(18):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7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