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引入以企业等第三方为主体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9 14:27: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职教育特色鲜明,为社会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企业等第三方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能够帮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行业、企业及快速发展的技术水平接轨。在广泛了解企业等第三方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培养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构建第三方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确立第三方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初步研究明确以企业等第三方为主体的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的指标及内容。

关键词:企业;第三方;质量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侯佳,等.引入以企业等第三方为主体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6):7-9.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roduced by Third Parties

HOU Jia,WU Jun-y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Inner Mongolia Agricultrual University,Baotou,Inner Mongolia)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distinctive features,and it can train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for the society.The participation of third parties such as enterprises in the evalu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can help the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dapt to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eet the industry,enterprises,and the rapidly developing technological level.On the basis of a broad understanding of the needs of third parties such as enterprises in cultivat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constructing a third party’s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for participa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 third party shall be involved in the evalu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 preliminary study will clarify the indicators and content of teaching evalu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at are mainly composed of companies and other third parties.

Key words:Company;Third Party;Quality Evaluation

        培养质量评价是人才培养的保障,是以课程行政主体为关键,以教师广泛参与为基础,以外部质量监控和学校内部不断追求质量完善相结合的活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就是评价主体依据高校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系统收集有关信息,对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进行价值判断,从而提出改进的行动,促进高校教育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1]。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逐步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开展,以教学专家、教育行政部门、学生、教师等为评价主体进行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等职业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属性和职业技术教育属性。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是以需求为导向,把课程作为核心要素,综合学校管理、教学管理,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以企业为代表的第三方评价主体一方面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质量进行评价[3]。鉴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质和企业等第三方主体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作用,应当考虑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将人才输送的行业、企业等第三方作为评价主体加以引进,以求形成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更加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规范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接轨提高人才就业竞争力,增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

一 构建第三方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企业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输送终端,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更加深入的体会,所提出的建议更具实践指导意义。因此企业等第三方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过程中,不应停留在传统的毕业生就业评价与毕业生回访,而应从学生的条件、过程培养和结果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素质、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的办学条件、课程体系、理论于实践教学的开展等进行全面评价,尤其重视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专业知识体系、专业实践体系、课程比例结构等重点内容的评价开展情况。

\

 
(二)针对性原则

         企业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与其他评价主体有明显的差异。其他评价主体如教师、学生、教学专家、教育行政部门等都对教学活动的了解更加深入,体会更加丰富。而企业对人才培养各环节存在认识缺乏、概念模糊,难以与人才培养的最终结果对应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首先我们在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时,对评价条目的选择及权重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的上述特性。其次,在起草针对企业人员的第三方调查问卷时,对问卷题目的设计中应当考虑这一特性。再次,在对企业进行调研过程中,可以进行必要的培训,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开展情况做简要介绍。

(三)可操作性原则

         企业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存在人员分散、缺少组织性、问卷回收困难、组成不固定等特点。针对上述特点,我们应该在教学评价开展过程中,形成更加灵活、高效、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便于评价的顺利开展。首先企业的组成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的企业为主,保证评价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可以有效降低评价工作开展成本;将其他与学校合作关系较长久的企业作为补充,并注重培养新兴企业作为后备力量。其次评价工作的开展既可以用传统的调研方式,也可以借助电子邮件、微信等网络工具,提高评价工作效率。

二 确立第三方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一)企业等第三方主体参与教学评价的常态化


         将引入企业等第三方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评估等工作机制确立起来,通过成立相关机构保证这类工作的正常开展。可以由学校牵头,由教学管理部门联合行业协会、大型企业形成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第三方参与教学评价等工作的方针制定与协调管理;各院系与对口企业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以专业为导向对第三方参与教学评价的体系构建、评价规则与方法已经评价工作实施与调整等。校企合作委员会与专业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就相关议题进行讨论,并成立常设机构负责日常工作的进行,保证企业等第三方主体参与教学评价工作的有序运行。专业委员会要定期就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向校企合作委员会报告。

(二)将企业岗位标准和用人标准引入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应与其他评价主体一样积极参与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制定,将企业对职教人才评价纳入指标体系。并将毕业证书是否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教学技能是否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接、教学过程是否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安排是否符合技能教学需要作为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还要从教学过程开展的细节着手进行评价,如课程开展是否以现行工作任务为主线,教材内容是否能与现有技术接轨等。

(三)保护积极性,保障企业执行

         将企业等作为第三方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虽然长远来看更加符合企业了利益,在一些发达国家也有较好的发展[4-6]。但我国企业正处于产业转型期,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经营风险也较大。很多新兴专业面向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有些甚至没有形成成熟的行业协会。上述情况给企业等作为第三方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阻碍。一方面校企合作委员会与专业委员会的成员尽量选择大型、规范且与本校有多年往来的企业;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委员会与专业委员会应当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和企业发展状况不断调整或扩充,以保证企业的广泛、深入参与;再一方面学校也应制定一些优惠正常鼓励企业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如成立企业基地班为企业开展定制人才培养。

三 制定以企业等第三方为主体的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的指标及内容

         结合企业等第三方主体的特殊性,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制定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详细内容见表1。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条件、过程、结果等三个环节入手每个环节根据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重点关注内容确定一级指标,再将一级指标细分为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再细化为观测点。这种方法既保证企业等第三方主体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能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依照人才培养过程开展,又保证评价的内容能真实反应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愿望。以结果环节为例,其一级指标包括培养结果和培养反馈,既注重企业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培养质量的反馈,也注重企业对高职院校长期人才培评定;具体研究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内容等,结合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将上述指标及观测点进一步细化。以我院的园艺专业为例,对人才培养的结果阶段中一级指标“培养结果”下的“毕业生质量”这一二级指标进行分析,针对其中的三个观测点撰写评价标准(见表2)。评价标准的撰写要遵循专业培养目标内容,以便反应企业等第三方主体对高职院校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的过程评价标准要严格围绕观测点开展,避免与其他观测点出现内容交叉;同时评价标准应当明确、具备可执行性,以免在后续的质量评价工作(如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等)中造成困扰[7]。企业等第三方主体不仅仅能在人才培养的结果阶段参与评价,在其他阶段同样能够发挥作用。

        通过将企业等第三方主体引入教学评价体制,增强校企合作关系,为校企合作增加实质性内容,从而使企业在了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中来,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更加接近用人单位需求。


\


\


         

参考文献
[1]李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王键.建立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评价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1(34):7.
[3]沈杨.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质量雇主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4]胡晓胜.企业参与项目化教学评价在VI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44-145.
[5]王九福.企业参与的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621-622.
[6]陈莹.“职业性”: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之研究——兼论职业教育“发展动力”[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李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6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