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时代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践育人功能提升路径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7 16:01: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伴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战进行时,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强调“经济资助”已经远远不能真实全面反映学生的愿望和要求。本文通过对合肥市两所高校关于校内勤工助学情况的问卷调查、访谈和资料搜集、整理,对当前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同时从转变思想认识、拓展育人路径、坚持调查研究三方面对新时代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践育人功能提升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践育人

本文引用格式:周丽娜.新时代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践育人功能提升路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4):133-135

Study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Work-study Prac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Zhou Li-na

(hefei normal university,Hefei,Anhui,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in the new era,the university work-study emphasizes that"financial aid"is far from a true and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students'wishes and requirements.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wo universities in hefei about school work-study of questionnaires,interviews and data collecting,organizing,to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ork-study universities campus were analyzed,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at the same time expand educational path and insist on study work-study practice education function in the face of new era college campus explore the ascension path.

Key words:new era;University on-campus work-study program;Practice educ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校内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面向新时代,解决新问题。对于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再强调“经济资助”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学生的愿望和要求。目前高校校内勤工助学逐渐发展成各高校育人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育人载体。它在促进学生,特别对促进贫困生思想领悟、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培养品格、磨砺意志、增长社会人意识等综合素质提升有着独特作用。在目前就业市场形式严峻的新时代,探究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践育人功能提升路径,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实践指导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新时代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

        为客观真实调研出当前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查阅了很多资料文献的基础上,在合肥市一个重点高校和一个二本院校发出了600份调查问卷,收回572份问卷,除去无效问卷,有效问卷531份。其次,笔者访谈了12名参与过高校校内勤工助学的6名大四学生(大一到大三学生各两名且男女对半),访谈了2名学工部工作人员,她们各负责组织开展本校的校内勤工助学工作。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查阅等方法,历时三个月,通过整理、分析、总结,从实践育人过程的角度,挖掘当前新时代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招聘方式简单,公正欠缺

       通过对参加过校内勤工助学学生的问卷调查,27.24%的学生对本校的学校招聘方式感到满意和基本满意,51.76%的学生感到一般,21%的学生感到不满意。另外,在实际访谈中,3名学生认为学校校内勤工助学的岗位多为老师事先定好的,特别是一些好的岗位,招聘方式虽以“通知”挂在校园网上,比较透明,但是过程上不够公平。通过访谈负责此项工作的老师和查阅23个学校的资助网站发布校内勤工助学的相关通知发现,当前学校在招聘校内勤工助学都是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除了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岗位放宽范围外,其他岗位以招贫困生为主。主要方式多为学生自主申请填1个表,面试,签合同。在面试中招聘老师主要查问学生的课余时间,很少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参加过校内勤工助学即将毕业的学生,98%以上认为招聘过程简单,不够专业,让他们没有竞聘上岗感受,缺乏锻炼。

(二)培训体系缺乏,职责模糊

         通过对参加过校内勤工助学学生的问卷调查,23.73%的学生对本校给予校内勤工助学学生的培训感到满意和基本满意,61%的学生感到一般,15.27%的学生感到不满意。

        在实际访谈调查中发现,有的参加校外勤工助学的学生能够得到来自学生协会或者相关单位的基本岗前培训,有的还有专业培训。然而,当前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工作的培训比较少,被招聘进来的学生多数被立刻分到具体各岗位上做事,由各岗位老师在实际工作中指导为主,基本没有系统的岗前培训。

(三)岗位形式单一,内容庞杂

          通过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都选择了打扫、烧水等体力类工作,其他类型的工作都没有超过一半。经查阅、调研两所学校的勤工助学招聘岗位汇总表来看,在岗位介绍一栏,书面上文件上基本没有找到打扫烧水等体力类工作的介绍,但经实际访谈调研,笔者发现多数会议室助理和行政管理类类的工作基本都是打扫卫生,烧水等体力类工作,还有一部分实验室助理,负责实验室上课开门、关门和打扫卫生等等,多名学生反映实际做的工作与应聘时的工作简介内容不一致,体力类工作会渐渐消耗学生最初应聘工作的激情,导致很多应聘上的同学基本做完一学期就不再做校内勤工助学。

(四)育人实效不强,路径陈旧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一些学生并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对自己认知和能力的提升,通过访谈,可以了解到,很多学校在设置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时,着重考虑的仍然是给学生经济资助,多简单汇总各学院和各部门需要,扩展了很多岗位,把一些学校的繁琐的杂事交给他们做,岗位数量逐年增多,没有做到总体衡量岗位的质量和实践育人实效,更很少有学校对此项工作做追踪调查。另外,通过问卷调查,50.09%学生认为校内勤工助学的管理制度不合理,50.85%的学生认为管理上缺乏绩效考核,实际工作中缺乏奖惩,严重削弱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进一步探究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践育人的实效性,在3份就发放了200份问卷给两个学校的12个毕业班中做过校内勤工助学的学生,共收回来189份问卷,除去9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是180份,即即将毕业的14级学生占总调查学生的34.09%。另外,如果是14级的学生,还设置了参与校内勤工助学对就业的帮助的调查。在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工作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提升方面,参与过的大四学生对其实效的程度评价总体明显低于总体学生的实效评价比例。特别是在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和制定计划、决策和实施能力提升方面,每项都有10%左右的学生感觉没有帮助。通过调查问卷也得知,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在提升学生就业意识上有一定实效,但在提升学生就业技能和竞争力上,其实效性不强。
通过笔者进一步的探访和查阅资料得知,当前很多高校的校内勤工助学路径一直延续以前的,尽管书面上有所改进,但是并没有在具体岗位上实施或者流于形式草草了之,没有真正地把“实践育人”纳入到校内勤工助学这件事情上来。当前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在这些实践育人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实践育人的实效性亟待加强和提升。

二 新时代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践育人功能提升路径

         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尽管目前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在实践育人方面存在各种各样问题,但是不可否认,它的存在对弥补当前高校大学生课堂,特别是弥补中西部高校大学生课堂脱离社会实践的缺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问卷调查、访谈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学院勤工助学管理的实际工作经历,通过找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试着探究当前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践育人功能提升路径,并就此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转变对高校校内勤工助学的思想认识,完善招聘体系设置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践育人功效和地位日益凸显。高校相关工作人员和学生两方面都应该转变对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践育人的思想认识,不要仅仅把它认作为经济资助的一种手段,要认识到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从高校方面来说,高校需要完善岗位招聘的整个流程,从招聘岗位的设计——招聘会的设计——面试环节的设计——培训环节的设计——监督考核的设计——岗位信息的反馈——育人实效的调查等过程的设计,总之,所有环节都围绕“育人”展开。

(二)拓展高校校内勤工助学的育人路径,保证育人目标高度

        面向新时代,解决新问题。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工作形式和内容上的设置要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要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添砖加瓦。有了育人目标,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高校相关工作人员要拓展、创新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工作的育人路径,以保证育人目标高度。

        1、控制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常规工作数量,提高工作质量通过调研,多数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常规工作岗位的数量多达上千个,这些工作岗位多为体力等重复性工作,它们的设置很多严重削弱了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践育人实效。伴着新时代的到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高校校内勤工助学的经济资助功效将会越来越弱,而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践育人之效越来越得到重视,建议各高校慎重考量控制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常规工作数量,多鼓励部门设置有质量、高质量的勤工助学工作岗位或者对原有岗位进行改进,提高原有岗位质量。

         2、创新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工作模式,创新工作内容为增强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践育人实效,很多高校都在探索创新校内勤工助学工作的形式和工作内容。李涛等人[1]介绍了一种基于COOOF运营模式的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许跃焓等人[2]介绍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勤工情况,并提炼总结出了创新创业型CPI模型,为传统勤工助学的转型提供一些理论、架构方面的普适建议等等,还有很多学者在勤工助学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方面做了探讨。建议高校整合各方面实践育人资源,推动校内勤工助学与“创新创业”热潮相结合,推动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工作向企业式和社会化发展,创新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发挥大学生主体性,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使新时代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切实锻炼。

       3、结合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际岗位,创新管理模式行百里者半九十。查阅两所高校勤工助学岗位汇总表,分析具体岗位工作内容,高校内各部门各学院不同勤工助学岗位,对学生都有不同的能力要求。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这些能力要求经常很大程度上被弱化,致使很多学生得不到他们想要的实践锻炼和能力提升。高校图书馆和档案馆等作为提较多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部门,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能提高本部门工作效率,更能提升岗位的育人实效,达到实践育人与管理育人同向而行,协同育人。建议各高校鼓励这些管理者在高校校内勤工助学管理者的岗位上创新有效率、高质量的管理模式,并给予有实施成效的相关工作人员相应物质和精神奖励,这样不仅能提高岗位工作效率,更能锻炼学生,促进高校校内勤工助学系统在“实践育人”上得到良性发展。

\

 
(三)坚持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调查研究,紧随新时代要求

         学生所望,工作所向。学校管理部门要了解学生工作情况和锻炼情况,建议常做实岗和学情调研。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学生在实践锻炼方面的需求也发生着重大变化。高校作为一个育人重地,所有工作都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目标,对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践育人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建议深入一线岗位、深入实际,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调查了解岗位情况和学生实践锻炼情况,整合从实际岗位、学生和社会方面调研得来的信息,围绕新时代实践育人的新要求,紧随新时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对原有的高校校内勤工助学体制、岗位、管理等进行调控和创新,以提升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践育人实效。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工作要始终把“育人”作为想问题、做事情的出发点,努力从各方面拓展其实践育人的路径,提升高校校内勤工助学实践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涛,孔融融,周新虎.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及其资助育人功能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7(1):64-67.
[2]许跃焓,谢星萍,葛镇伟.创新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探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勤工为例[J].现代交际,2018,(4):164-167.
[3]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N].新华网,2018-5-2.
[4]任子雄.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6(3):69-71.
[5]李涛,孔融融,周新虎.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及其资助育人功能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7(1):64-67.
[6]许跃焓,谢星萍,葛镇伟.创新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探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勤工为例[J].现代交际,2018,(4):164-1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62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