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6 15:49: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实验实践教学作为任职教育岗位的重要环节,是军队与地方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本文阐明了实操类教学军民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军队院校实操类教学资源建设的特点。依托军民融合实验实践条件,提出了实操教学军民融合发展的途径,构建集实验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于一体的资源管理与技术应用平台。

关键词:实验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建设;军民融合;闭环随动系统

本文引用格式:纪晓佳,等.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6):85-87.

       实验实践教学是帮助学员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环节。强调学员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社会信息化程度往往高于军队信息化程度。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无论是地方科研院所还是军事院校,能够吸引各种渠道资源尤其是实验实践教学资源进入相关领域,破除现有军民之间的信息壁垒,理顺工学关系,降低准入门槛,激发活力。借鸡下蛋、借船出海,也是军队科技强军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现状,探索依托军民融合实验实践条件,寻求军地融合发展的途径。

一 实验实践资源军民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深入贯彻科技强军战略、人才强军战略,最为迫切的任务是加快推进军事人才现代化。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是要坚持面向部队、面向战场、面向未来,要求教学和训练必须革故鼎新,加快向素质教育、终身教育转型,形成全员全时全域的学习格局。欧美发达国家亦高度重视军民融合。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强调军转民和军民融合,通过技术转化、专利转让、人才培养与流动等市场化手段,优化国防产业结构,保持国防科技与国家经济的国际领先地位。[1]

         当前,无论地方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还是军队院校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实验实践教学在各院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但是,仍然存在某些学科领域实践设备、实验室建设不足,教学条件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问题。许多教师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影响了学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同院校间教学资源分散、浪费、无序建设、重复开发,缺乏动态更新和关联性,使用率低。各军校都致力于开发本单位教学资源,并建设各自的网络教学平台,很多军校的网络资源平台都成了一个个的资源孤岛,不利于共建共享和资源开发合力的凝聚。从标准化、规范化的角度看,存在标准不一,不够规范、交换共享率低、无法兼容等缺点,信息的交互也存在障碍。[2,3]军民融合发展渠道不够通畅、体制机制藩篱仍然存在,思想观念转变不够彻底,极大地影响了军民融合的步伐。军民各自为政、相互脱节,军地双方存在竞争,形成“数据壁垒”,为了规避风险而不愿意合作。

\

 
二 军队院校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特点

         军事职业教育重在实践,我军历来十分重视培养提高官兵的职业能力。军事任职教育学员专业课程的学习通常分为原理、设备、检测和维护四个阶段。实操类课程主要体现在后两个阶段,在实验室或者外场实习基地对专业理论进行实际应用训练,为后期融入部队打好基础。实验实践教学的指向性、全面性、适用性及灵活性共同构成了特有的教学体系。[4]

        实践教学的指向性。坚持围绕部队建设向信息化转型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始终把提高广大官兵岗位适应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军兵种、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员实践科目种类各不相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需求较大,但是指向性较统一,通过实践学习更好的适应岗位任职,贴近部队、贴近装备、贴近保障。

         教育对象的全面性。面向广大官兵,以现职人员轮培训、大学生提干、分流转轨等干部队伍为重点,以士官大专、定向直招士官和学兵队伍为主体,满足各类人员成才发展需求。不同层次学员实践课程的标准不尽相同,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设计方案、学时、考核方式等,满足个性化需求。

        教育内容的适用性。为更好的打赢未来战场,需要面向未来定教育目标、面向战场定培训标准、面向部队定学习课程,以学习新装备、新技术、新知识为主线,促使官兵素质提升紧跟使命任务需要。然而院校装备与实验条件往往滞后于实际发展需要,造成赴部队进行二次培训的问题,大大影响了院校任职教育的效果。

        教育方式的灵活性。以教员统一示范讲解,分组练习为主,兼顾自主学习,而远程学习、个性化学习较少,加之军工保密问题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和远程教育网络组学组训优势,降低了时效性。微课、幕课、信息化教学起步较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灵活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 实验实践教学军民融合发展的途径

(一)教学资源离散状态向常态转变


        各院校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参差不齐,应根据教学训练需求,科学配置实验仪器设备,形成配备合理、梯次衔接、系列配套的实验条件。对于某些特色资源,应适当予以开放,积极参加信息化论坛、教学改革研讨会、成果展示交流会、学术报告会等系列活动。地方院校可组织学生赴军工单位调研实习,军队院校学员可赴地方企事业单位参观见习。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将军地双方实验资源纳入院校实验室管理平台,共享全军和地方院校实验室建设成果,将实验室的优势特色资源向特定的需求用户推送。

         在课程设计环节上,将基础课程设计和专业课程设计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为后期的实验实践教学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课外实验实践方面,通过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构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配套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5,6]采用全程导师制培养方式,通过组训能力考核,举行通用基本技能大赛、专科目比武竞赛等活动,培养学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扎实的机务作风,将实操训练贯穿始终。

(二)形成一体化混合实验实践教学模式

         淡化教室、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界限,整合实践教学设施,形成一体化混合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把军工与工程实践相融合、把地方院校资源与军事院校资源相融合、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途径与军工保密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途径相融合。灵活设置课程,为官兵个性化学习提供优质资源支持。开展实践教学军事应用系统设计、开发、集成及演示,探索实践教学应用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建设数字化虚拟实验条件,共享实验实践教学资源、拓展空间、创新模式、整合内容、完善机制,科学安排学习内容、时间和方式,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员学习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尽管每所学校在每个实验实践模块包含的内容不尽相同,形式也多种多样。但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往往都是以学科专业为平台,以专业实践为主体、以基础实践和创新实践为重点。参考南洋理工大学实行的“工业实习”计划,要求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到当地公立、私立企业机构实习,学生在专业技术人员和专职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工矿企业的实际生产或实践性技术工作。[7]借鉴慕尼黑工业大学的“顶岗实习”,学生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后在工厂或工地进行实习,环节及内容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实习结束后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考核。[8]

(三)搭建资源共享的网络化应用服务平台

          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借鉴国家教育云建设模式,整合院校和部队优质教育资源,搭建起集实验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技术应用平台,形成高度共享、高效运转、高质服务的大型资源平台,构建实践教学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学员通过资源平台上的微课堂等形式进行随堂练习、自主学习或远程练习,然后完成相应的习题,如果仍有疑问可以在作业平台进行记录,形成的基础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生成考核成绩单,学员与教员可以查询到错题分布等答题情况,根据每个人的答题情况生成个人信息,给出知识掌握情况汇总以及查缺补漏的建议和措施,便于学员进一步在学习资源平台上有侧重点的进行复习,从而形成了一个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平台闭环随动系统,如图1所示。

\


(四)建立军地校企双师型实验实践教学指导团队

        部分院校教师对工矿企业等装备设备应用场所不够熟悉,很多军校教员任职经历相对单一,对部队情况了解不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大院校教员同部队、企业的交流力度,加深教员对部队战略策略、作战指挥和装备等方面的了解,增强教员赴部队任职或代职岗位的针对性和指向性,组织教员进行观摩学习、跟班实习和岗位见习,引导[1]江振宇,张士峰,向敏,等.依托军民融合的飞行器总体人才在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方面参考德国“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以部队或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联合组成的双师型实习指导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到企业生产一线、部队一线进行社会实践和军事锻炼,在社会大熔炉中为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技术服务等,提高为部队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本领,为实验实践教学积累足够的经验。[9]

        军民融合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如何掘金风口上的军民融合产业?如何深度融合发展实验实践教学资源?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加强军地双方的交流合作,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建设标准化一体化应用平台,注重教学分析、教学实施和教学总结,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和课后拓展,从根本上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促进实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快速发展。[10]

参考文献

[1]实践教学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7(9):108-111.
[2]王青峰.军校教学资源整合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7(6):161-162.
[3]李红远.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6):35-36.
[4]郭玉婧.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6.
[5]应俊,黄沛昱,刘双临.电工电子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7(5):6-12.
[6]刘恩辰,罗信武.工业设计专业工程基础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6):129-131.
[7]Global Programmes[EB/OL].http://www.ntu.edu.sg/chinese/globalntu/pages/globalprogrammes.aspx,2014-10-18.
[8]李明金,郄海霞,杨秋波.国外一流工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特征分析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6(3):109-114.
[9]韩寒冰,韦明肯,刘杰凤,等.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6(7):168-191.
[10]张一春,钱东东,陈松.信息化教学设计实例精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53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