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的研究型教学初探 ——以河北地质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群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2 16:51: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研究型教学是近年来高校积极推广的重要教学理念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以河北地质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群为例,充分利用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探索研究型教学的实现途径和具体方案。研究认为,研究型教学应以培养研究型学习能力为核心,严把教学过程关,遵循重研究过程轻研究成果的原则,并结合传统考核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实验实践;防灾减灾

本文引用格式:袁颖,等.基于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的研究型教学初探——以河北地质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群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04):105-107.

       研究型教学最初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此后日渐获得其他各国普遍认同并得到广泛实施[1-3]。2005年我国教育部提出在高等教育阶段要积极推动研究型教学,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4]。自此,研究型教学更加受到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对如何在我国开展研究型教学有了深入科学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型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自我探索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河北地质大学重点学科,有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四个工科专业与该学科直接相关。课题组以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群为例,依托国家级地学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勘查技术分中心、自然资源部河北临城环境地质野外观测基地等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探索研究型教学方法与规律。

一研究型教学的本质目的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由培养学生的目的决定的,是由社会处于某种阶段时对教育职能的要求决定的,是由知识本身的特征决定的。传统的知识观属于确定性知识观范畴,知识所表述的内容是确定不移的真理,知识的涵义与其表达的事物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属于此类,多采用讲授加练习的教学方法,旨在向学生传授确定性信息。与传统确定性知识观对应的是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一定是客观世界的真理性反映,具有不完备性,甚至存在错误,高等教育阶段所涉及的知识包括大量前沿知识,具有争议性和问题性。大学的教育必须凸显知识的前沿性,教学方法必须适应知识的不确定性,不能错误的将传递信息当作大学教学的目的,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使其对知识的探索具备主动性。

         研究型教学正是与高等教育教学目的相吻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本质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科学研究问题和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实现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

二研究型教学的实现途径

         高校教师在实现研究型教学方法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华南理工大学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教学工作的投入,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机制等方面构建研究型教学体系[5]。西南交通大学通过开放实验室,让本科生参与研究项目,充分发挥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作用,加强毕业设计教学管理等手段整合资源,推进研究型教学工作[6]。大连理工大学通过转变教育观念、营造教学环境、精心设计实施课程方案提高研究型教学质量[7]。多所高校在教学内容方面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学思路方面由知识点讲解型向问题导向型转变,课程训练方面以多元化课程训练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角色方面由灌输者向引导者转变,重视文献阅读的作用[8],灵活使用慕课等现代教学资源[9],通过学术竞赛提升学生研究能力等[10]。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仍然存在争议的做法和理念,如:将研究型教学中的“研究”简单等同于科学家的研究,认为研究型教学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不适用于教研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等[11]。

       课题组在多年的研究型教学实践中认为,充分利用实验实践资源,合理选择研究对象,按问题的性质和难易程度确定教学重点,实现研究活动的多样化是值得重视的。除此以外,培养研究型教师,注重研究完善教学规律是成功实现研究型教学的另一重要途径。

\

 
三 基于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的研究型教学

(一)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的作用


       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条件。

1.实验实践教学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前提条件

        实验室、实习基地、实践教学联合培养单位均属于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的范畴,实验实践教学是许多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所涉专业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所有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均有高比例的实验实践课,为达到培养目标,结合理论课程参与实验实践活动是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专业技能不可或缺的基础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自然科学实验是科学的源泉,纵观自然科学的整个发展历史,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的佐证,他们或是直接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发现、观察和探索之上;或是学者提出大胆的设想或理论模型,之后通过实验验证进而发展为科学定论。爱因斯坦曾说:“一个矛盾的实验结果就足以推翻一种理论”,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实验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见,在传统上课模式——教授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型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与探索能力,整合实验实践资源,创造良好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2.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为产学研结合提供桥梁

         实验实践学习是工科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课堂,是学生理解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室内实验了解那些不容易直接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抽象规律,如地质学中的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质灾害中滑坡的产生机理等。通过参加实验实践教学联合培养单位的一线生产活动,能够为学生了解生产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提供机会,同时也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供了现实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获取文献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热情。产学研的有效结合离不开实验实践教学平台,自然科学类学科需要通过实验去验证已有的理论、探索未知的假设、发现自然界的新规律。工科类学科借助实验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工程、产品和程序的设计与开发,形成新的产品和工艺。在此过程中,开展研究型教学要充分整合资源,利用学科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避免研究活动闭门造车。我校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所涉及的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间四个工科专业在开展研究型教学活动时,特别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在产学研中的桥梁作用。

(二)研究型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经常存在理论授课和实验实践学习联系不紧密的现象,过程也是单向的,学生很难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获得思考的空间,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或实习指导书所列内容开展教学工作,加剧了学习的机械化、死板化。项目组将研究型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过程控制方法,极大优化了教学过程,释放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研究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在开展研究型教学活动时至关重要。

1.并行安排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践环节

         先讲授理论,后用实验去验证是传统教学常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是简单高效,但挤压了学生思考的空间。研究型教学要求将实验实践作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一门课程不但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已有理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探索的眼光去认识世界,去开展创新性实验实践活动,而不是按照实验实践指导书机械的操作实验仪器。另外实验实践课程的安排应该适当的具有可调性,根据学生学习反馈情况进行调整,不能单一的放在某节课或某个知识点的后边,更不能简单的放在全部理论课讲授完毕之后。提倡并行安排理论与实验实践环节。

2.文献检索与整理

        学会利用文献信息是搞好科学研究的必要技能。要开展研究型教学,必须全面获取与课程知识相关的文献信息,及时了解课程所属学科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以确定自己的研究起点和研究目标[12]。科学研究首先是从调研掌握资料起步的。文献检索有助于掌握研究的进展动态,帮助学生开拓思路、避免重复劳动。项目组在开展研究型教学时,组织学生学习利用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方法,如CNKI、万方数据库等,获取与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所学知识的发展历史、应用现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读书笔记,形成自己的知识构架和体系。

3.开放实验室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类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同样离不开科学的实验。高校作为科学知识传承和发展的责任主体,充分发挥实验在研究型教学中的核心作用十分重要。高校果的表述能力等。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专业教师主要负责理论教学, 实验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实验教学,学生实验课以集中式的基础类实验为主,其目的是验证课本中的理论和掌握实验仪器操作方法,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参加指导实验的教师配备方面,实验师主导学生的实验教学,而对学科领域有更深层次见解的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不足,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一批国内高校开始了实验教学改革工作,开放实验室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4.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研究型教学中的科学发现虽然在性质上与科学家的发现相同,但大多在程度上存在较大差距。研究型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在于发现知识本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和记忆知识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学会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模式。具体包括: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践中自由提出或选择问题,根据问题分布情况组织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在教师监控指导下开展研究型学活动,提交研究总结或报告,见图1。
\

 
(三)研究型教学效果评价

       在评价教学效果时,有的侧重于研究过程,上下届的学生重复着类似甚至相同的研究内容;有的偏重于研究结果,以此评价学生课程成绩,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甚至由此引发学术不端行为。课题组围绕研究型教学的本质目的,将是否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中主要关注学生投入学习的热情、掌握的学习方法、获取文献信息的能力、实验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实验实践结果的分析能力、成四 结语

       其根本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宽松的实验环境,培养其设计思维、开拓意识、创新能力、科学素质和动手能力,为学生成长、服务社会建立基础。设立实验室开放项目基金、组建高素质实验指导团队、开发实验项目网络预约系统、开展科研项目进课堂、促进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等一系列围绕开放实验室的措施和制度已经初步形成。但对于大部分地方性非“211”、非“985”院校由于实验室建设基础薄弱、日常经费投入受限、高水平人才储备不足等原因极大制约着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开展,目前多处在模仿和探索阶段。探索适合自身的实验室开放办法,提升学生实验实践能力是发挥实验室对研究型教学作用的重要途径。

       1.研究型教学要充分利用实验实践教学平台,避免设置脱离实际的研究内容。

       2.切实以培养研究型学习能力为核心,严把教学过程关,同时注重培养教师研究教学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探索提高研究型教学的质量。

       3.教学评价实行重研究过程轻研究成果的原则,结合传统考核方式综合评定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铿,邬晓娟,徐大安,刘起航.研究型教学的实质与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7(04):67-69.
[2]牛珩,廖福成,郭东旭.“2+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北京科技大学理科实验班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4(Z1):120-121.
[3]管志安,熊楚强.开展研究型教学课堂教学显成效[J].北京教育(高教),2014(10):44-48.
[4]徐方,朱婧,顾功辉.新形势下《土木工程材料》研究型教学方法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144-145.
[5]李元元.积极探索建立研究型教学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4(17):23-24.
[6]黄庆.开拓创新培养途径推进本科研究型教学进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1-42.
[7]谢秉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辽宁教育研究,2005(6):55-57.
[8]刘宝涛.文献阅读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型教学中的应用—以专业核心课《土地经济学》为例[J].吉林农业,2018(21):122-123.
[9]李福来.慕课视野下高校石油地质类课程创新型教学模式思考[J].科技展望,2016,26(30):213.
[10]张国锋.依托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尝试大学物理研究型教学[J].物理与工程,2018,28(03):66-69+74.
[11]罗祖兵.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祛魅”及其意义[J].现代教育科学,2014(03):56-60.
[12]赵大球,等.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29):60-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3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