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5 14:31: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我们国家在大力倡导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中,全国的高校教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高校教育的改革。而在高校教育发展改革中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最终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效果。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全国各大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有所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接着从社会、高校、以及教师自身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本文引用格式:李敬.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J].教育现代化,2019,6(18):97-99.

         《礼记》曾讲:“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不仅要用自己渊博的见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去教好书,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对教师而言丰富的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个人的道德修养对于学生而言,更是及其重要。德为师之本,有德之师才能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一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在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指明了培养一支学养高、教风正的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师德综合素质建设强化职业道德素养[1]。道德素养是作为教师的根基,是一位好教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职业道德素养,就是指一个人在职业岗位上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是人们在履行职业过程中将职业规范的内在要求,通过个体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外在行为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当个人素养体现到职业生活中并适应职业规范需要时,就会以个人的职业素养方式表现出来。当今社会任何职业都十分看中职业素养的问题,这关乎到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广度,专业的技术能力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固然重要,但是职业道德素养则决定了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广度。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态度、职业认同感、职业价值取向这些道德层面的内容。

         高校教师较之于中小学、高中教育既有其共性,也有其独有的特点。就教师方面而言,高校教师大都受过高等教育,一般为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专业技术方面较中小学及高中教师更深厚;就学生而言,都是已经受过中小学、高中教学,无论是知识反面还是心理发育方面都较中小学及高中生更加成熟,思维也更加活跃,所以教师在教育方法上也较中小学、高中而有所不同;就教学内容上,大学的课程设计都是专业化,而不像中小学及高中那样普适化,所以对教师的专业技术知识要求更高;再就学校而言,大学的氛围较初高中要更加开放,学生的自主性更加强,所以对老师的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且还需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所以就以上几点而言,高等教育和中小学与高中的教育的差异性十分明显,对高校教师也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

         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教书育人,教授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是主要方面,但更为重要的则在于育人,育人则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那么这个前提是教师本身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想让老师教授的学生追随其,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人生导师,必须在专业技能上负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在思想道德上更加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感,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新时代人才的培养发挥积极的作用。

\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全国各大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有所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社会环境价值取向的错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人们有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受着冲击,金钱观、物质观影响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过度的追求物质的满足。高校教育也过分的注重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强调学习专业知识对于学生日后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同时这种高校教育知识的本位论,导致教师中部分的教师一味的只追求高文凭、高学历,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思想道德素养的教育,而严重阻碍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宽度和视野,最后也影响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不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

(二)高校对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缺失

         全国各大高校大多重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显得不够重视。高校的老师在自身学生时期受到的教育也都是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当毕业当上了老师,从事教师岗位时面对的是具体的职业道德实践和操作,缺乏行之有效的个别引导。在各大高校紧抓科研与教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培育往往被高校所忽视。高校有计划的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显得力不从心,即使有的高校进行此项培训,也只是做做样子的感觉,这必然会造成现今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频频出现。

         同时我国现今高校的教师评价机制也会影响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对教师的职业评价采用的主要标准是教学和科研,教学搞得好,科研做的好,成为教师职称评定的关键要素,教学任务量是否完成,科研论文数量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评优评先以及职称的评定,而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基本没有具体可以依据的考量标准,所以必然使教师只注重其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提升,而忽视了自己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

(三)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

           高校教师初任工作岗位,其角色从学生转换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其学生时代的人格特征和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完全不同的,在这种转换过程中,其面临许多转换人格特征时出现的不协调的情况。有一些教师对教师的岗位的人格特征认识不深入,在工作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很焦虑与烦躁,遇到问题抱怨不安。而有些老师虽然对教师人格岗位的认识比较深入,但是由于其自身的能力水平有限,常常感到无法达到其预设标准而感到手足无措,或者忧心忡忡,有的严重甚至达到病态。每年新闻报道高校教师自杀的事情频频发生,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同时,由于现代社会发展较快,教师这个年龄正处于人生压力最大化时期,每天要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工作初始阶段的不安,迷茫,而且还来自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比如买房买车、抚养子母、赡养老人,这些压力时常冲击着教师的职业道德底线。

三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

        我们国家在大力倡导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中,全国的高校教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高校教育的改革。而在高校教育发展改革中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最终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效果。

(一)在社会上树立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风尚

          相较于中小学教育而言,高校教师大都是专业知识水平更为深厚的知识分子,在强调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建设过程中,社会舆论、政府部门、高校的领导都应该要倡导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师重教的新风尚[1],因为如要加强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作为其主体,教师队伍自身的社会地位必须予以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教育部门的行政机关,对于高校教师中品德高尚的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和一定的物质奖励,提高其社会影响力,从而起着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从而使其他的高校教师以此为榜样进行学习。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

        高校是教师职业发展赖以存在的基础,为了激发教师注重培养其职业道德,应当重置职业道德在教师个人发展配置中的地位,建立科学的教师管理制度。在教师的评优评先以及职称评定中,加大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比例,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使该项抽象的标准得以具体化,可操作化。只有这样,将职业道德与教师自身的利益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促进职业道德发展的目的。同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给予职业道德高尚的导师一定的荣誉奖励,或者相应的物质奖励,而给违反职业道德的教师以严重的处罚,甚至设立“退出机制”,对于那些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底线的老师,给予退出教师队伍的严重处罚。

(三)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

          教师的综合素质中,职业道德素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在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教师队伍的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而这其中主要在于教师个人职业道德素养的革命。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天地,学生有着活跃的思维,每天都欲吸收新鲜的知识,所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视野,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育好学生。而作为高校,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平台,更需要为教师建立这样一种适应其发展的平台,通过教育培训让教师可以更好的学习与发展,使其在教中不断的学习。

          对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而言,高校应当将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教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决定着教师个人发展的长度,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则决定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宽度,没有教师个人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教师的个人发展则成为无源之水,必将不会长远。教师的职业培训必须将其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培训放在最为关键的地位。在为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教育中,应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放在第一门课来讲,让教师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真正的重视,并且请教师队伍中品德高尚、育人楷模的老师进课堂做演讲,让他们的光荣事迹来诠释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真谛[2-5]。

\

 
(四)高校教师也应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自觉意识

          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学习,不断的培养自身的自觉意识[6]。因此,高校教师需要不停的学习职业道德素养相关的知识,真正的做到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头脑,不断强化职业道德思想的培养意识,不断反思自我提升的方法,使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铭记于心,并且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成为一种自觉。同时,教师还应学会理论结合实践,将职业道德素养的基本理论要求,外化于实践中去自觉执行。所以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在实践中的应用,在实践中以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自己,使其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一种习惯。对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一方面,要求教师学习并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同时在实践中自觉的履行,在实际教学中认真备课,并且课堂之上与学生积极地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细心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而且还要让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也应不断的学习,通过学习充实自己,武装自己,不断培养自己抗压能力,学会在压力之下调整自己的身心健康,只有这样在面对巨大的物质以及金钱诱惑之下,才能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不断迎接挑战。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7]。”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能就在于“培育”二字,不仅在于培养还在于培育,教书与育人同样中,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教师个人职业道德素养高,才能培育出思想道德水平高尚的学生,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授给自己的学生,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荣耀,一个民族振兴和希望也依赖于好老师的塑造工作[1]。

参考文献

[1]罗莹.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浅析[J].高教学刊,2016(17):201-202.
[2]吴甘霖.一生成就看职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6.
[3]胡培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7):136-137.
[4]黄华林.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J].人才资源开发,2016.(18):51.
[5]杨豪,代雅洁.反思与建构: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的实践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01):101-103.
[6]龚波.结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8(35):23-24.
[7]邓小平文选[M].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43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