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4 18:41: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能力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要素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每一模块的内容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对模块化教学体系的设计、实施措施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在实践教学中取得的成效。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创新应用能力有所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模块化;创新应用

本文引用格式:于世东,等.基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16):4-6.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Applied Talents Based on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YU Shi-dong1,HAO Ying1,FENG Xue1,WU Peng2

(1.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Yingk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ingkou,China;2.Software College,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China)

Abstract:Today,education has a significant trend on cultivating students’problem-solving ability and application ability.The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modularizes the teaching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ability elements that students need to master.The content of each module aims at solving problems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application ability.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modular teaching system,and introduces the achievements in practical teaching.The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teaching mode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innovative application ability,and also cultivate the students’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Key words:Teaching reform;Modularization;Innovative application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作为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举措,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体系为主线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学观从以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教学内容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教学模式从传统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企业课堂、社区课堂、网络课堂和国际课堂全面延伸转变;教学方法从满堂灌讲授向组织研讨、指导启发转变;评价方式从教师教得好不好向学生学得好不好转变;教师素质从理论型向“双师双能”型转变。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为了适应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很多学校将课程模块化,根据专业需求灵活组织教学[1-5]。有的学校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授课内容进行模块化,结合“任务驱动”、“项目驱动”、“分层次教学”等进行教学改革[6-10]。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转型的重心,为此很多学校和老师都进行积极探索,以期能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使能力培养与专业知识传授并重,最终实现毕业生胜任实际工作任务的培养目标[11-14]。以上的教学改革各有千秋,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还需我们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基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构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逐步构建起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思考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课程模式,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

一 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学,因此没有主动求知的欲望。目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教学方式,对于书本上的知识点为什么学学生不清楚,因此学生没有主动的求知欲望。

        (二)“知识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度不够。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性学习不足。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的比较少,没有主动地去思考“为什么”,没有参与到知识点的讨论中。学生缺乏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

         (三)教学形式单一,未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虽然已成为教师授课的主要手段,但形式相对单一。单一的电子教案、作业提交系统等资源已相对陈旧。未能充分利用网络帮助学生进行课后的自我学习、实验操作的指导、课后讨论、学习自测等。

\

 
         (四)考核方式单一,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目前的考核方式仍是以笔试为主要方式,未能体现出对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考核。学生的潜能在各个方面是不同的,如果以单一的笔试方式来考试会抹杀一些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模块化教学体系设计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以创新应用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改革实践。

(一)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

        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素,建立各个能力要素对应的知识点和知识点应用,在此基础上建立课程模块,如图1所示。


\


(二)以工程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材料的设计

         在模块化课程体系下,对每一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对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小单元,每一个小单元都以实际待解决的问题为导向进行引入。由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中,抛出相应的知识点,学生必然全心接受,然后对这些知识在实训内容中加以应用。实现“问题导入→分析问题→思考解决方案→获取知识→实践应用→总结提高”的问题导入式实训教学模式。

(三)以实际项目为依托制定综合实训计划

        根据从企业获取的实际开发项目,按照项目开发的实际步骤进行实战演练。项目开发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每小组6到8人,小组内有明确的分工,以公司的实际运作模式来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项目开发的全部过程学生都参与其中,对课程块中的每一部分知识做以实际应用,学生会真正感觉到所学知识的用处。

(四)构建可视化的考评系统跟踪学生学习成果

         对于模块级实训和综合实训都需要对学生进行跟踪评测,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建立一套参数多元化、权重可调的考评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主要依据从企业获取的经验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进行完善和改进。从模块级实训开始到综合实训结束在每一阶段都需要记录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最终通过可视化的考评系统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各种情况的分析结果。达到“成果导向教育OBE”所要求的掌握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并作为后期教学改进的重要依据。

三 实施措施

(一)专业能力的确定


        专业能力的确定是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应用能力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基础,通过大量走访IT企业——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东软集团、文思海辉、中软国际、辽宁立科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了解企业要我们这类高校学生去做什么(岗位群),以及岗位群对专业能力的要求(能力要求)。

(二)教学模块的设计

         根据专业能力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按能力要求确定相应的知识点和知识点应用,对两者组合形成教学模块。教学模块必须与能力要求相对应,不能对书本知识进行简单的划分,以学生成长需求来讲课,甩掉以往的按书本知识来讲课。

(三)建立模块化网络学习平台

         建立一套针对模块化教学的网络学习平台,教师端的功能包括:课程块的划分、按模块组织教学、发布和批阅作业、发布通知、管理学生信息等。学生端的功能包括:查询课程信息、查看课程块信息、课程作业的查看和提交、查看相关通知等。

(四)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

         打破以往以期末试卷论英雄的局面,最终的科目成绩由课堂成绩、平时测试成绩、创新应用成绩、期末成绩组成。课堂成绩可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创新应用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外作品、参加竞赛获奖、科技发明等,此成绩可以换取课堂成绩和平时测试成绩,引导学生多元发展,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创新应用。

(五)建立教学质量跟踪考评系统

          按照“成果导向教育OBE”的思想,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掌握,为此需要建立一套具有连续跟踪能力的考评系统,对学生在各阶段的成长情况进行记录。在这些考核数据的基础上能够得到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可以为学生就业提供参考,也利于后续的教学改进。

四 教学改革的成效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每一模块的学习中都以问题开始,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进入课程学习。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案例问题步步引入,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获取知识,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

        通过每个模块的实训和综合实训,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多元化考核方式,激发了学生进行创新应用的热情,使学生在课外积极投入到实践应用中。近几年学生的竞赛获奖、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科研项目达百余项。

(三)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实践项目的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获得较大的提升,同时学生对软件开发行业也产生了感情,对自己充满了自信,有了实践经验在就业时也受到很多大公司的青睐。

五 结束语

         “基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创新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案例问题的解决和实训的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的应用,在应用中进行创新思考。通过这种培养模式,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的创新应用能力有所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彭莉.公共专业课《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探索[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1):93-95.
[2]张云艳,赖志柱,左建军.对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13-114.
[3]郑嫣然.模块化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3):69-71.
[4]崔海瑛,崔莲.大学物理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以力学教学内容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9):26-27.
[5]叶飞帆.敏捷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75-81.
[6]张楠,郁有祝.化工原理实验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J].广州化工,2018,46(15):164-165.
[7]王鹏举,苏秀芝.基于项目驱动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7):79-81.
[8]徐慧芳,程明,于玉亭.基于OBE理念的“集成电路CAD”教学改革探索[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8,38(3):41-45.
[9]曾造,胡如会,李金海,等.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7,35(3):145-150.
[10]黎艳.基于能力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建模》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10):31-34.
[11]官永彬.基于能力导向的战略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22):51-52.
[12]辛明远,王永.能力导向的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7):9-10.
[13]欧坤,陈玲.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8(3):125-128.
[14]金燕红,王淮梁,周建.基于能力导向的产品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2):209-2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3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