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程序教学原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妇产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4 17:11: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本课题以清华教育在线研制的优慕课“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之“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在推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探讨基于程序教学原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妇产科护理技术》的每一单元的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7级助产1班、助产4班为研究对象。2个班均实行“1.5+1+0.5”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采取问卷法选出助产1班(51)名学生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定为教改班;选出助产4班(49)名学生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定为对照班。结果教改班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均P<0.01),教学后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班(P<O.01)。结论在“互联网+教育”国家战略背景下,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程序教学原理;妇产科护理;混合教学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孙燕 , 李敏 . 基于程序教学原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妇产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J].教育现代化 ,2019,6(15):163-166.

     《妇产科护理技术》是助产专业与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知识与技能课程,介绍妇女一生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护理,包括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学习内容。传统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教学活动的标志是“传递 - 接受”,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混合式教学模式则以“B-Learning”为标志的混合式教育思想,教学活动的标志是“有意义传递 - 主导下探究相结合”[1]。

         程序教学原理是一种按照严格心理学理论建立的,通过个体自学方式进行的教学方法。被当今的教育和教学普遍采用,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程序教学原理。它所具有的“媒介多元化、动态过程可视化、学习反馈及时化、过程评价简单化、资源全球化”特征大多是对程序教学的继承或改造 [2]。

\

 
一对象

         选取我系 17 级助产 1 班、助产 4 班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法选出助产 1 班(51)名学生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定为教改班;选出助产 4 班(49) 名学生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定为对照班。2 个班均行“1.5+1+0.5”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年半的在校理论学习,一年的医院顶岗实习以及半年的在校护考培训。17 级助产 1 班 51 人,年龄18-22(19.82 士 0.82) 岁;17 级助产 4 班 49 人,年龄18-21(19.81 士 0.73) 岁。均为参加全国高考统一招生进入我院,学制三年。两组学生的年龄、入学成绩、基础课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均 P>O.05),具有可比性。《妇产科护理》在第 2 学期开设,由同 一教师授课,教材为校本教材。

二 教学方法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前提和重要环节,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最终落脚点 [3]。

(一)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设计

         1.课程前期分析。①课程现状分析:通过教师课程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分析得到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满足,师生互动需要加强,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加强。②学习对象特征分析: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课程,具备一定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缺乏规范的母婴护理操作能力;乐于把信息技术作为基本的学习手段;学习能力存在差异。③混合学习环境分析:目前学校实现无线网络全面覆盖,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支持使用移动终端学习设备学习;有部分学生备有电脑,iPad 等学习设备,每个学生备有智能手机,学生通过登录手机 APP 进行学习。

          2.课程内容重构。依据程序教学原理的小步子原则,在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条件下,重构学习内容 [4]。以情境一正常孕产妇的护理中子情境一妊娠期妇女的护理为例,说明学习内容的选取及知识点划分,见表 1,线上线下学时分配,见表 2。

         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资源与活动设计。①线上学习资源与活动设计。依据程序教学原理的积极反应原则、即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以及低错误率原则合理设计线上学习资源以及活动 [3-4],使资源与活动有效支撑学习内容,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见表 3。②线下学习资源与活动设计。根据课前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课中学习做准备。以单元一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认知为例,根据教学平台课前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得到,内、外生殖器官解剖结构重点知识与月经周期难点知识掌握相对较弱,课中教师采取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最终突破重难点知识。对课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及时解决,将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与教学内容自然融合在一起,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两者之间的无形渗透非常重要,在不偏离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使课堂的生命活力得到应有的彰显;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发展得以充分体现。

         4.混合式学习评价设计。围绕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打破传统教学单一性评价设计, 最终实现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混合式考核评价, 见表 4。


\
\
\



(二)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实施过程

         本学期共实施了十三个学习单元的混合式教学, 依据教学目标开展单元学习任务设计,将学习活动细化为明确,可操作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以任务为引导, 逐步开展学习活动,自主建构知识,见图 1。三)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方法

        1.成绩评价。成绩评价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 理论采用闭卷上机考试,两班试题库完全一致 ; 实践考试采用案例分析法,学生分析后进行操作考核,两组学生考核案例完全一致。

        2.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价。采用护理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量表 ( 台湾版 ),共 20 个条目,采用Likert5 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越强,满分 100 分。总量表 Cronbach’s a 为 0.916。

       3.教学满意度。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自制,当场收回。

       4.统计学方法。通过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即 t 检验。

\

 
三 结果

       两班学生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成绩比较,见表 5。因 为 t=3.455> t0.05(9),t=3.455> t0.01(9), 所 以P <0.0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班教学前后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分比较,见表 6。两班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见表 7。


\

\


四 讨论

(一)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程序教学原理与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度融合。程序教学原理是以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呈现学习程序,是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的方法;程序教学五大原2.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入21世纪,随着教学理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学界在总结近十年的网络教育实践成果基础上赋予混合式教学新的内涵:多种教学理论的混合、多种学习环境的混合、多种教学方法的混合、多种教学资源的混合、多种教学风格的混合及多种学习评价的混合等[5];把传统课堂教学(C-Learning)和网络教学(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课前,学生线上学习教师推送的自主学习资源,师生线上交流,教师及时分析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课中,教师推送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答疑解惑。课后,学生线上完成课后综合作业,课后话题讨论,课后测试题及学习反思;同时学习拓展资源提升自我。这种教学模式助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

 
(二)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待提高

        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应用中还不够完善,把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需求、组织机构的运行模式、教学支持、服务体系进行重新设计上,以此避免“进化式的修修总之,基于程序教学原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传统课堂教学(C-Learning)和网络教学(E-Learning)的优势,在《妇产科护理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取得了比较好教学效果,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但还需要丰富有效资源和精心设计有效教学活动深入开展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空间和多种学习渠道;课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合作学习时间;课后高效完成知识的迁移提升自我。本文所设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明显,值得教师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2]缪学超.程序教学法的形成、要义、实验及当代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15,(7):101-107.
[3]李小龙,张宸瑞,耿斌,郭勇.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MOOCs时代”的探索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5,(12):52-58.
[4]段冲红.基于斯金纳程序教学法指导下的技校计算机教学探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1.
[5]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5-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36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