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化学形式是多样的,可以说它在时时刻刻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能够从主观上获得不寻常的感受,领悟化学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情感上的体验与升华。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人才,在化学教育中化学应用能力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根据大量的实践证明,美育元素对提高学生的化学应有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化学学科中加大美育的渗透实践与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化学;美育;渗透;思考
本文引用格式:张晓萍.化学学科美育渗透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18):171-173.
一化学美育元素的概念
化学学科中的美育元素主要是人们关于美育的认知,主要包括美育元素知识和美育元素体验这两大内容。美育元素体验能够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激发人们内心的自觉。人们通过自身的深度思考,能够加强自身的体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而通过这种思维转变的过程,不断反思自己的认知,可以做到随时改变自身的不足。
(一)化学的外在美
化学的外在美是化学学科中各种有规律的组合,是一种时间和空间上都非常感性的物质,是事物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基本的特征比较单纯齐一。单纯齐一常常给人明净与纯洁的感觉,齐一就是整齐的意思,比如说化学中出现的颜色和分子的结构式等。他们可以是单纯的也可以是对称的,同一性要素沿轴线或中心点旋转构成的对应性关系,与单纯齐一相同常常给人庄重的感觉,除了这种稳定的美之外,对比于调和也会反应出两种不同的状态,从而实现变化之美。
(二)化学的内在美
化学的内在美在反映化学客观规律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了解化学中客观规律的把握,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逻辑思想的成果展示。化学的内在美主要表现在化学的简洁性与和谐性。化学内在美中的和谐是多样化的统一,是在对立因素中实现相互联系的协调,给人们的并不是无序的,而是来自内在的统一,再者是在理论的结构上,体现出正确的逻辑性,在外在功能上,实现相关领域和相关体系的协调。简洁性是在科学理论框架之内从逻辑的出发点来讲,相互独立的初始命题在数量上比较少,其实也间接体现了化学的统一性,同时也是化学内在性质的客观规律。此外,化学的内在美还有一种属性是对称性,对称是相互联系的,是事物以一定的中介作为交换时候仍然保持不变的性质,在理论上保持统一,在性质上决定化学理论框架的范围大小。
二美育元素渗透在化学教育中的意义与相关思考
(一)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兴趣是动力的前提与基础,在学习中,学生如果对某一学科有浓厚的兴趣,一般情况下,都会取得良好的成绩。在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化学的知识也可以变得灵活起来,生动有趣的课堂,学生没有理由不去喜欢,有了喜欢作为根本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化学教师在教学枯燥的知识的时候,动态的演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科学的只是与方法,反映事物运转过程中的科学思想,运用美学的观点来学习化学,我们会发现许多化学知识变得新奇而美好。化学家将这种审美观称之为化学美,正是因为化学的这份美感才能不断激励化学家在化学的海洋中不断翱翔,不断探索和发现物质的组成以及化学运动的基本规律。因此,化学教师在化学的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的实践,启发学生思考,将这份极具特色的学科和独特的美育元素渗透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热情,带动化学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
(二)正视学生之间的美育元素差异
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化学的学习认为是一个记忆与理解的认知过程,主要注重将知识内容的理解转化为技能的训练,过多重视学习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且并没有把学生学习之后的认知与反馈重视起来,简单的从学生的运算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等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很明显,这是非常片面的。从美育的角度来说,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对化学知识进行加工与理解,它应该是一个积极监控的过程,通过调节美育元素来认知化学的过程。
根据相关的研究发展,一直以来导致学生化学学习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美育元素的差异,因此才产生优秀的学生与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么来看,美育元素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水平。在化学学科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美育元素主要偏向于问题的解决,而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美育元素偏向于自我评价或者是消极的放弃解决问题,不能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他们可能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心里面想着这道题不会我只是留着去问老师,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去解决问题,这就是优秀的学生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美育元素上的差异。优秀的学生一般情况下会制定科学的学习方法或者是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喜欢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化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消极懈怠,不太会主动的去解决问题,只是简单的把问题留给老师,让老师来帮助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一点上来看,主要在于美育元素中优秀的学生善于分析的特点。因此,在化学学科的美育元素中,学生应该总结自己学习过程中经验,及时反省自己出现的问题,重视美育元素在化学学科的运用。培育学生的化学美育元素将对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三 美育元素在化学学科活动中的实践
上文中我们说到美育元素在化学学科渗透中的相关思考中提高,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而创设情境就是激发化学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创设学习情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以学生的感觉作为学习的基础,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思想。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感,通过渗透美育元素解决化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可以以此作为蓝本,设置课题,根据课题成员的所在的年级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美育渗透的载体和角度。进行个性化的教育通过研究学习活动和课程来寻找美育元素渗透化学课堂的方式与方法,也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活动产生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从进入化学世界的第一天,就可以采取一切方式来感悟化学的美感,比如说可以通过做实验、幻灯、投影以及录像的方式近距离的感知化学元素,体验化学的美,为了消除人们对化学的误会,教师可以从多种角度,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化学美的兴趣,激发他们内心对化学学科学习的求知欲望。
(二)启迪学生的化学思维
美感化的教学课堂应该包括美的教学内容和美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他们在美的课堂环境中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才能打开思维的空间与想象的翅膀。此外,化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具有美感的化学实验演示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由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的转变。
(三)运用富有美感的语言意识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富有美感的语言艺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通过培养学生具有美感的语言意识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具有美感的语言艺术不仅是传递信息的良好渠道,还是展现化学美的源泉。美的化学教学艺术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景当中,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基础上提出疑问,通过提问问题解释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化学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的讲解应该做到通俗易懂,在描述化学实验现象的时候应该注意语言的艺术,注意化学用语一定要做到准确,在讲解知识时候可以适当的使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使得课堂教学的语言富有艺术与美感。
(四)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
在化学教学课堂中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学生在创新的课堂上大胆思考,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灵活运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探索新知,使得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从而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严密的教学步骤,适当的提出一些大胆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材料的来源和信息进行不同的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在灵活创新的课堂上,训练学生从同一种信息中找寻不同答案的能力。
(五)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室打开化学微观世界的钥匙,也是学生最喜欢化学的一个项目,他们可能会发现一些惊奇的实践,比如焰色反应、铝热剂反映等等实验,化学实验其实就是看、闻、听、触的结合,在观察、思考和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化学实验不仅可以体现人们对美的追求,给人们求职的满足,达到精神上的愉悦与感受。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学是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项目,化学实验的各种变化是非常美的,有气泡的动感美,火星的迷离美,还有各种奇异美,都从各个方面展现化学学科的魅力美,探索学生探索世界奥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除了化学反应,化学实验的物质也是非常美的,比如黑色的氧化铜、洁白的食盐、明亮的金属、颜色各异的指示剂和药品药剂、蓝色的硫酸铜晶体等等。除了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还有美丽的化学装置,透明的玻璃、试管和烧瓶、漏斗等等装置,线条柔和,造型匀称,再加上整齐的排列,错落有致,给人一种整洁的美感和形式的美感。
四 结语
一堂好的化学课,犹如一篇优美的散文诗,又像一首动听的曲子,总让人感觉到轻松与愉快,而优美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情景当中去,将学生带入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化学世界,化学教师优美而动听的语言,跌宕起伏的语言意识,将难懂的化学知识转化为蒙蒙细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一堂优美的化学课,还要注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高昂与低沉之间,展现教师的形式美,不断体现美育元素在化学学科的实践与思考,呈现化学知识的内在美。
参考文献
[1]孔祥升.基于美育视角的中学化学课教学探微[J].新课程(中学),2016(09):94-95.
[2]陈琼英.化学学科美育渗透的实践与思考——以《糖类探秘》的教学设计与价值分析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08):7-9.
[3]韦敏.“以美促学”——化学教学实现价值引领的有效途径[J].教师,2012(10):97.
[4]史广福.化学学科中的美育渗透[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0(02):11-12.
[5]华雪田,陈卫清,江宏伟,等.化学学科与美育整合的实践研究[J].职业圈,2007(06):97-98.
[6]兰建祥.浅议化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误区[J].化学教学,2007(04):11-13.
[7]朱元勋.化学教育与化学美[J].新课程(教师版),2006(09):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