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4 10:29: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职业教育的核心灵魂即是“工匠精神”,在学生的发展以及成长过程中,工匠精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对于工匠精神的重视度不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而导致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自身道德品质存在较大差异,“有才无德”已经成为当代职业院校教育中无法忽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工作态度以及职业道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回归与重塑;内涵

本文引用格式:崔志惠.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19):219-220.

         工匠精神顾名思义,即是指人们在工作期间对待工作的真实态度,在现代社会中,工匠精神对于人才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职业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应将工匠精神作为基础,使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够与专业技能同时得到提高,积极引导学生明确工匠精神的意义,并使其懂得工匠精神在其今后发展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做到尽职尽责,使自身的价值能够满足社会的相关需求。

一 工匠精神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工匠的匠字已经不仅为木工的代名词,其也是展现人们技术精妙以及心灵手巧的形容词。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其一为在职业工作者进行具体的工作以及教育教学期间,应明确工匠的真正含义。工业与工匠二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工匠并不是指在实际的工作中通过手工操作将工作完成的工人,工匠主要指在数量掌握操作技术的基础上具备一定职业道德的工人。职业工作人员若想是自身能够具备工匠精神,必须保证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对自身技能技能完善,实现精益求精,与此同时,职业工作人员需具备对自身专业的追求,具有勇于创新以及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在面对社会中许多地位以及金钱等方面的利益,坚持自身职业操守,将专业与精神生活相融合,如此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匠精神。

二 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缺失及回归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直接导致许多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皆同时认为本科教育以及普通高中才是学生发展的真正出路,许多人们对于职业教育存在抗拒心理,认为能够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皆为学习成绩不突出的学生,与此同时,许多人们认为对于学生,职业院校的成长空间相对较小,无法满足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需求。此类错误关键直接导致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中,无法占据一定位置,人们对其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过于局限,其主要将“专升本”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仅对学生赋予专业技能上的培养,进而忽略其道德品质问题,此类现象直接限制了我国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中的有效开展。

         在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本应作为其核心灵魂,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工匠精神却成为了职业教育中的教育盲点。目前,许多职业教育过度关注对于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将学生今后的就业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但在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方面却一直抱有忽视的态度,在此环境下若现实现工匠精神的回归,必须现将工匠精神的地位进行重新塑造以及确立。职业教育应自觉自主的承担起教育重任,及时摒弃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明确职业教育的目标,分析在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真正价值,将工匠精神充分融入到职业素养教育中,使工匠精神能够贯彻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而保证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业后便已经形成完整的工匠意识。工匠精神的回归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真正回归,因此职业教育工作着应做好充分准备,调整自身工作作风以及教育心态,站在培养人才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培养出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型人才,满足我国对于人才的需求。

\

 
三 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一)实践锤炼


         职业素养主要由职业精神转化而成,若想使工作人员具备工匠精神,首先既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将工匠精神进行渗透,是从业人员能够具备工匠意识,进而使其职业素质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结合工匠精神与工作环境,将使学生能够更加直接的意识到工匠精神所要传达的本质内容,使学生能够明确工匠精神在工作中存在的价值,以便于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树立正确的职业信仰。基于此,职业院校可采用情境创建的模式,为学生建立职业工作的仿真环境,定期为学生进行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此类仿真环境具备一定弊端,即是无法与企业真正的内部环境相结合,与真正的工作环境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校方应加大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将在仿真工作环境中融入企业文化。在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理论后,安排学生在合作企业中进行实习,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充分了解企业内部的体系以及制度,并在此过程中熟知企业各项工作的流程,与此同时,企业应及时安排具有工匠精神且经验较为丰富的员工对学生进行工作讲解,使学生能够学习企业员工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使其真正的感受到企业内部文化,以便于其工匠精神的形成。

(二)培养职业情怀

        员工对于自身职业所产生的态度以及情感皆被称为职业情怀,与此同时,职业技能与职业情怀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期间,应对于学生的职业情怀给予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以及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自身专业的热爱,以便于其积极主动的面对今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若具备较强的职业情怀,将使其能够更加充分的理解其所从事的职业,热爱其岗位,并心甘情愿为岗位付出自身的劳动,与此同时,职业情怀还将使学生养成职业责任心,实现工作期间的精益求精。在培养学生职业情怀期间,职业院校可积极建设校园文化,改变传统的作风,使校园文化环境能够具备和谐、纯粹、宽松的气氛,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奠定坚实基础。

(三)激发学生行业兴趣

        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好的教师即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于未知问题进行主动探索。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期间,应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找到自身多从事行业中乐趣,如此才能使学生实现对未知问题的探索。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充分了解学生特点,观察其近期的工作实习状态,熟悉学生自身特质,使学生的天赋与潜力能够得到充分挖掘,使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四)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师资队伍

        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成果主要由教师的专业水平来决定,因此,职业院校必须不断对自身师资队伍进行加强,组织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形成优质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水平,使其能够符合学生成长需求。与此同时,学校应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系,定期举办培训,使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皆能得到较大提升,进而保证职业教育发展能够与教师的水平相契合。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模式,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引导学生能够沿着教师所传递的脚步前进。在职业教育中实现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入,需要较长时间,若教师在此期间仅将教学资源作为教学基础,将无法有效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因此,职业院校应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使学生能够实现校园到社会的过度,充分利用企业、政府以及社会中的资源,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培养。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应积极与职业院校进行配合,为学生的实习环节提供相应的人力以及财力方面的支持,企业也应为学生创造较为优质的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切实体验到社会中的各个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轮岗式学习,使学生通过此实习过程感受工匠精神的真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占据主要位置,也是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教育的基础,但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在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方面过于匮乏,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实现全方位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应加大对于工匠精神的关注度,积极的与企业进行合作与沟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轮岗实习,与此同时,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符合职业教育要求,进而使工匠精神能够在职业院校中发挥出真正价值。

\

 
参考文献

[1]罗苑云.职业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09):60-62.
[2]杨静.基于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的整合培育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6):39+47.
[3]王玮.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4-5.
[4]李云飞.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缺失、回归与重塑[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03):34-38.
[5]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J].职教论坛,2016(35):35-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3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