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各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也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变革与创新。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存在工作效果不明显、教育形式单一、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使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根据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时效性;
本文引用格式:钦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15):140-142.
思政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我国政府多次出台相关文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填鸭式”等不利于学生长期发展的教学方式,降低了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效率。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行,我国要求各高校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使其满足社会的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加强对于我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建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青年大学生的个人素质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有利于提高我国青年大学生的个人素质。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摇篮,要不断加强对于青年学生的培养力度,满足我国对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我国青年大学生个人素养的重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将自身的成长同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相连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的将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结合,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目前,我国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努力。和谐社会即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能够统一和谐的发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有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进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实现人与社会以及其自身内部的和谐发展。此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有利于提高青年大学生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决定着青年大学生的实际行动。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具有榜样作用的群体,保障青年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为我国其他公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榜样,激发全体公民精神文明建设的浪潮,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有利于促进我党执政能力的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产党,一直在不断的完善自身,不断探索我国发展的方向,引导我国在伟大复兴的路上不断前行。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的调整,以满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有利于推进我国高校党建的步伐[1]。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华,提出加强我国执政能力的建设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高校内部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从而最终促进我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我党执政兴国的目标,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二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课堂多是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学的方式也多是教师在讲堂上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使得整个课堂显得沉闷无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对于学习的知识点并没有自身的理解,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程度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致使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无法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使教学的成果停留在课堂当中。
这样的教学情况在以思政课为代表的偏重于理论知识学习的科目中尤为明显。在思政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多是根据教学课本对学生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在灌输完知识理念之后,便要求学生对于考点进行死记硬背,教学课堂上完全没有大学课堂应该具备的活力与对知识探索的精神[2]。导致学生往往在课堂中昏昏欲睡,对于思政课的知识毫无兴趣,使思政课最终的教学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效果不佳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高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满意度较低,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不高,导致我国思政教育课程效果不佳。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于抽象化,具有一定的落后性,随着我国基本国情、党情以及世界局势的变化,我党的政策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领域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但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仍旧使用的老一套,不符合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发展特点,并且理论知识过于抽象,不利于学生进行理解。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实际的生活并不相符合,许多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将教学目标设置较高,不符合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导致教育与实际不想符合,出现“理想化”、“空壳化”教学,使得最终的教学目标并不理想,不仅不利于我国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还对我党精神文化的传播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现代社会信息快速传播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提档升级。与过去不同,现代社会信息快速传播,整体社会信息不再是一种紧缺的状态,而是转变为一种过剩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必须提升信息质量,提升综合发展效能。在实践中,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如何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和影响力,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但是必须适应现代信息快速发展这个前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大多数的高校都是采用大课堂的教学方式,导致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无法及时的对课堂秩序进行有效的维护,导致课堂的教学质量极差[3]。并且由于人数众多,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无法将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一一的照顾到,导致许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浑水摸鱼”。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无论是院校还是思想政治课教师都忽略了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只需要在课堂上对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即可,导致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学生不懂得将知识运用与实践的方式,使得学生的实践技能无法的到培养。由于思想政治课只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能力,使课堂缺乏科学性与趣味性,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 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传统教育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下学生的成长需要。我国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使其满足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4]。在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当中,教师多采用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将理论知识进行陈述,要求学生对于考试的重点进行背诵,完全忽略的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并且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并没有实际的帮助。因此,在新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例如: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与教师意见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二)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大数据运用的灵活性,进而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效果。在实践中,需要探寻科学的数据采集、编辑模式,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反馈信息进行提炼总结,进而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一步工作发展。在应用大数据开展工作过程中,既要加强软件体系的建设,优化数据算法,提升大数据技术的利用效率,同时要加强基础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提升信息采集能力,通过大数据技术在不用层次的广泛应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创新,进而满足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作为教师,要不断拓宽思维,秉持科学的工作理念,通过数据的分析、对比、论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提供指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目标。
(三)加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当中,加强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使其在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将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树立良好的校风,校风即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建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广大师生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良好的校风具有深刻的感染力,有利于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氛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5]。
(四)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过程中,既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和教学方法入手,同时更要从大学生入手。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体系下,由于信息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多元信息,基于此,要想继续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必须认识和尊重现代社会信息发生的变化,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为教师,要加强大学生信息反馈,选择适合现代社会公众需求的工作模式,提升适应程度,进而满足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需求[6]。
(五)合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也要合理的运用网络资源,对我国青年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道德建设,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形式。例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论坛、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号等,通过现代化的建设形式,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间的关系。此外,还可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讲座、演讲、辩论赛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六)融入思想政治专项教学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和精度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采取项目化工作模式,可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适应程度[7]。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探寻有效的项目化工作模式,通过专项编导的方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专业的作品资源,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在项目指导下进一步推动工作,满足现代高校思想教育发展需求[8]。
(七)要构建科学的校园文化体系
对于大学生而言,校园是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养成学习习惯和进行交友的地方,可以说是知识与情感得到发展的场所[9]。因此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大学生心智不成熟的这一特点,因此在构建校园文化体系的过程当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满足他们的需求,让学生在校园管理中发挥其主体性,但是同时我们也要充分意识到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教师在这里主要起到两个作用,第一,在校园文化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确立好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并围绕这一核心进行文化体系的构建,这样才能够发挥发挥校园文化的实际效用。再者,教师作为校园的管理者和责任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也要充分的意识到自己的主导性作用,面对一些小的问题,教师可以依据校园文化进行简单的处理,但是遇到一些激化的矛盾,甚至更为严重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在校园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才能够让校园文化的构建更加科学,紧紧围绕在校园文化建设这一主要层面上发挥其作用[10]。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有利于我国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具体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高校要不断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我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立,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孟彦.新时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长江丛刊,2018(26):257.
[2]王仕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融合的实效性及路径分析[J].现代交际,2018(16):165-166.
[3]高佳葆.高校辅导员应提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分析[J].祖国,2018(16):196+214.
[4] 杜昱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J].新西部,2018(14):138-139.
[5]詹丽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135-139.
[6]王紫薇,李飞,赵琳捷.新形势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4):61-62.
[7]徐元,韩亮,章小平.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文学教育(下),2018(12):58-60.
[8] 王淑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析[J].现代交际,2018(21):31,30.
[9]王兰惠,赵跃先.努力提高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41(6):50-53.
[10]沈莉莉,马亮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J].当代人,2018(1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