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科协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3 16:10: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科协在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中具有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平台优势。但由于高校科协自身的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其作用并未能很好发挥,严重阻碍了高校科协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加强高校科协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能力建设、形成科技工作者和高校科协之间反哺发展、进一步完善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进一步加强高校科协与青年科技工作者之间的联系等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协;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

本文引用格式:闵义.高校科协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14):10-11+26

一 高校科协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目的和意义

       高校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相对集中的地方,青年人才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未来的中坚力量。高校科协是高校党委领导下的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其任务之一是“培育造就高校青年科技人才,打造国家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后备队伍,建立高校科技人才库。”

        中国科协原党组书记尚勇指出:激励青年科技人员成长成才一直是科协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科协在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组织优势。高校科协是由高校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群众组织,不像官方组织那样严密,组织形式相对较松散,基于高校科协的群众性特点,高校科协能够真正代表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利益,使其能够成为组织和团结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阵地。

       二是制度优势。高校科协一般都实行会员制,它是由高校科协发起并在高校科协的管理运作下,吸引科技工作者自愿加入,目的是定期与科技工作者联系,为他们提拱信息、资源以及交流沟通的平台。会员制目标是通过与科技工作者建立富有感情的关系,不断激发并提高对科协的认可度。因此会员制在促进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活跃思想、提高学术水平,以及举荐和宣传青年科技人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平台优势。通过高校科协这个平台,青年科技工作者可以在此崭露头角和施展才华,为学校建设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青年科技工作者应有的力量。

二 高校科协发展现状及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存在的问题

         中国科协最早成立于1958年9月。20世纪80年代,在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钱学森先生倡导下,51所高校成立了科协组织,成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据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全国高校科协1181个,高校科协个人会员70万人。而教育部公布的2017全国高校共2914所。由此可见,全国高校中只有四成高校成立了科协,远未实现完全覆盖。

\

 
        目前高校科协尚处于发展时期,高校科协的作用远远未得到发挥。有许多高校科协尚处于刚刚组建阶段,有的虽已组建,但由于自身的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严重阻碍了高校科协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的数据表明,2012年全国高校科协574个,高校科协个人会员41万人。对比2017年的数据,约占总数四成的高校科协组织是在近6年建立起来的。笔者所在海南大学是部省合建的地方性综合高校,于2018年1月才成立了海南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目前也处于组建阶段。一项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协对南京等地近500名高校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调查研究表明[1],50%以上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认为高校科协对他们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一般,或者比较弱;80%以上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认为参加了高校科协组织的活动有收获。

        普遍观点认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有两大限制因素:一是自身因素,主要表现为协会职责不明确,民主办会不规范;二是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编制人员缺乏,经费保障有限等。受此影响,高校科协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足,除少数高校开展工作比较到位,多数高校科协在学校的地位也是可有可无[2]。

        因此,如何发挥高校科协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平台优势,提高服务的水平,促进高校青年科技工作者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是高校科协的一项重要且大有可为的工作。

三 高校科协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的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高校科协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更好地服务青年科技工作者。

(一)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

         目前部分高校科协组织存在虚化现象,即虽然设立了高校科协,但是没有独立编制,只是挂靠在学校的某个部门,比如科研处等,或者只是设立一个虚拟机构,无法开展正常工作。这样的高校科协组织,无人员编制、无经费预算、无办公场地,可谓“三无”组织。为此,建议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实体化,明确高校科协的级别和地位,设立相对独立的科协机构,核定一定编制数量的人员,明确其办公场所和办公经费,并进一步加强内部制度建设,使高校科协能够独立运营,独立开展工作,以使其具备助力高校青年科协工作者成长成才的基础条件。

(二)加强高校科协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能力建设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科协要服务好青年科技工作者,需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除了组织建设外,高校科协在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方面还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如进一步提高高校科协的办会能力和水平,要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组织开展既有高水平又接地气的学术会议,使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会有收获,使高校科协举办的会议有吸引力。再如加强高校科协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设。有为才有位。高校科协要发挥自身的作用,为高校建设建言献策,体现高校科协的价值。第三,高校科协要积极寻找资金和项目,只有拥有了更多的资源,才能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服务,以及更好地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

(三)形成科技工作者和高校科协之间反哺发展

       成功的科技工作者都是由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而来的。科技工作者和高校科协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反哺发展。即高校科协中要形成良好的传帮带,年长的和成功的科技工作者要在科研道路和人生道路上多多指导年轻科技工作者,使青年科技工作者少走弯路。其次,科技工作者也要为高校科协建设积极献策,为建好自己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出力,因为仅仅靠高校科协的一两个工作人员是很难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好的。

(四)进一步完善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青年科技工作者普遍科研资历浅、科研成果影响不广泛,这些问题致使青年科技工作者承担科研项目的机会少、科研经费匮乏,导致无法开展更深入的科学研究,制约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发展[3]。中国科协和部分省市科协都实施了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然而,中国科协和省市科协实施的托举工程项目数量有限,高校科协可以利用校内资源,实施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一是高校科协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要与国家相关项目,尤其是国家自科基金相衔接[4],以便让青年科技工作者提前熟悉国家相关项目申报的程序和形式。二是高校科协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要适当扩大规模,使符合条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都有机会参与并从中受益。三是通过实施小微项目[5-7],在“小”字上做文章,花小钱做“大事”,即要找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当中的一个个小点,以一个个小点为突破口,通过3-5年的积累,使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以便申请和承担国家级项目。

(五)进一步加强高校科协与青年科技工作者之间的联系

        一方面是要加快建设移动终端。为了迎合现代年轻人阅读新习惯和满足青年科技工作者工作需要,移动端的宣传迫在眉睫。高校科协网页除了开发网页版外,还要开发手机版。同时高校科协可以申请开通微信公众号、建立高校“科协e站通”等。通过这些渠道宣传科协动态、青年科技英才事迹与科普知识。

         二是编印高校科协青年科技工作者自己的刊物。定期收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建议和意见,编印如《青年科技工作者建议》等分别报送所在省市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和学校党委,以便使学校领导和所在省市领导能够听到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呼声、建议和合理诉求,让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所在学校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

 
参考文献

[1]顾国锋.高校科协助力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浅析[J].学会,2015(11):51-53+61.
[2]戴铭枢.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的思考[A].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全国高校科协发展论坛(2013年)论文集[C].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3:4.
[3]佟书华,彭苏.发挥高校科协作用助力科技人才培养[J].科协论坛,2014(04):51-52.
[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J].科协论坛,2016(09):4-13.
[5]鲁绪刚,逯敏飞.自我革新让科协成为高校科技工作者之家[J].科协论坛,2017(04):45-46.
[6]杜静静.高校科协工作的发展脉络、现状概览与对策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8,5(50):83-84.
[7]高飞,梁丽.高校科协对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作用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308-3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28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