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从一节课程看工作过程系统化在汽维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3 09:47: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开发一门汽车检测维修专业的校本课程。按照汽车维修及相关企业的工作流程即接车、故障检查、故障诊断、故障检修、验车、交车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融入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开发的课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高度融合,学生学习过程中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

本文引用格式:吕冬慧等.从一节课程看工作过程系统化在汽维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14):37-40

一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的工作过程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工程系统化是在梳理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设计,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工作任务分析;第二步,行动领域归纳;第三步,学习领域转换;第四步,学习情境设计。

\

 
         经过有针对性的对汽车维修及汽车行业整车、零部件企业进行走访调研,我们确立了本专业相关的企业对员工的能力需求及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工作过程,即接车、故障检查、故障诊断、故障检修、验车、交车。经过分析,我们从调研结果中筛选课程所需的典型工作任务,并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解构和重构专业知识体系。我们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校本课程《汽车转向及行驶系统诊断与维修》为例,归纳了典型学习情境及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

\


二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

        我们以学习情境一为例:悬架为行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的校本教材按照层次教学和梯度教学的方法,把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分为基础知识和检修两部分。学生在一年级学习行驶系统的基础内容,在二年级学习检修内容。悬架系统分为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及电控悬架。非独立悬架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独立悬架结构稍微复杂,而且形式多变;电控悬架在悬架的机械部分基础上,增加电控单元,悬架的刚度阻尼可以调节,提高车辆的控性和舒适性。这样学习任务的设置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一般到特殊。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表2。

\


三 任务三的教学设计

       我们以学习情境一中的学习任务三:电控悬架系统的诊断与维修为例进行教学设计。这部分内容需要4课时,180分钟的时间。课上时间分配如图2。

\


(一)课程导入

     利用思维导图,将上学期学习的电控悬架基本原理用思维导入的方式帮助同学进行复习。

\

 
(二)接车

            利用思维导图,将上学期学习的电控悬架基本原理用思维导入的方式帮助同学进行复习。实训台架进行故障设置:一位客户来到维修店,讲述其雷克萨斯400型汽车故障情况。客户反馈电控悬架工作时,车身高度变化不均匀,左前侧悬架不工作,故障灯亮起。利用视频动画的形式导入故障,引发学生的兴趣。

(三)故障检查

         学生分小组对实训台进行故障检查并发现启动点火系统,左前侧悬架无反应,其它悬架均升高,同时故障指示灯亮起。转速超过140km/h,右前侧、右后侧及左后侧悬架放气,高度下降,左前侧悬架没反应。(教师利用实训台提前设置故障)
\

 
(四)故障诊断

      教师按照教学内容设置来车咨询,并对相应的学生综合电控悬架结构及原理对电控悬架的故障进行分小组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进行讨论分析,老师和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共同总结故障诊断方法。
\
 
(3)漏气检查

     1)将高度控制开关切换至“HIGH”位置,升高车身。

     2)发动机熄灭。

     3)在软、硬管连接处涂抹肥皂水检查空气悬架系统的软管、硬管及其连接处是否漏气。

(五)故障检修

        实际检修前,学生讨论检修注意事项教师进行补充。之后学生分小组按照故障诊断方法进行检修作业。

(1)车身高度的测量启动电控悬架开关,悬架高度开关从Norm模式转换成High模式,引导学生观察刻度尺处悬架高度的变化并记录变化时间。

(2)溢流阀检查

       1)用跨接线将高度控制连接器的TC和E1号端子连接起来,将点火开关置于0N,压缩机开始工作。

       2)压缩机工作一段时间后检查溢流阀,应有空气溢出,点火开关关闭。

       3)清除故障代码。强迫压缩机工作时,ECU会记录1个故障代码,检查完成后,必须清除故障代码。注意:连接时间不能超过15s;当迫使压缩机运行时,悬架ECU会记录下故障代码。检查完成后,要清除故障代码。

(4)故障码读取

     1)将汽车故障电脑诊断仪与OBDⅡ检测连接座连接,打开点火开关。

     2)按照汽车故障电脑诊断仪屏幕上的提示,分别进入电控空气悬架系统,读取系统的故障代码。

(5)传感器端子测量

       利用万用表测量诊断端子的电压,同标准值对比,找出故障点,并提出维修建议。学生通过检查发现故障点并与老师进行确认,之后教师恢复故障。
\
 
(六)验车

       故障恢复之后,学生对台架做进一步检查,确认故障排除,若系统仍有故障,则继续进行故障检查及故障排除,直至确定实训系统没有任何故障为止。在验车过程中,师生共同总结电控悬架的排故流程。

\

 
(七)交车

        学生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对维修好的车辆进行交接。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验维修中的客户接待环节。最后学生与教师共同进行总结和评价。

(八)翻转课堂

      每节课前都会用信息化课堂的手段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课下利用网络完成作业,课上分享。本节课的翻转课堂内容为:新型电控悬架。

四 小结

       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都配以三个以上的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按照典型工作过程设置学习情境。学生在校学习和企业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学习与生产实践不脱节。学习过程中,老师先是带着学,然后是辅导学,最后是放开学。教师从手把手教,到辅导,到放开手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学生从学习知识到学习方法再到学习本领,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得到了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学生得到的是“点石成金的手指”。这些能力的得到,学生就业后更能适应企业、职位的要求、发展和变化。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2]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11.
[3]温国强,王青云,赵俊英.高职机电一体化国际化专业优质课建设探索与实践——以“PLC在自动线中的应用”课程为例
[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7,26(03):25-29.
[4]冯圣媖,布乃峰.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微课建设与应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17):150-151+163.
[5]郑帅.工作过程系统化室内设计课程开发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25):209-211.
[6]杨倩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改革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4):40-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2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