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新时代“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生态型双语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此,我们应深入理解“一带一路”战略与生态型双语教学之间的关系,结合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充分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重新界定生态型双语教学概念,并着重从课堂教学、教材建设和师资培养等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和探索。
关键词:一带一路;生态;双语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邹艳.“一带一路”战略视阈下生态型双语教学新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19):230-232.
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大学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就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深远影响的讲话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是一项跨国经济合作等领域的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它的全称。它的提出,带着重要的历史符号—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同时始终举着和平发展的旗子。同沿线周边的国家积极开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互信政治、融合经济、包容文化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这一切是根据中国与相关国家已经形成的双多边外交格局与机制。同时,从更高的层面来看,“一带一路”战略甚至有望成为各个国家何地区企业发展的一个难得的战略契机,势必将会发展为引领与指导未来国家之间,各地区之间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坚实桥梁。
与此同时,国内有很多学者根据“一带一路”战略要求,以此为主题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研究成果颇为丰富。笔者翻阅文献,认为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针对“一带一路”战略影响下的国家与地区区域发展布局规划角度的历史机遇和应对实践分析,持这种观点的有柳思思等,她认为跨境区域合作可以充分借鉴“一带一路”新思想,从中汲取养分,可以更好的推动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建设[1]。其二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探讨农业、工业新发展的具体途径与前景,持这种观点的有蒋志刚等,他认为,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沿线国家与地区企业的发展可以更好的借助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这将更好的推动区域经济各产业的良好发展[2]。虽然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的研究显著,但有关“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高校生态型双语教学等语言问题方面的探讨却很少。有学者也指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联系文化、思想、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相当少,而联系语言、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则显得有些匮乏[3]。在这中间,生态型双语教育就显得微乎其微了。
一 生态型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与研究现状
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同时伴随着国人对教育理念研究的不断深入,由传统走向现代也很好的体现在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上。其中在新课程框架下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以及实践与探索,已然成为当下新型教学新探索。生态型教学的具体含义是指,生命之观、生活之观和发展之观的教学理论在新课程理念与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中更深层次运用,其结果将会必然完善传统教学理念,达到新型教学的一个新高度。如果将生态型教学与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比较,不难发现生态型教学更加致力于和谐课堂的构建,注重的课堂生态氛围则是一种生命性、生活性、生成性、联动性的情形,它突出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会产生很好的互动,最后会产生一种教学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具有“无为而教”、“学而有为”、“师生两忘”的特点[4]。不得不说,这一生态型教学理念会对未来教育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由单词bilingual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双语教学概念,它不仅适用于我国语言研究界定,同时可以认为它几乎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对高校生态型双语教学的理解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视角进行解读,从广义视角来看主要是以高校生态型教学理念来指导高校通过两种语言来全面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从狭义视角来理解高校生态型双语教学,完全可以认为是用两种语言对所授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内容进行生态型教学[5]。
时至今日,我国对生态型双语教学的学术研究与上文提到的狭义生态型双语教学接近,并且,对生态型教学理念并没有在具体实践中得到较好的落实。通过对以为历史文献和相关政策的研究,笔者对生态型双语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具体可见下表: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为生态型双语教学的深入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伴随着了更高的挑战与要求,这使得我国生态型双语教学在新时代、新环境中迸发出新的面貌以及新的活力。一方面,生态型双语教学在科学文化知识和课堂术技内容被学生们获取的同时,又为在更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各地区以及各个国家件的合作与民族间的文化友好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从整个民族和国家等较大的层面来看,生态型双语教学将在区域间交际互动、沟通与信任等方面提供较好的契机。从而对国家统一的维护、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整个国家乃至全球政治、经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三“一带一路”视阈下高校生态型双语教学
第一时期针对目前学术界有关“一带一路”视阈下生态型双语教学的研究探讨大部分限于较肤浅的表面理第三时期 20世纪90年代——至今 科学研究在上述三个发展阶段中,第三阶段即科学研究成为了新的突破口,它使得生态型双语教学理念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萌芽与发展。
然而,正如在引文中提到的,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理论界关于“一带一路”视角下生态型双语教学出现的新挑战新问题新探索则显得较为匮乏,这方面的优秀研究不多,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篇,如安丰存研究的“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语言活力与双向式双语教育研究。不难看出,“一带一路”视角下生态型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现实探索等工作亟需得到重视和实行[6]。
二 高校生态型双语教学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关联性分析
总结为意在实现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五通”是“一带一路”战略主要内容,而生态型双语教学显然将成为实现这“五通”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不难看出,生态型双语教学的探索意义与我国新时代“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目标不谋而合。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生态型双语教学的内核,即语言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我们可以将“一带一路”的战略内容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那么,语言作为目前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不仅仅是在软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同时为硬件建设中各个关键环节提供枢纽作用,因此又可以理解为是硬件建设中的坚实基础。
论,在关于生态型双语教学具体实践方面的研究实在匮乏,因此笔者将从这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在第四届全国双语教育研讨会上,曾提出十项双语教育操作策略,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选择、循序渐进、语言比例、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纠错策略、师资培养、教材建设和双语教学与英语教学并存。通过对此十项措施的理解,并结合自身实践,笔者将从课堂教学、教材建设和师资培养等三个方面探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当如何更加高效的实施生态型双语教学。
(一)课堂教学
“新时代下的‘一带一路’战略对生态型双语教育带来新挑战,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做战略性思考。”作为生态型双语教育核心阵区域的课堂教学,成为突破的一把钥匙是自然的。从宏观方面来看,课堂教学中坚持从易到难易后难、从理到文、从辅到主和从低到高的原则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生态型双语教育的必然选择。针对一些共通性相对较明显的学科,如数理化等,由于其“术语专业性、词汇基本性、结构句型化等相比较而言较为稳定,在意思、理解、教学方面也趋于同一”[7],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将其作为生态型双语教育的试点。在教学形式上,可先进行穿插汉语授课、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汉语沟通模式;在教学手段上,先进且方便的多媒体等方式的充分使用可成为一种教学辅助措施,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对汉语的理解难度与障碍;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对“文”的重视,但是并不是彻底抛弃“理”,必须强调中华文化与其他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因为“一带一路”在提倡传播中华文明的同时,也鼓励与印度文化、非洲文化、西方文化等的大融合。
(二)教材建设
生态型双语教育的教材建设对于提高生态型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可以形象而生动的形容双语教材的缺陷。如“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的中亚汉语教育,目前大量使用的双语教材为对外汉语教材,不难发现这其中暴露出两个问题:一是难度与差异性更多的体现在汉语原版教材上;二是不能彻底转换学生学习的视角,不能因材施教,现在的双语教材多以西方文化背景的学生为主。生态型双语教学提倡各门学科采用汉语原版教材,这样在试听方面可以达到同步,同时语言和思维也能够在其中得到良好的跟进,结果就是使得学生更大程度上磨练自己的汉语沟通与思维能力。这里提到的汉语原版教材应该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应该是原版教材编者以及出版社共同合作编写或协助写作的基础上,并经当地教师充分吸收消化,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关于高校生态型双语教学进行适度改编,切实考虑当地教师、学生的实际需要,实事求是,切忌在具体教学钟因区域和种族的不同而盲目攀比[8]。
(三)师资培养
建设一批优秀的双语教师团队,将有利于促进生态型双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生态型双语教学中,双语教师作为学科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可以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师。这样双语教师就有两项重要使命,一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二是教授第二语言。当然,要很好的完成这两项使命不仅仅是取得一些证书就可以认为具备双语教师的资格。更为重要的是双语教师应该对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精神文明、社会风俗等方面尤其是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有较为客观且全面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作为一名双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才能真正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五通”目标。因此,“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双语教师培养中,可以为汉文化理解较为扎实的师资提供更多的适当交流和进修机会,使其汉语水平得到切实提高,以便更好的满足生态型双语教学的需要。此外,对双语教师实施一定的激励或奖励措施,也会对高校生态型双语教学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四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新时代“一带一路”背景下,不断推动生态型双语教学建设,既是时代的呼唤,同时也是各国实际发展的需要。对于各民族、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整个人类,全球化的发展来说,不断推动生态型双语教学建设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断推动生态型双语教学建设是一件意义深远、漫长而艰巨的任务。认真解读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同时全面深入对生态型双语教学概念的认识,明确其发展的现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笔者认为可以从课堂教学、教材选择和师资力量方面入手,来积极应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生态型双语建设。从我国大力倡导与周边国家进行友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往来可以感受到,“一带一路”战略正在不断向前进展,这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它将会更好的推动生态型双语教学建设。生态型双语教学建设不仅“可以使各类群众对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各种精神文明有着更深入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不同区域文化的理解能力”,生态型双语教学建设不仅需要走在一线的教室的辛勤付出,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出力出策,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柳思思一带一路”:跨境次区域合作理论研究的新进路[J].南亚研究,2014(02).
[2]蒋志刚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支持主导作用[J].国际经济合作,2014(09).
[3]张治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16(4).
[4]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卢丹怀双语教育的实质、有效性及不同的教学语言[J].全球教育展望,2004(02).
[6]安丰存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语言活力与双向式双语教育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
[7]文秋芳“一带一路”语言人才的培养[J].语言战略研究,2016(02).
[8]万明钢论民族教育研究中的双语问题[J].教育研究,1997(06).
[9]王斌华双语教学的十项操作策略[EB/OL].[2018-03-06]http:∥www.china-bilingual.com/yan-jiu/2011-yan-jiu/wbh-10-cl-1.html.
[10]鞠长猛.高校人文社会学科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52):151-153.
[11]徐喜波.“一带一路”战略下职业教育面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6):321-3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