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微课改革在医学院校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初探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8 17:27: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微课是目前信息化时代出现的新型教学方式,具有主题突出、趣味创作、传播途径广泛等多个特点。本文针对微课短、精、可视化等特点,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进表演化的授课方式等方面入手,设计实施微课在医学院校医用化学课程中的教学应用,初步探索了微课教学的改革新思路,切实提高大学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用化学;微课改革;医学院校

本文引用格式:吴宏伟等.微课改革在医学院校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11):184-186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 Reform in Teaching Medical Chemistry Course of Medical Universities
Wu Hong-wei,Huang Qian-qian,Dong Li,Li Chun-ying

(Xinxinag Medical University,Xinxiang,Henan,China)

Abstract:Micro-course is a new teaching method in the information age.It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such as prominent themes,interesting creation and extensive communication channel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course,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the micro courses in medical colleges in medical chemistry was designed.The new thought of micro-course reform was preliminary explored.It wil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hemistry course teaching.

Keywords:Medical chemistry;Micro-course reform;Medical university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其核心组成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资源。国内的微课是在2010年由广东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先生提出,他将其定义为:“依据全国新课程教学大纲标准以及教学实践活动要求,基于教学的音频或者视频为首要载体,从而使教师对某些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某一课堂环节而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各种资源的有机结合”[1]。而医用化学作为一门医学院校的基础课,具有涉及面广、知识体系复杂等特点,如果能够利用制作精良的微课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并在课堂学习外对重难点再次进行巩固,将前沿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案例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将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可以为师生的沟通交流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因此,作者在医用化学课程实际教学中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进表演化的授课方式等方面入手,利用微课来构建新型、具体、直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

一 微课的特点

       对于微课来说,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个“微”字。而这个“微”字代表的不仅仅是内容和篇幅上的微,也代表了它展现的并不是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而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简短生动并且相对完整的教学活动。教师通常需要在5-10分钟的时间内去按照大纲的要求,讲解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例题和教学经验等,这就要求微课的设计和制作一定要精心策划,使其能够见微知著,使得学生能够较容易的掌握微课的难点和重点,并且消化吸收,决不能只是形式上的短小,而应该是言简意赅,使得教学的各个环节衔接更加紧凑,教学课件和设计也显得更加精致,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另外,微课的特点还有灵活机动。微课的设计初衷就是希望学生可以打破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的闲暇时间、使其可以随时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自觉的学习一个个的知识点,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还能够自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并反馈,这个特点很适合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因为他们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还不十分牢固,如果完全按照课堂的学习进度,那么理解和掌握上就会有比较大的困难,这样会进一步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而利用微课这种简单、方便、快捷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弥补他们基础知识的欠缺,不仅可以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逐渐缩小各个学生之间的基础知识的储备差异,为接下来的老师课堂讲授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得微课学习的资源也非常丰富,学生不仅可以查阅国内的相关网站、甚至可以直接登录国外的一些专业和科普性的网站,利用其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的学习途径进一步开阔,知识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和加强。

\

 
         除此之外,微课还有主题突出、直观生动的特点。其研究的内容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学生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同时主要以视频、音频等媒体为载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像以往那样枯燥的对知识点的讲解,很难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集中,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逐渐消退,进一步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而如果将知识点制成微课视频,其中清晰的画面、有趣的动画、加上图文并茂的讲解,则会让学生越看越有兴趣,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涨[2-5]。

二 医学院校医用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医用化学是医学类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的内容涵盖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胶体化学等多个分支学科。目前我们使用的还是较为专业化的教材,这与“通才教育”的精神和理念并不匹配,而且在具体授课中,往往会出现老师越讲越深,而学生越来越听不懂的现象,学生普遍认为医用化学不是医学专业课,因此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待提高。但实际上通过医用化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一些重要化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受益终身的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并且为学生今后学习别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动手能力的基础。因此,如何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革新“黑板+粉笔”这样传统的教学手段,合理地选择授课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学好医用化学课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 微课在医用化学课程中的设计思路

         医用化学微课程的制作,其根本目的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闲暇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微课的设计上就要求教师多下功夫,尽量采用更多新颖的授课方式,利用好现代化的媒介手段,针对学生特点合理选择微课的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去讲解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利用微课中可以突出知识重难点这一特点,将大篇幅的知识进行合理分解,使知识易于理解掌握,实现重点突破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预习或者带领学生进行课后复习。下面就对于微课在医用化学课程中的设计思路具体进行探讨。

(一)精选的微课内容

         微课内容的选择首先要紧扣教学大纲,按照大纲规定的知识难点和重点来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又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使其更符合教学和认知规律,贴近医学院校学生所必须掌握的课程内容。选择的知识点要细、要小,适合在5-10分钟内讲解透彻。另外,由于微课的灵活性,其内容的选择不必拘泥于某版教材的教学顺序,只要是内容上有衔接和联系的,可以适当的将其进行整合,力求使要讲解的知识点内容相对完整,学生容易掌握,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稀溶液的依数性这部分内容时,不必拘泥于课本上的安排,而可以将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这三个内容整合在一个微课堂中,因为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是导致后面两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放在一个微课内容中讲,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精美的微课制作

       微课的设计要突出特色,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加入拟人化的动画效果,使教材上原本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动画形象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理解。例如,在讲授有机部分马氏加成的规则时,对于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如卤化氢和烯烃的反应)时,亲电试剂中的正电基团(如氢)总是加在哪个碳原子上的问题时,一些学生提出内容相对抽象,理解起来有困难。我们就在这一部分微课制作中将氢原子和碳原子比拟为一个个穿着不同颜色衣服的小人,将他们拟人化,让相同颜色衣服的小人互相拉手来表示氢原子选择性的加在正确的碳原子上,以此动画来表现马氏加成规则,学生看了以后普遍反映比课本上抽象的原理讲述要容易理解。再比如,在设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微课时,我们考虑到仪器中单色器、光源以及检测器等部件都集成在仪器内部,在使用时很难看到实物,原理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制作了一个动画视频进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虚拟实验,将其主要仪器部件及检测流程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以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其测定过程。这样虽然老师在制作微课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进行动画的设计处理,但是制作出来的微课在实际教学中广受学生欢迎。

(三)丰富的教学方法

        微课的设计要遵循实用、有趣、易懂的原则。具体教学过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摒弃了过去教师常常采用的“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改用“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指导”的启发式教学法,采用生动幽默的语言、生动鲜活的实例,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鼓励师生互动,强调课堂气氛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每一个专题和案例都像是在讲一个故事,而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就存在其中。另外我们还通过设置讨论环节,在微课中给学生留下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简短的中断微课的播放并且自己思索并给出答案,这样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观看微课,而且使其有种参与其中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在课堂下利用空余时间继续主动的学习。

\

 
       微课的设计也可以借鉴百家讲坛那种表演化的授课方式,采用教师出镜录制视频的方法,通过教师生动、幽默、夸张的讲授,穿插视频与动画的结合,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解读,吸引学生更加有兴趣的自主学习,变过去“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感。此外,在微课的末尾还可以精心给学生收集一些与本节知识点相关的网站和参考书,帮助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的加深和扩展对本节内容的认识,让他们能自觉主动的去探究本节知识点的内涵,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对微课学习的要求。

四 结语

         医用化学虽然在高等医学院校里作为一门基础课介绍给学生,但是它仍然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理论课程,尤其是对于检验、药学等专业的学生来说,仪器分析部分的学习更是为学生将来走进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将微课合理运用到高等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制作了一些短小精悍、生动形象的视频来展现教师要讲授的内容,通过采用教师出镜、制作精美的动画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在闲暇时间自觉的学习微课,并且通过每节微课后面的测试题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即时的检测,不仅让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生动,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微课教学中的作用,而且可以让教师能及时的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宏伟.通识教育背景下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初探[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1):80-82
[2]谢丽娴.“人的本质属性”微课教学论析[J].高教探索,2015;(10):87-91
[3]杨耀.微课与传统课堂——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26,29
[4]姚杰,卫建琮,乔华等.通识教育背景下医学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2):96-98
[5]苟小霞,岳国军,叶娟等.微课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20-21
[6]周颖.微课使用和制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9):285-287
[7]何成兵,宗会霞.微课在教育中的微观开发与宏观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3):153-1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