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英语师范生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7 14:19: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开展师范专业认证是国家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各院校培养卓越教师规定了监测指标,也为英语师范生的培养带来了新思路。本文旨在解读《标准》的相关内涵,分析英语师范生培养现状,探究如何在《认证》背景下开发新的英语师范生培养模式。

关键词:教育专业认证;英语师范生;培养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高若彬,等.基于《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英语师范生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3):6-8.

一 引言

       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教师体系建设,提高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于2017年10月颁布了《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下简称《认证》)。

        《认证》是按照既定质量标准对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认定,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持续改进,保证师范专业能够培养出符合标准的合格毕业生。《认证》共分为三级,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检测,旨在促进各地各校加强师范专业基本建设;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旨在引导各地各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保证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合格标准;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旨在以评促强,追求卓越,打造一流质量标杆。全国共有普通高校两千多所,其中近千所院校设有英语专业,但并非主要集中在师范院校。因此,本文将着重解读二级各项指标内涵。

二《认证》的解读

       《认证》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师范类专业培养中学教师,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法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制定。《认证》包含八个维度,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和学生发展。具体如下。

(一)培养目标方面

       培养目标的监测目标包括目标定位、目标内涵和目标评价。培养目标应落实国家对教师培养的相关政策要求,内容清晰明确,能够反映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相关领域的发展预期,能够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合理性评价,并能依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

(二)毕业要求方面

        毕业要求要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逐步落实,具体涵盖四个方面:1.践行师德,包括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师范生要有正确的政治信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坚定的教育信念、正确的价值观。2.学会教学,包括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师范生要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教研能力。3.学会育人,包括班级指导和综合育人,掌握中学德育内容与方法,掌握班主任工作,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结合教学进行育人。4.学会发展,包括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树立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具有团队沟通协作精神。

\

 
(三)课程与教学方面

         课程与教学的监测指标为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课程设置要支撑毕业要求达成;课程结构将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结合,学科专业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50%以上,教师教育课程达到相关要求;课程内容注重基础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引入前沿学科成果,结合师范生现状完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要重视课程教学的基础作用,养成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定期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并能根据结果进行修订。

(四)合作与实践方面

       合作与实践包含协同育人、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导师队伍和管理评价五个方面。要求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中学建立“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教育实践基地能够提供合适的实践环境和实习指导,每20个实习生不得少于一个实践基地;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要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教育实践共计不少于一个学期;实行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共同指导教学实践的“双导师”制度;能够对重点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对教育实践表现进行有效评价。

(五)师资队伍方面
 
       师资队伍重点监测数量结构、素质能力、实践经历和持续发展。生师比不高于18:1,硕士、博士学位教师不低于6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学科课程与教师论教师不少于2人,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不低于20%;并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指导能力;至少有一年的中学教育服务经历和一定的基础教育研究成果;建立教师培训和实践研修制度、教师分类评价制度,开展高校和中学共同发展机制。

(六)支持条件方面

        支持条件主要包括经费保障、设施保障和资源保障。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生均拨款总额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不低于13%,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和教育实践经费支出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平台建设和信息化设施方面要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生均教育类纸质图书不少于30册,其中现行中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每6名实习生不少于1套。

(七)质量保障方面

        质量保障包含保障体系、内部监控、外部评价和持续改进。质量保障目标任务明确,能够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定期对主要教学环节进行质量监控与评价;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与社会评价机制,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有效使用分析结果,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八)学生发展方面

         学生发展涵盖生源质量、学生需求、成长指导、学业监测、就业质量和社会声誉。建立有效的制度措施以吸收良好的生源;注重学情分析,设计符合师范生诉求的培养方案;能够适时为师范生提供生活、学习、职业生涯和心理健康指导;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以保证师范生在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不低于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比例在75%以上;毕业生的社会声誉良好,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

三 英语师范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近年来英语师范生的培养现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3],本文查阅了知网和万方的相关文献,经统计,2016-2018年关于英语师范生培养状况的论文大约有180篇,但结合《认证》分析的文献较少。本文将从《认证》的监测维度来分析英语师范生的培养现状,了解和掌握英语师范生培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以及质量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相脱节

        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高校英语教师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水平,既应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也要满足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要求,体现专业特色。但大部分本科院校英语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不一致,刘欣(2018)、刘俊岭(2018)等均在调查中指出,一些本科院校对英语师范生的应用型培养模式不突出,更倾向于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大多英语师范生教学基本功欠缺。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难以支撑毕业要求达成

        《认证》要求课程的设置能够支撑毕业要求达成,但目前英语师范生的培养课程与人才培养定位相脱节,课程设置和内容依旧过分强调专业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和师德素质等方面的培育。钟勇为等(2016)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校英语师范生总学时为2672学时,其中教师教育类课程(不含实践课)分只占9%,而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重多达约77%。刘俊玲(2018)在渝西的调查显示,英语师范生现有课程中理论课程比例偏重,约占总课时数的三分之二;一些院校偏离培养目标,压缩教师教育类课程,忽视道德素质方面的培育。一部分院校也存在培养手段和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路书红(2017)年指出。高校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陈旧,使得师范生毕业以后难以适应基础教育的要求。

\

 
(三)协同育人培养机制与教学实践不完备

        教学实践是英语教育专业的重要内容,是培养英语师范生专业能力和素养的重要过程。我国本科院校对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普遍不够重视,英语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搭建不完备,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实践模式。根据李芬芳[4]的研究指出,我国英语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培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责任感不强,高校对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投入不足;2)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常流于形式,时间较短;3)中学指导教师与专业指导教师缺乏协调与配合。

(四)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认证》要求,高校生师比不超过18:1,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不低于60%,熟悉中学教育工作,并有一定基础教育研究成果。但目前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不容乐观。刘俊玲(2017)指出,本科院校英语师范生人数偏多,生师比远超过16:1,不利于英语师范人才的培养。陈立乾(2013)指出,我国综合性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师资总量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和科研水平不高,师德建设也仍需加强。

(五)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有效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范生的全面发展,保障毕业要求达成。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内部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外部跟踪反馈机制也常流于形式,实施不到位。庄智象(2017)指出英语专业教学评估形式单一,缺少共同的标准,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待验证。李向群(2018)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校英语专业学对生学业完成情况的评价方式也较为单一,课程评价体系普遍侧重于终结性评价考试。

四《认证》背景下英语师范生培养新思路

       《认证》是国家对中学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为培育合格的英语师范人才,英语教育专业应基于认证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本文从以下方面对英语师范生的培养提出建议。

(一)明确专业定位,以需求为导向制定培养目标

         准确、科学的专业定位是培养合格英语师范人才的前提,英语师范专业应对准其合格或卓越培养的定位,通过国家及社会发展需要、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用人单位反馈和毕业生回访等,修订培养目标,明确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关系。

(二)以目标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

         依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根据毕业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将英语专业技能知识、教师教育相关知识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体系,基于毕业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教学和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推动研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明确毕业要求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持续推进“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英语师范生的培养始终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英语师范专业应积极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中学建立“U-G-S”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实现英语师范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推动英语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的结合。定期进行社会调查,收取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反馈意见,加大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的投入和审核力度,强化英语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四)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在英语教育专业的发展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其素质能力和师德师风会间接影响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英语教育专业应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教师团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鼓励教师的参与在岗培训和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派遣教师和师范生一起下中学,积累中学教育服务经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改善教师待遇。

(五)完善和健全专业保障和评价体系

        英语教育专业要加大经费、设施、资源方面的投入,确保专业建设满足师范生培养需要。并设计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通过督导组专家、教师同行、用人单位、教管人员、全体学生定期评估和反馈来检验毕业要求的达成度,从而对英语师范生的培养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和提高[5,6]。

五 结语

         《认证》是落实英语师范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引领,英语教育专业要英语教师教育方面的领导地位就必须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现状问题,以《认证》为指南,以监测目标自查,以持续改进为主线,明确专业定位,依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推进“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师资建设,完善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立乾.综合性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09):210-212.
[2]程晓堂,孙晓慧.中国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03):1-6.
[3]戴立益.(2018).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契机推进教师教育工作的综合改革[R].江苏: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认证培训会.
[4]李芬芳.普通高师院校英语师范生教育实习考察分析——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02):41-43+83.
[5]黄娇锋,陈中怡,徐海生,等.粤方言地区英语师范生语音状况调查与对策——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47):308-309.
[6]刘敬文.高职高专英语师范生自主探究教学实习情况访谈调查[J].教育现代化,2017,4(16):206-2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3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