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身上不仅肩负着自己积极向上发展的责任,同时也承担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这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由于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因而,本文通过了解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内涵,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错位与缺位,进而研究为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该实施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本文引用格式:刘嫣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新论[J].教育现代化,2019,6(12):127-129.
为解决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同新时代教育目标不匹配问题,应该从大学生关于思政教育工作的方法、创新、内容、途径等几点入手[1]。同时,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认识与定位同样是各大高校与教师中关注重点不可放松的一部分。
一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内涵
(一)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作为我们国家与民族的精神支柱,同时更加是维持国家民族凝聚力以及生命力的纽带与桥梁。在新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将理想信念补充其中,是因为要强调信念对理想坚信程度和践行程度的支撑作用,进而将信念在大学生中具有的促进其团结、友爱、凝聚力量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核心价值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时期,因开放环境、利益分化、信息社会所带来的价值观念冲突、价值选择迷失等现象层出不穷。在此情况下,能否确立广为社会成员认同接受的核心价值,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良性发展的关键,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因此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也应将“有核心价值”纳入其教育目标的具体内涵之中。
(三)国家精神
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体现总要有一点精神来支撑,如果大学生没有一定精神,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与生活的意义[2]。在中国的现阶段,国家精神的内涵是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所构成的,国家精神不仅是凝聚人民共识的精神纽带,更加是我国民族精神与人民风貌的集中表现。因而,将国家精神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内涵当中,必将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涵构架。也就是关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要为其提供前进的动力与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也应该为大学生提供价值尺度与价值规范[3]。
(四)能力素养
关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教育目标在符合国家政治制度以及党执政理念基础之上,还应该合乎社会秩序所要求的一定的基础道德标准,同时,也应该关注大学生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能力素养作为大学生全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条件,将其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是毫无疑问的[4]。除此之外,同过去的资本生产要素投入以及依靠物质来促进经济发展的规律不同,新时代的社会更加侧重于知识经济、知识产权以及知识运营等方面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而大学生能力素养作为知识创造与构成的基础,从这个角度出发,大学生能力素养的高低已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以上论述中不难得出,我们认为应将“有能力素养”作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内涵。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错位与缺位
(一)教育目标的错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错位主要体现在思政教师将教学任务当作了教学目标。尤其是将维护学校秩序的稳定当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而维护高校内部稳定以及秩序的有序运行,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情况中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之一,或者是推进学校各方面顺利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维护学校稳定绝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部或最终目的,而只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二)教育目标的缺位
现阶段,在很多高校中会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与学校教书育人的目标等同起来,这必将会造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严重缺位[5]。教育目标的缺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要表现是重实轻虚,对于具体工作的掌握以及明确目标的完成做的很好,但是对于教育工作的设计与思考就比较欠缺;重过程轻结果,对于工作没有针对性,对于教育成效也缺乏考虑;重当前轻长远,只是满足与当前教育工作的完成程度,没有考虑到教育工作的前瞻性。
三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状态下,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理念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如果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候不注重自身理念的转变,那么在教学中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同时也会对学生正确思想理念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理念的之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产生的实际影响缺乏明确认识,以致于自身的创新教育理念无法得到提升。其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没有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尊重也不够,导致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下降[6]。最后,由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实施时间较为久远,对教师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对于新的教学理念、方式接受程度较低,以致于自身的整体教学水平难以提升。
(二)教师实际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就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来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的综合水平有待提升,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很难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不能以自身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为学生带来影响。其次,很多教师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表现的积极性不高,在教师的的思想意识中认为参与在职培训的意义不大,对于自身实际教学水平的提升不能起到促进作用。最后,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将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工作中的主要要求相结合,最终导致自身的教学水平难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三)教学技术水平滞后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应用与教学中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引进信息技术的程度并不高,即使引进了信息教学技术,也仅仅是将其运用在计算机、机械教学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信息技术的使用率不高,技术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了信息技术,也没有使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其文字转化、信息交流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实现,因此思想政治教学水平无法在其影响下得到提升。
四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符合教育目标
为保证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符合课程教育目标,学校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顺利成长的主要阵地,在新时代发展的今天,社会发展不再仅仅需要只具备较高文化知识水平的专业型人才,而且也急需具备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培养新时代中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与素质,各大高校应该探寻有效的改革措施,积极革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模式。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教育环境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教育环境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7]。因而,各大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为满足这一要求学校可以紧紧围绕“以活动促教育发展、以活动促建设管理”为主题,开展多样化的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文艺晚会活动以及其他同文化相关的活动,将文化内涵标题化、符号化提高视觉冲击力,以营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这样既可以传播思想政治观念,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除此之外,各大高校也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渠道,进一步展现学校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其中也可以宣传校园内以及社会人士中的先进事迹或感人事件,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并向他们学习。通过营造的良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环境,可以使得整个校园中都充满着正能量的文化气息,使得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提高其道德意识。
(二)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的积极作用
现阶段,各大高校都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在课堂中依旧使用的是传统的静态教学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思想政治教学教师只会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机械地传输给学生,往往是只看重成绩而忽视教学目标,在这样情形下,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教材内容的深刻认知却是不够,这样造成的结果只会是违背思政教学目标[8]。因而,在思政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发挥。例如,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将学生均匀地分为几组,然后再针对某一课题让学生自行讨论,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通过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将不同小组中的意见进行汇总,教师再根据学生集中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解答。
(三)利用网络文化进行思政教育工作
在互联网普遍应用的今天,校园网络文化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各大高校内部的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以及校园文化的丰富程度,同时也可以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9]。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方向,充分利用网络新型技术,通过教育与宣传平台以展现校园的文明风貌和学生的道德素质,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进一步去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各大高校也可以不断的优化网络信息传输平台,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内涵,充分利用班级微信群、校园论坛或者是官方微博等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师是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者,其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创新水平,只有教师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更好的实现自身教学目标,使大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因此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必要性。首先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起到模范作用,使大学生在自身的积极影响下可以以自身为榜样。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交流一些当前发生的热点问题,并且将自身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向学生表达,引起在此期间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对自身的观点产生认同感,使学生逐渐意识到思想政治内容的重要性。其次,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的培训、再教育工作,将对自身的培训标准运用到教学中,在教学中明确自身的主要教学目标,并且以此积极开展实际教学工作,使教学更具针对性,自身教学水平逐渐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情况和实际学习效果,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不断实现方式的转变。最后,教师需要注重自我评价,发现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促进自身思想政治教学能力的提升,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优化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能否顺利的展开和评价机制有直接的联系。思想政治评价机制主要是指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评价,而评价方法以及最后的实施效果都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效果的客观反映。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其科学性、合理性、客观性。同时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并且给予评价机制、内容充分重视。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展开。1.注重对过程的评价。评价的主要关注点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布置的内容是否合理、规范,和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和需要相符合,相关的体制建设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学校制定的教学内容是否可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的正确思想意识可以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指导,同时需要注意学生给出的实际反馈是否有效。总之这种评价机制的建立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使其发挥对学生的能动作用。2.注重对结果的评价。结果评价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相符合,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以及实际应用程度,做出具有甄别性的评价。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各大高校应该在充分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体内涵的基础之上,在分析大学生关于思政教育目标的错位与缺位后,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总体目标,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体系构建指明方向和任务。
参考文献
[1]朱妍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16-119.
[2]朱韶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0):145-146.
[3]王秋芳,王鹏.社会创业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契合[J].现代教育科学,2018,(1):37-41.
[4]王景尧.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0-23.
[5]罗秀山,莫春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哲学审视[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33-136.
[6]杨森,杜美琼,李小毳.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17,(6):49-54.
[7]何小梅.社会主要矛盾转型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序格局[J].当代青年研究,2018,(2):64-69.
[8]张志勇.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自我提升的方法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4):85-87.
[9]申雪寒,李忠军.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涵发展与体系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14,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