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成果导向教育视域下的“学生学习成果”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6 14:23: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成果导向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有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现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与途径。学生学习成果是成果导向教育的关键与基石,认识学习成果的内涵、了解学习成果的应用价值与作用、探析学习成果的撰写对于实施成果导向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学生学习成果;学习成果撰写

本文引用格式:付检新.成果导向教育视域下的“学生学习成果”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09):127-129.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是基于成果产出的教育,即围绕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来组织和开展教学。在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下,教学设计从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怎么样”转向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得怎么样”。因此,成果导向教育实现了教学改革从重视“投入”向重视“产出”、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转变。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成果导向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学者威廉姆·斯派迪(William Spady)率先提出后,得到广泛重视和迅速发展,现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近年来,成果导向教育在国内也引起广泛关注,并逐渐开始实践,成为我国高校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路径。

一 学习成果的内涵

       成果导向教育中的“成果(Outcome)”是指“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或“学生学习成果(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简称SLOs)”。

        关于“学习成果”的定义有诸多表述,Ramsden将学习成果定义为“对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预期所学会并能够展示的事物的明确而清晰的说明”[1]。在欧洲学分互认体系(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中,学习成果表述为“学习者在成功完成一段学习过程之后,预期所知晓、所理解和所能做的事情”[2]。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认为“学习成果可以用学习者在其特有的学习经历末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来定义。”我国学者彭江将学生学习成果定义为“学生有计划地、系统地通过特定的学校学习所应当和实际获得的个人的认知与非认知、智力与非智力、行为与心理因素的积极改变或益处”[3]。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学习成果界定为:学生(或学习者)在完成某一阶段学习之后预期所应取得的学习成就,一般包括知识性成果、技术技能成果和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态度。

\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虽然学习成果与传统教学目标的内涵有相似之处,并且也常常替换使用,但是二者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传统教学目标的制订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以教师为中心,涉及的是教师打算教什么;而学习成果的制订是为了指导学生要学什么以及预期所取得的学习成就,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成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及其成就状况,而不是教师的教学目的。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成果也比传统教学目标更具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二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下学习成果的作用

         成果导向教育的核心是学习成果,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下,无论是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还是教学评价等环节,都离不开学习成果这一关键要素。学生学习成果在发达国家高校中被广泛使用,已成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厦的基石,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学历资格框架、教学、学生就业等密切联系[4]。正如英国著名博洛尼亚进程专家Adam所言,“学生学习成果处于影响欧洲所有教育领域的范式转变的核心,在世界教育范围内,也有重要地位。”欧洲的高等教育界普遍肯定了“学习成果”的使用价值,根据欧洲大学协会(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发布的《趋势2015:欧洲大学的教与学》研究报告,64%的欧洲大学已经在全部课程中运用了“学习成果”,21%的大学在部分课程中使用了“学习成果”,而在英国、瑞典、荷兰、丹麦等国,所有大学在全部课程中都使用了“学习成果”[5]。学习成果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成果对学生的作用

         首先,学习成果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某一课程(或专业)之前就能清楚地知道,在完成课程(或专业)的学习之后,自己将学到什么或获得什么学习成就。这无疑对学生选择合适的课程(或专业)大有帮助,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其次,课程(或专业)所罗列出的各项学习成果,精确凸显了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既有助于学生抓住学习重点,也使学生能够自主开展学习,可以指导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最后,通过达成学习成果,学生能够展示自己所达到的最大能力。

(二)学习成果对教师的作用

          学习成果同样使教师清晰地知道教学的内容以及深度,从而能够相应地开展教学设计,制定教学计划。学习成果有助于教师更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资源、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及对教学进行评估与评价,也可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改进教学方法。

(三)学习成果对考核评价的作用

         学习成果评价已被公认为最有效、具体的教学绩效评价。基于学习成果,可以制定细化的知识(能力)指标体系,学生必须达到规定的指标体系要求,才能通过考核。学习成果还有助于教育评估部门去评价课程教学(或专业办学)的质量。

三 学习成果的设计

(一)学习成果的层次划分


           成果导向教育实施的关键在于学习成果的确定。依据层次高低,学习成果一般包括专业的学习成果、各门课程的学习成果和课程各教学单元(或教学项目)的学习成果。专业的学习成果是学生完成本专业所有课程学习之后需要达成的最终学习结果,课程学习成果与单元学习成果则是学生完成某一课程或课程的某一教学单元的学习后预期取得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按照“反向设计”原则,由高到低逐层制订(如下图所示),即首先制订专业学习成果(相当于传统的大学毕业时应达到的毕业要求);其次,根据专业学习成果,设计与专业能力对应的课程体系,并确定各课程的学习成果;最后,再制订各课程每一个教学单元(教学项目)的学习成果。

(二)学习成果的撰写要求

(1)明确性(Specific)

       学习成果必须明确、清晰,其所表达的含义无论是对教师还是所有学生都是一致的。

(2)可衡量性(Measurable)

        学习成果必须是可以衡量的,否则,就无法对其考核评估。

(3)可实现性(Attainable)

        学习成果必须是可以实现的,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达成。如果学习成果不切实际的偏高或偏低,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4)相关性(Relevant)

       学习成果必须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关。

(5)时限性(Timeframe)

       借鉴目标管理中制订目标的SMART原则,学习成果的撰写应符合以下要求。

      学习成果要有时限性,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能够达成,否则,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三)学习成果的撰写方法

       撰写学习成果就是要对学生在学习结束时能够做什么进行表述。教育理论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1956年提出的分类法(Bloom’s Taxonomy)常被用来指导撰写学习成果。该分类法把教育学习取得的成就划分为三个领域:知识(认知)领域、技能(心因动作)领域和态度(情感)领域,并将认知领域分成六个复杂程度不断递增的过程,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2001年,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等人对此分类法进行了修订,将上述六个过程修改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及创造。无论是布鲁姆分类法的旧版还是修订版,都为撰写学习成果提供了一个现成的框架,因而被广为应用。

        在撰写学习成果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想要学生能够展示的学习成就,二是学生将来用来展示学习成就的行为,三是从学生行为证据中想要的结果。

          撰写得好的学习成果关注的是学生,表述时首先以“完成本课程(或本教学单元)学习的学生将能够……”开头,然后使用描述性行为动词去表述学生在完成学习之后预期能够做什么。下面是一则学习成果表述的示例。
完成本课程学习之后的学生将能够:

·辨别……的组成部分。

·评论与……相关的各种架构。

·将……理论应用于……的开发。

·构建一个……的运算法则。

          因此,在撰写学习成果时,针对不同领域的不同认知水平(或能力层次),应使用不同的描述性行为动词,以反映出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的理解深度以及有关能力的不同情况,这也表明了学生的重要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以及对他们达成的学习成果将会如何评估。

          下表是基于布鲁姆分类学,针对知识、技能、态度三个领域的不同层次,在撰写学习成果时相应使用的描述性行为动词。

\


         需要注意的是,诸如“知道”、“理解”、“掌握”、“学会”或“领会”等动词因为含义模糊而受制于解释,因此不具备可衡量性或可评估性,应避免使用[6]。

四 结语

        作为成果导向教育的基石,学生学习成果已被普遍应用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成为各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虽已迈入大众化阶段,但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精英化阶段。学习成果概念的引入和普及应用,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与抓手,对于推动教育范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研究,学习、借鉴和探索使用学生学习成果,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Paul Ramsden.Learning to Teach in Higher Education[M].London:Kogan Page,2003.
[2]Directorate-General for Education and Culture.ECTS Users’Guide[M].Brussels,2005.
[3]彭江.高等教育“学生学习成果”范式探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6(1):88-95.
[4]彭江.“学生学习成果”在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的使用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6(12):103-109.
[5]刘海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欧洲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命题[J].教育研究,2017(12):119-128.
[6]巩建闽,马应心,萧蓓蕾.基于成果的教育:学习成果设计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174-1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5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