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MOOC,SPOC,翻转课堂 ——体育教学改革何去何从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6 12:58: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MOOC,SPOC和翻转课堂从技术到理念,在短短几年内掀起教育改革热潮。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在体育教学领域引发了不同的意见。作者从概念出发,综合运用文献法与访谈法,结合专业特点,提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基本构想。体育学科不能独立于时代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顺势而为,结合专业教学特点,创造性地设计现代课程体系。

关键词:体育教学;MOOC;SPOC;翻转课堂

本文引用格式:王忠伟.MOOC,SPOC,翻转课堂——体育教学改革何去何从[J].教育现代化,2019,6(09):109-112.

一前言

        2012年,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慕课(MOOC)平台相继成立,并推出近百门课程,被称为“慕课元年”。慕课像一场风暴,不仅席卷了教育界,而且引起商业资本和媒体的极大兴趣。与此同时,质疑和抵制之声四起。“他们的呼声越来越大,影响亦日益深广,并于2013年达到顶峰。”[1]为了弥补慕课存在的不足,SPOC应运而生。与慕课动辄上万学生规模不同,SPOC对学生设置了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课程。2013年,慕课和SPOC进入中国,与已经建立起来的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相结合,借由翻转课堂模式,很快完成了本土化。MOOC,SPOC和翻转课堂作为教育技术和理念,同样冲击着体育教学领域。不过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疑惑和犹豫[2,3]”如影随形。一方面是满怀热情的改革热忱,一方面是疑惑和犹豫,体育教学改革到底应该何去何从呢?

\

 
二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EBSCO查阅MOOC、SPOC、翻转课堂及其运用于体育教学中的相关文献,初步掌握国内外关于体育MOOC、SPOC和翻转课堂的研究进展;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实施MOOC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的一线体育教师,并认真阅读他们提供的相关信息资源和有关资料。

(二)访谈法

         通过查阅体育MOOC、SPOC和翻转课堂的实际案例,联系相关专家和课程负责人,就教学实施状况、存在问题、改革方向和未来预期等进行访谈;对访谈对象进行了至少2轮半结构式访谈,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了转录、编码和分析。

(三)行动研究法

        笔者所在的课题组选择一门理论课和一门技术课进行现代化教学改革,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改革日志、教师座谈笔录和学生座谈笔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汲取了大量的教学经验,也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MOOC、SPOC、翻转课堂与体育教学改革

1.MOOC、SPOC和翻转课堂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由于其大规模免费开放,并且借助互联网第一次使得在线课程完整地再现教学环节,因此被一些人称作“教育革命”。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指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教学流程与慕课一样,但试图通过改变授课规模弥补慕课的弊端。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伍德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老师有感于很多学生因参加比赛和各种活动而错过大量课程,开始尝试翻转课堂。

\
 

         翻转课堂先于MOOC和SPOC而存在,严格来讲属于教育观念的变革,而不是技术变革。既然乔纳森和亚伦[4]可以让学生拷贝DVD带回家完成课前学习,那么体育挂图、教材、录像带和后来的精品视频课也可以完成同样的功能。当然,教师无法实时观测这种课前预习的效果,翻转课堂的价值打了折扣。直到MOOC来袭,SPOC迅速跟进,翻转课堂理念被赋予新的活力,课前预习变得和课堂教学一样可以得到教师的观测与及时指导,学生可以在多次学习后进行自我测评。MOOC与翻转课堂一起改变了整个教育的面貌。

2.基于MOOC的体育教学改革

         MOOC的确对体育教学带来诸多启示。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借助MOOC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课程教学方法,有效推动体育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3]然而任凭教育学界MOOC建设风起云涌,体育(术课)慕课依然少之又少。有研究[5]对15个在线课程网站进行统计,发现中国大学MOOC、超星慕课、果壳网MOOC学院和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上,只有19门体育MOOC,而且这些课程要么是纯体育理论课,要么是以理论讲授为主的课。国外的三大慕课平台同样如此,如Coursera的体育慕课只有《运动与社会》《职业运动员经纪人》等理论课[6],没有术科课程。尽管如此,但是熟知MOOC发展理念的一线教师(无论其接受与否)都承认,MOOC对体育教学改革而言,至少在3个方面带来冲击:(1)对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产生了冲击。传统的、手把手的“师傅带徒弟”的技能教学方式彻底被摒弃,教师从“师傅”变成了教学的“设计师”。(2)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第一次放在了首要位置上。“管理时间”和“学会学习”不仅成为学生的重要能力,而且成为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要素。(3)由于课上和课下借由互联网实现了对接,学习时间和空间发生巨变,合作学习可以全方位融入技术课堂,因材施教由教师的视角转移到学生视角,并且因此而变得具有可操作性。

3.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与体育课堂重建

         就像MOOC不能取代学校,体育MOOC也不能完全取代体育课堂。毕竟,教育不仅传授知识,还通过构建各种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和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未来的美好愿景。正如MOOC批评者常说的那样,“人类社会真正的对话行为是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诸多因素在内的有机整体,是一种自然的面对面的交流,而这一切要素在线论坛均无力提供”[1]。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学生因训练比赛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矛盾(正如科罗拉多州伍德兰公园高中化学老师所做的那样),而且就SPOC平台而言,比体育MOOC更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养成探索的习惯、合作的精神、表达的能力和强大的自信。由于“线上学习模式与面对面课堂教学模式的融合创新,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7],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在一些学科很快得到回应。体育MOOC建设由于与SPOC平台无缝对接进而为翻转课堂服务,也变得不再受抵触,翻转课堂引入体育教育的价值毋庸置疑,但理论体系和实施策略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论证。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部分。课前,教师要详细分析教材内容,按照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充分考虑与现实课堂教学对接的前提下,创建SPOC资源平台。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根据自身情况完成学习、练习和课前测评。合作学习在体育翻转课堂的各个阶段都很重要。课中,精讲多练不再是困扰教师的一件事,分组练习和巡回解决问题成为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有针对性。合作学习的模式在课堂上被很好地呈现出来,因材施教理念得到极大体现。课后,教师总结反思课堂教学情况,并及时对下一次课的SPOC平台进行完善;学生则可以通过复习资料和技能练习强化知识和能力。

(二)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下体育教学改革反思

1.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是改革的重心


         在由MOOC技术和翻转课堂理念引发的新一轮教改热潮下,体育教学改革必须依靠广大体育教师,他们是具体课程的设计师和领导者。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中提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队伍建设是发展化为内在联系”的碎片化。这一特点对教学资源建进行基于SPOC的体育翻转课堂,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对任课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课前,体育教师是在线虚拟教学平台的建设者、使用者和管理者,要在“使用既有的大量的视频资源”和“录制自己的独特的视频影像”之间做出抉择。课中,体育教师是翻转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能够驾轻就熟地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机地组织到同一次课堂之中。课后,体育教师需要及时反思课堂、总结教学、更新资源,给学生设计出足够的发展空间。总之,没有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应综合考虑影响教学效果的多重因素,借助互联网技术科学安排教学过程,将课堂注意力从已有的固化知识转移到活泼的教学对象上。这对于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无论在教育理念、专业能力还是在信息技术水平上都是不小的挑战。
\


          必须提及的是,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的挑战,除了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教育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工作量的急剧增加。根据笔者所进行的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建设初期增加的工作量在3-5倍,课程建设成熟以后的工作量也在2-3倍之间。从建设初期到建设成熟,一门课要花费2-4个学期的时间。

2.优质的教学资源建设是改革的中心

         无论是体育MOOC、SPOC还是翻转课堂,教师所面对的核心挑战都是课程的质量。“知识碎片化”往往被看作MOOC的一大特点,这完全是基于录课的技术性考虑。事实上无论是体育技能知识还是其他,作为一门学科的存在,“系统化”都应该是知识的核心特点。所以说,碎片化是手段,是“以系统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是改革的中心所在。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更是如此。“慕课平台提供的反馈信息,是针对数以万计的社会学习者的统计学习行为。但在SPOC平台上,教师需要每一名学生的历史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统计数据。二者对数据挖掘的粒度和需求有很多差异”[8]。既然对数据挖掘的粒度更加精细,需求更加清晰,那么对教学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就更强,标准也就更高。当然,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不仅体现在线上,在翻转后的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同样是促使SPOC平台资源升华的催化剂,也是教学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正如有些学者所提出的那样,“对于一个成功的学习环境来说,最重要的是‘个性化的及时反馈和与教师频繁的互动’,而不是讲座的质量、课本或技术的运用”[9]。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理念下体育教学改革路径

1.依托体育教学选项课与专项化学校,重点培育,以点带面

         尽管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是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现代教育理念,但是并非所有的学校都有条件这么做。恰如体育教学选项课和专项化代表着体育教学方向,真正能够持续推进的学校依然寥寥。其中原因,已有太多的研究予以探究。实质性问题无外乎三个:校长是否支持,场地是否充足,师资是否充裕。其中,校长和师资都恰恰是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和理念的重要基础。因此,依托体育教学选项课与专项化学校,进行重点培育,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访谈也证实,较好地开展体育课堂选项课和专项化的一线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表现出更为浓厚的兴趣。他们普遍认为,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更适合他们所开设的选项课或专项课。

2.依托具体的体育课堂教学和SPOC平台,小处着手,注重细节

        实施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能否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学习规划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绝不是仅仅停留在教学目标中的一句空话,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参加某个体育项目的学习,总是迫不及待地进入到运动中来,他们很少有耐心听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述技术要领。既然面对面的讲授尚不能吸引他们,如何确保他们会充分利用SPOC平台呢?因此,致力于翻转课堂的体育教师们必须不能简单地将课程资源放到SPOC平台上就高枕无忧了。即便是SPOC平台能够提供比较完善的测评体系,任课教师依然应该精心设计、搭配多样化的富媒体资源。

四 结语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体育学科不能独立于时代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顺势而为,结合体育专业教学特点,创造性地设计属于自己的现代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美]乔纳森·哈伯.慕课——人人可以上大学[M].刘春园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7.
[2]周网称,尹卫兵.慕课适合体育课堂吗?[J].体育师友,2014,(5):1.
[3]李芳,尹龙,沈焯领.挑战与机遇:慕课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体育科研,2015,36(5):100-103.
[4][美]乔纳森·柏根曼,亚伦·萨姆斯.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M].宋伟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17.
[5]陈坚伟.MOOC时代中国高校体育在线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3):109-114.
[6]王如镇,文烨.信息化时代下MOOC模式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启示[J].四川体育科学,2015,(5):126-129.
[7]薛云,郑丽.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6,352(5):132-137.
[8]于歆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利用慕课资源实施翻转课堂的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40,41.
[9][美]乔纳·唐纳森,埃里安·阿格拉.大规模开放慕课怎样改变了世界[M].陈绍继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43.html
本文标签: 体育教学 ,MOOC ,SPOC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