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教育体系改革也在逐步地探索、创新。在成熟的教育体系中,大学教育的本质是创新教育。本文以培养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深入分析了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运用成分分析法深刻有效地分析了“互联网+”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形式以及所需教学活动的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创新;创新创业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葛慧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分析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13):18-20.
一 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生活中的全面融入,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已经达到了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程度,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无疑是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1]。互联网创业门槛低、风险低的特点,互联网经济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系的紧密程度,已经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但是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思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从而带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2,3]。
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经验不够
对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十几年的学校生活单纯且简单,他们对外面社会了解不足,也缺乏一定的社会历练,遭受的挫折失败还仅仅停留在考试与情感上面,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少,失败的案例多。对创业失败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缺乏长远规划,心智不够成熟。缺乏长远规划意识,急功近利,抗压力弱。
(二)创业能力不足
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在经营管理方面,诸如目标市场定位、营销手段组合、专业团队搭建等也全然没有概念。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很少经历生活的挫折,面对生活、工作和学习上的压力难以很好面对,具备较低的抗压能力。
(三)综合素质不高
作为一个创业者,应当具备管理、法学、财会、计算机等多方面的知识[4,5]。当前我国大学教育虽然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但是,大多数学生大学期间还是以学专业课为主,对于课外知识关注不多。此外,大学生对于团队的建设及人际关系的协调方面也存在大量问题。
(四)内涵定位不准
大多数大学生对“互联网+”仅存在表面的认识,甚至部分大学生认为“互联网+”仅仅是传统经济的网络化,只要与互联网有联系的行业都是“互联网+”[6]。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围绕“互联网+”只是停留在开网店、网络技术服务等,对“互联网+”的内涵还没有深入了解,创业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
三研究方法
(一)分析方法
为了深刻有效的分析“互联网+”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形式以及所需教学活动的要求,将使用主要成分分析的方法。
主要成分分析的本质是坐标的旋转变换,将原始的n个变量进行重新的线性组合,生成n个新的变量,他们之间互不相关,称为n个“成分”。同时按照方差最大化的原则,保证第一个成分的方差最大,然后依次递减。这n个成分是按照方差从大到小排列的,其中前m个成分可能就包含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方差(及变异信息)。那么这m个成分就成为原始变量的“主成分”,他们包含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得到的主成分不是原始变量筛选后的剩余变量,而是原始变量经过重新组合后的“综合变量”。
应用该方法的实际意义在于,对于罗列下来的众多的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可能过于庞杂,有些细微的因素增加了参数系统的复杂性且对结果评判意义不大,通过主要成分分析的方法可以通过科学的计算与变换得到影响最大的数个因素,对于后续的分析起到了聚焦的作用。
(二)数据获取
学生在关于互联网+创新创业教学活动的需求可表现为对“互联网+”创新创业教学服务质量的要求,经过阅读大量文献,最终选择PBZ(1988)提出的用于测量服务质量的SERVQUAL量表为初始顾客需求项目获取基准,以SERVQUAL量表作为理论依据,从衡量服务质量的五大维度(可靠性、响应性、有形性、保证性、移情性)进行展开[7],归纳整理出15项能反映教学服务质量的大学生需求项目。
可靠性:主要包括教学活动的准确性等因素,测量项目包括:教学活动能够如期进行和完成、教学内容是否紧靠创新创业的主题、能否为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是否有效的记录教学信息这4项。
响应性:包括教学中反馈学生的速度、作业以及考试处理速度等因素,测量项目包括: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及时回应和解决、学生上交的任务成果(作业)以及考试是否及时的处理完成这2项。
有形性:包括教学环境、教师素质以及教学材料等因素,测量项目包括:教室是否整洁、是否配备现代化的设备仪器、教师是否具有相关的教学资质和课堂素养、以当前的师资能力是否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服务这4项。
保证性:包括教师沟通能力、解决学生问题能力和个性化关怀能力,测量项目包括:教学人员的教学态度、教学人员是否值得信赖、教学人员对学生的关心这3项。
移情性:包括对学生予以关心、可以调整教学时间地点、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等因素,测量项目包括:更换教室及时通知、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内容这2项。
(三)数据处理
根据上一小节得到的分类类别对要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归类,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发放,统计有效问卷;将有效的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主要成分分析,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过程得到对于本文主题影响最大的数个因子,进行成分的归类于命名。以此为依据分析问题并寻找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效能的有效措施手段。
四 研究结果
(一)数据的汇总和录入
根据上一章节得到的15个评价指标为依据,制作并发放问卷,最终得到20份关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实施看法的问卷数据。注意在此问卷设计中,15个问题采用5分制,由低到高依次表示非常不好、不好、一般、好、很好。而在分数的统计时,由于15项数据超出spss软件处理能力,因此采用这15项指标的上一级分类要求(可靠性、响应性、有形性、保证性、移情性)来求和计算,这样既方便计算,又能够反映主要问题。
(二)因子分析过程
在spss软件中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有步骤的分析以得到主要的成分(主要问题)。经过了“选择变量”、“描述统计”、“抽取主成分”等步骤,主要过程有:
1.相关性检验。
因子分析要求变量之间有相关性,所以首先要进行相关性检验。首先输出的是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可以直观的看到,变量之间有相关性。但需要检验,接着是相关性检验。
2.主要成分分析。
成分1和2的特征值大于1,他们合计能解释63.797%的方差,我们提取1和2作为主成分,由以下碎石图也可以看出,成分1和成分2占据主要地位。成分矩阵反映了1与成分2在5和归类类别中的分值。可以看出,成分1与保证性与移情性相关性更为密切,而保证性与移情性更多的代表了教师人员具有的知识素养、语言沟通等专业技能。所总结得出成分1表示“教师专业技能”因子。
而成分2与可靠性、响应性以及有形性相关性较为密切,而这三者表示教育服务提供的准时、准确以及技术支持特性,因此成分2表示“服务与外界条件”因子。
(三)研究结论
由上文的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成因归为两种,一个为“教师专业技能”因素,另一个为“服务与外界条件”因子,这两个因子在分析过程中占主要地位,这说明了以下两个问题。
1.参与调查的学生认为比较看重教师人员的专业素质技能,因为这样确保了他们得到的培训是有效的、科学的,其次看重的是教师人员的教学态度以及教学环境的好坏,这使得学生更能得到人文关怀以及良好的环境,这对于他们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很好的保障。
2.为了更好的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培训方的学校应该在保证原有“教师专业技能”以及“服务与外界条件”的优势外,着力于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和与时俱进的新知识新方法,保证教学环境的整洁。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培训的理解和要求也会跟着变化,所以能够赶在时间的前列发现新的影响因子,是需要注意的也是一个持续跟进的过程。
五结论与展望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象征着一种新的科技创新模式。“互联网+”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可以通过发挥政府的“互联网+”引导作用,开展丰富的“互联网+”教育活动以及注重与企业的“互联网+”教育合作等方式开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学习平台,展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推动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具有丰富的内涵,但他们在新时代下的创新创业活动时间不多,对此项课题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同时,本文在写作中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研究内容的思想也很可能不成熟。但如果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引起更多学者对新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进行研究,将是本文的目的与期待所在。
参考文献
[1]杨建,从文奇.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困惑及出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3):253-254.
[2]周少余,姚伶.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5(Z2):239.
[3]于丹丹,慕丽娜,杨立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9):18-20.
[4]陈荟芳.“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10(02):69-72.
[5]陈金鱼.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22):23-25.
[6]李彦.大学生“互联网+”创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4):55-58+64.
[7]朱頔.SERVQUAL模型国内外发展综述[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5):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