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组竞赛法在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5 11:31: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一线教师应积极探索、努力打造优质课堂。结合高职护生的学习特点和妇产科护理课程性质,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小组竞赛教学法。小组竞赛式教学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一种教学方法,应用前需要精心选取应用内容、做好教学设计、制定实施方案、评价标准等,实施中灵活应用,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小组竞赛法;高职;妇产科护理学

本文引用格式:杨杰等.小组竞赛法在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7):165-
167

        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应努力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学生在学校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这需要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一线教师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努力打造优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一高职护生的学习特点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身为高职院校教师的体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生源类型层次复杂,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入学成绩普遍偏低,基础弱;学习习惯不佳,缺乏求知欲,有厌学情绪等。高职护生是日后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她们肩负着守望生命的重托。如何把这部分群体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优质护理人才,让她们能担当起救死扶伤的重任,这是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二 妇产科护理课程特点

        妇产科护理这门课程为学生日后从事妇产科护士起重要的铺垫作用,它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两部分,该课程的技能操作项目不是很多,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很强,不易理解,需要学习者潜心钻研才能有所收获。

三 小组竞赛法的内涵

        结合高职护生的学习特点和妇产科护理课程性质,我们可以想象,让教师教授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学习专业性、理论性强的知识,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何等的痛苦,教师是何等的煎熬。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因此,我们积极寻找新方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引入小组竞赛教学法。

        小组竞赛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创造一种特殊的学习情境,通过合作与竞争性的人际交往,以集体授课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以小组间竞争为途径,促使所有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或与同伴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促进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双向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

\

 
四 小组竞赛法的应用

(一)应用对象


         将16级护理1-9班确立为应用对象,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大一入学时都是随机分配组成的,各班学习成绩无明显差异性。授课教师随机分配,应用前集体备课,统一标准、统一方法。

(二)准备应用材料

1.选取应用内容


         妇产科护理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都适合应用小组竞赛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授课经验,经过讨论,精心选取妇产科护理课程中适合开展小组竞赛的教学内容,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最终选定1/3的教学内容以个人陈述、抢答、病例分析、技能操作等形式实施小组竞赛。

       选取应用内容的原则是尽量选取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学生自学能比较容易的。如果选取的内容太难,学生会退缩,不愿思考,无形之中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小组竞赛法的开展。

2.做好教学设计

         课程单元设计是指导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把实施小组竞赛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做到教学设计中,便于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

3.制定小组竞赛评分标准

        小组竞赛的开展主要是通过个人陈述、抢答、病例分析、技能操作等形式开展的,每种形式的评分标准都是不同的,因此要制定每种形式的具体评分细则。

4.制定小组竞赛实施方案

       开展小组竞赛的形式多样、内容不同,需制定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以此为指导,便于小组竞赛的实施。

5.制定课程考核方案

        将小组竞赛的考核融入到课程考核方案中,以考核促进学生的参与,但其所占分值不宜过高,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以鼓励为主。

(三)具体实施

1.班级分组


          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每班的学生分为6组。分组时采取自愿组合和兼顾成绩的方式进行,自愿组合能让兴趣相投的同学在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兼顾成绩是为了每组的实力大致相当。每组成员轮流担当负责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机会。

2.竞赛形式

2.1个人陈述


         对于理论性较强、难度不大的知识点采用了个人陈述的方式开展小组竞赛。例如产褥期妇女身体变化这部分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比较好理解,教师把这部分内容均分成6个学习任务,课前以抽签的方式完成任务分配,每组抽到一个学习任务,每组的组长带领自己的组员一起讨论、学习,大家达成共识。

         课上教师在每组里随机抽选一名同学来汇报学习成果,随机抽选同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时主要以陈述、讲解为主,可以借助板书,也可以利用PPT。个人陈述后,其他组和教师依据评分标准给展示组打分,取平均分记录小组成绩。

2.2病例分析

        选取理论性强、内涵丰富的临床病例实施小组竞赛,结合临床病例巧妙设置分析讨论问题,教师提前把问题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分给每个小组,小组内成员共同研究讨论,完成学习。

        课上教师在每组里随机抽选一名同学来汇报学习成果,被抽选的同学回答不完整时,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每组回答后,如果分析的不够透彻和准确,其他组可以补充,并可以得到相应分值的鼓励。

2.3抢答

        对于理论性强、知识点简单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抢答的方式进行。如宫颈炎、盆腔炎等学习内容较简单,容易理解。教师将这部分学习内容布置给学生自学,成员之间互助学习。

        课上教师借助各种类型的习题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展示习题后,每组选派一名同学负责抢答,根据学生答题的情况,依据抢答评分标准,给予小组相应的分值。

2.4技能操作

         对于实训项目,首先是教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分组练习,最后教师检测学生练习的效果。教师在每组抽选一名同学操作练习项目,依据技能操作评分标准给予相应的分值,记录小组成绩。

(四)评分标准

        运用小组竞赛法时需要给小组打分,在给各个小组打分时应有统一的评分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公正、公平

1.技能操作评分标准

       小组在进行技能操作学习后,教师应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依据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如表1。



\
\



2.抢答评分标准

       主持人读完题后,宣布抢答开始方可抢答,如在主持人宣布抢答之前抢答,则失去本题答题资格。由举手最快的团队进行作答。答题组参赛人员必须在3秒钟内作答,否则失去答题资格。答对加20分,答错扣10分。一次求助亲友团机会。

(五)应用结果

1.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明显增强


       临床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临床评判、思辨能力,采用小组竞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组内学习过程中,能够大家一起研究、讨论,群策群力;在组间竞争汇报时,能够大家一起分析、辩论,共同提升,润物无声中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2.学生职业能力明显增强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时要求语言流畅与精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不断增强;为解决问题,学生会利用电脑或手机上网查阅资料,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自学过程中能快速抓住重点,迅速找到学习要点,学习能力不断增强。这些职业能力对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

3.学生职业素养不断提升

        小组竞赛的评价标准中包含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内容,如态度和蔼、仪表端庄、爱护患者等项目,学生在合作与竞争过程中,这些职业素养也在不断提升。

4.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扎实

        组内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自己分析问题、总结知识,对知识点研究的更透彻,理解的更到位,学生自然记忆、掌握的更扎实。

        小组竞赛式教学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一种教学方法。组与组之间是竞争关系,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对失败的承受能力,找到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不断完善自我;组内是合作关系,需要成员具有强烈的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教育工作者可结合课程特点,巧妙运用,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彩娟.实施小组竞赛式技能实训法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远程教育,2013,(19):90-92.
[2]杨利民.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J].宿州学院学报,2005,(3):109-111.
[3]王洪青.“团队合作、分组竞争”教学策略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02):69.
[4]庞玲霞,汪洋,倪世容等.加强医学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02):10-11.
[5]张昱.浅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98-100.
[6]张斯妮,李莎.论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7,(09):132-133.
[7]吴新风.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及特点浅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9):12-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73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