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中新地理教育比较研究述评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0 16:22: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国内外比较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近20年有关新加坡地理教育的文献资料,从教育总概况、地理课程改革、地理教材、地理教学四大方面进行评述,分析了新加坡地理教育的特点,并与我国的地理教育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我国的地理教育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新加坡;地理教育;比较研究;启示

本文引用格式:林于蓉,等.中新地理教育比较研究述评[J].教育现代化,2019,6(01):193-196.

A Review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Geograph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Singapore
LIN Yu-rong,TANG Ruo-feng,LI Qiao-ling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Guangxi Nanning)

Abstract:Comparative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By analyzing the literature of geography education in Singapore in the past 20 years,this paper review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education,the reform of geography curriculum,geography textbooks and geography teaching,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y education in Singapore,and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geography educa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for geography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Singapore;Geography education;Comparative study;Enlightenment

一 引言

         研究国外教育有助于了解其他国家教育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吸取经验与教训,从而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新加坡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迅速挤进世界发达国家行列,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1],和重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从文献发表的时间上看,国内学者对新加坡地理教育的研究较早,截止日期到2018年3月,搜索到和新加坡地理教育相关的文献约60篇,其中硕士论文6篇,报纸文章5篇,期刊论文约49篇。各年份论文发表数量变化如图1所示。
\



         对于“新加坡教育”的研究热度从没有到激增,分水岭就在2005年。2007至2009年属于升温阶段,这段时间出现了第一篇硕士论文,即陈晓红的《新加坡初中地理教材人文地理部分的研究》。2010至2017年进入研究的深入阶段,在此阶段,地理课程的研究及地理教材的研究比较系统深入,学者们发表了多篇的硕士论文,尤其对新加坡地理教材、地理教学大纲更进一步的评析和解读,并与我国的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为以后的学者深入研究打下基础。笔者对这些文献和在网上搜集到的与新加坡教育相关的图文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并进一步分析研究,以期能找到一些规律,进而为我国的地理教育带来一定的启示。

         就研究的趋势,新加坡的地理教育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从文献研究的主题分布来看,由于地域、语言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研究新加坡的地理教育主题的分布并不均匀。地理教学大纲,地理教材方面的研究较多,地理课程的研究也可通过地理教学大纲解读出来,而地理教学相对来说是处于波动状态,相关研究较少。

二 教育概述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由于其国土面积狭小地理位置特殊,资源短缺,所以新加坡一直把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通过教育来实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在短短50多年里,新加坡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一)分流分层教学研究

        “分流教学”是新加坡教育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它的实质是精英主义的具体体现。新加坡的教育分流政策备受争议,优劣各显,教育公平众说纷纭[2]。王龙学者在新加坡访学半年期间了解到教育分流制度可以选拔出那些有学术潜能和较好语言能力的学生,从而达到政府培育英才的目标。此外分流制度也特别兼顾那些学习速度慢的孩子。这些孩子也能在学习中不断进取,在他们的特长领域中挖掘自身的潜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在保证每个孩子具有入学机会的同时,又尽力做到让每个孩子所选的课程适合个人的能力与潜力,对我国的分流教育具有启示借鉴。

(二)教育体制及教育特色的研究

        新加坡的教育体制在语言环境以及人口结构渗透了东西方教育特色。马雪金在《新加坡教育体制及其教育特色初探》中概括其教育体制为“四阶段分流、六层级教学”。以少教多学、精英教育为教育理念,并具体介绍了“主语+母语”的双语教育特点。范楷在《新加坡教育现状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指出新加坡把“人才立国,教育为本”作为发展战略,教育决策者坚持的面向学生个体的服务意识、现代化和开放性的意识,不仅为新加坡广大学生增加了更多就业机会,而且为新加坡的经济腾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3]。这对我国的教育是可以有所借鉴的。

         新加坡在教育方面的大量投资,约占财政开支的20%,教育的高投资为学校提供了一流的硬件设施,也为教师的待遇提供了保证。引用新加坡总理的话:“我们需要更多顶尖人才,永不停止吸引人才”。以此说明其对国外人才的渴望。新加坡的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材特点及课堂教学均体现了精英教育、因材施教的特点。与新加坡教育相似,我国也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对于新加坡的小升初分流,与中国的小升初“就近入学”比较发现,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政策虽强调教育机会的分配平等,但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 地理课程

(一)课程设置——以“精英教育”为重心,注重校本课程开发


          分流制度为新加坡培养了大批人才,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使更多学生找到适合自己成才之路。新加坡初中地理课程设置是分别针对特殊班/快捷班与普通班开设的。新加坡地理课程从小学贯穿至中学,注重地理课程的衔接,可以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及地理素养。

        总体而言,新加坡的课程设置的特点体现在:以“精英教育”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丰富;注重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结合。

(二)地理教学大纲——强调因材施教,注重地理探究

         新加坡在实施义务教育以来,中学多次颁布地理教学大纲,最新的一次是在2016年针对初级学院颁布的。2006年版和2014年版初中地理教学大纲都渗透了人与环境为主线的课程理念。杨光和贺志康对此都做出了阐述。以2014年版为例,从大纲的结构来看,新加坡的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内容丰富,涵盖了九个部分的内容,具体包括介绍、大纲背后的思考、推荐的教学方法。贺志康、郑友强在《2014年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评介》通过对大纲的解读发现,该教学大纲紧密联系生活,强调因材施教,尤其注重通过地理探究来培养学生能力。

          新加坡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与我国新课标进行比较,存在异同点。如:课程理念上都关注可持续发展;课程目标上,都突出育人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课程内容上,都按主题学习编排内容;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其区别在于:在课程目标上,表述方式不同,划分层次不同;新加坡将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在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在课程内容上,我国的课程结构更加清晰详细,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割裂严重。新加坡的表述更精炼,要求活动探究更丰富。

         针对高中课程的比较,可供我们借鉴的有:在课程理念上,我国应切实落实因材施教理念,力求能使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天赋和兴趣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在课程目标上,有必要增加解释说明,细化课程目标;有必要将我国的课程目标进行适当的垂直划分;可以在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和地理教学过程中加入尺度的思想;在课程内容方面,有必要将我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课程内容穿插安排;优化地理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应避免繁、难的知识点;选择生活中的地理和热点话题;注重地理探究,着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

 
四 地理教材

       新加坡实行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写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目前新加坡有五个版本的地理教材,教材强调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教材内容选取——注重人地关系,渗透环境教育

         新加坡充分体现作为一个资源小国的忧患意识。以《探索地理》教材为例,初中人文地理内容具有以下特点:重视对新加坡本地人文地理要素的探究;重视环境教育,人地关系主线十分清晰。

(二)教材编写特点——紧密联系大纲,突出地理实用性

          新加坡地理教材《地球:我们的家园》的特色评价和教材系统研究间接说明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的编写方式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邱红娜以认为《探索地理》中的栏目丰富多样,用概念图来总结知识,体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新加坡同样也编写了地理选修教材,其作用并不亚于地理必修教材。

        贺志康在《新加坡初中地理教材表层系统研究—以“地球:我们的家”为例》中从课文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挖掘其优点,并对此为我国教材编写提出了建议,如采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提高图像的质量;先呈现学习目标;重视对基础概念和能力的培养等。新加坡的地理教材编写体例同我国教材有很高的相似性,便于进行比较研究,但目前前人对此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较少,因此中新初高中地理教材的对比值得研究,可以为我国新教材的编写提供启示。

五 地理教学

(一)教学模式及方法——“少教多学”,以地理探究为主


       目前我国学者对新加坡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研究比较缺乏。王海梅在《新加坡“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探索》中指出,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实行以学生为本,价值观导向的教育,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4]。2014年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体现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做的过程中学习,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能力。新加坡以“少教多学”为理念支撑,地理探究为方法指导,从激发好奇心、采集数据、推理分析反省思维四个步骤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二)地理教学评价——注重持续性评价

         地理教学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新加坡非常注重学生的持续性评价,持续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从新加坡的初中地理教学大纲可以看出,初中地理教学评价在内容,标准,比重方面做了具体详细的说明,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评价。其中《新加坡地理教学大纲》在终结性评价中的主观性问题的评价模式考查了学生对相关地理问题的真实看法和观点,有效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与我国比较:新加坡地理教学把持续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重要性等同起来,弱化了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保障。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应借鉴把学生平时的表现,综合素质测评计入终结性评价的总体成绩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可借鉴新加坡的地理探究,这是培养学生能力与技能的最好方法。我国在初中也可以适当地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能力得到提升,为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我国的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是地理实践力,而地理调查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我国应该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六 综合述评及启示

        从以上文献内容分析可看出,新加坡的地理教育在国内受到了高度重视,无论是从地理教学大纲,还是从地理教材的编写课程实施等都渗透了以学生发展为主的课程理念。同时还体现了知识、能力、价值观并重的地理教育的目标,与我国进行比较研究可得出一些借鉴与启示:

1.注重结合环境教育

        近年来,我们生活的环境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如雾霾天气,土地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这些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新加坡地理教育紧紧围绕着环境的主题展开,对培养具有环境意识的合格公民打下基础。随着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我国十分重视环境问题。但在具体课堂实施中情感价值观教育被弱化,所以有必要在地理课程的实施方面注重环境教育,从学生时代起就树立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以此改善我们的环境[5]。

2.优化课程结构

        为使课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应该避免繁、难知识点;应选择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热点话题;建议我国进一步的课程改革能更加重视地理探究,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美化教材系统

       可以在教材中呈现学习目标,体现小组合作;应用多种类型图像,提高图像的质量等。

4.规范教学和评价建议

        建议我国在教学评价中能增加主观题的数量,减少客观题;建议我国的教学评价可以增加一些具体的评价操作规范[6]。

         总之,新加坡的地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值得我国借鉴。但从统计的数据来看,有关新加坡的地理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体制概述和地理课程标准分析方面,在地理教学及评价方面的实证方研究比较缺乏,希望以后有更多学者有到新加坡地理课堂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再者,研究学者的一些关于地理教学大纲内容、教育分流制度的概述已经过时,研究新加坡的地理教育需要从更多方面,更多层次进行探讨,如今全球关注研究的核心素养方面,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研究内容,以更全面地了解新加坡的地理教育,进而为我国的地理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倩.21世纪新加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17(13):86-88.
[2]马雪金,马叶琳.新加坡教育体制及其教育特色初探[J].世界教育信息,2017,30(22):31-34.
[3]贺志康,郑友强.新加坡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比较分析——以2006与2014版为例[J].地理教育,2016(02):52-54.
[4]王海梅.新加坡“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1):157-158.
[5]赵爱芹.新加坡与中国基础教育的异同比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9):4-7.
[6]杨光.新加坡新初中地理课程简介及特色评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07):62-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47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