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将雨课堂引入《热工设备及过程控制》课程的课堂教学是作者正在进行的一项教学改革项目。然而,在雨课堂为作者和学生带来全新课堂体验的同时,其显现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通过本文,作者一方面介绍基于雨课堂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做法,另一方面对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总结和反思,旨在与同行交流经验,提高雨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成效。
关键词:雨课堂;教学改革;存在问题;教学反思
本文引用格式:王勤英,等.雨课堂在教学改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J].教育现代化,2019,6(01):53-54.
雨课堂是2016年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一款智慧教学工具,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1]。经历了两年多的发展,雨课堂已被广泛的引入到国内各层次如小学、中学和高等院校,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获得了显著成效[2-4]。雨课堂让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知道教室里真正发生了什么。它有助于实现数据驱动的教学,帮助教师在提升教学艺术的同时,实现科学教学和教学科学[5]。雨课堂在电脑端以Power Point(PPT)的插件形式出现,教师通过微信账号登录雨课堂,即可创建自己的专属课程和班级,并通过随机点名、时时推送课件、及时答题、弹幕等功能实现师生课堂的充分互动,使与传统课堂相对立的智能手机成为服务于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雨课堂的典型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实时监测,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时学习状态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而,随着雨课堂的广泛应用,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总结反思,进而提升雨课堂的课堂应用成效[6-8]。
一关于《热工设备及过程控制》
《热工设备及过程控制》是西南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必须课,该课程的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气体力学、传热、热工电阻炉设计基础、热处理浴炉概要、压力测量、流量测量、温度测量、显示仪表及传热测量。该课程具有公式多、知识点多且体系大的特点,同时涉及理论推导与工程应用知识,给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带来困难。作者基于雨课堂对《热工设备及过程控制》教学模式进行了重构,设计课前、课中、课后雨课堂使用的时间节点、持续时间及具体形式等,提高该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高效性、易学性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制定了重构教学模式下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及课堂表现的量化评价体系。作者通过实践发现雨课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上课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 雨课堂的课堂教学应用
(一)课堂考勤
上课时教师使用微信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雨课堂并进入对应课程。通过正式入课放映PPT前在屏幕上显示专属二维码级课堂暗号。学生首先关注雨课堂并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班级,并同时完成考勤,节省课堂点名时间。
(二)课堂互动
在新课开启前回顾上一节课重点难点内容环节,利用雨课堂随机点名功能抽取学生回答问题。设置一道单选、多选或主观题复习题,请学生用手机作答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答案,在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还可实现考勤数据真实性确认。开始新课讲解后,手机将实时推送课堂PPT到学生的手机,学生可参看手机上的PPT并就学习情况点击“懂”与“不懂”回馈给教师。若教师PPT有动画设计,学生手机会即时黑屏提示学生当前有动画请看教师大屏幕。
课程若涉及仪器设备应用的只是点,可通过雨课堂插入慕课或网络视频直观呈现应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此外,上课过程中可在重要的知识点后插入单选、多选或主观题,实时监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用手机在规定时间内上传答案后,大屏幕可以显示学生答题情况数据。教师则基于错误率及出错问题着重讲解和分析该节重点难点内容。
(三)课堂总结
雨课堂会自动对每一次课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定量总结,给出对应数据。比如进入课堂的实际人数、随机点名的名单、本次课的优秀学生和“预警”学生、每一道题目学生的正确率、答对学生名单、答错学生名单、本次每位学生获得的总分及排名、本次课学生提示没听懂PPT的具体页码等。通过以上数据,教师需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记录考勤、答题等情况等作为本课程平时成绩的定量依据。
三 雨课堂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教师教学
雨课堂的使用需要教师重新安排教学资源,并将其合理的置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因此,课前、课中及课后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科学分配及雨课堂应用的合理掌控对教学成效尤为重要。课前,通过雨课堂推送预习PPT的数量或视频资源的精准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预习效果。课中,使用雨课堂互动功能,如及时答题、弹幕等环节在课堂中植入的时间节点及持续时间对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如使用不科学合理将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节奏。课后,教师面对大量雨课堂产生的教学数据,如答题率、正确率、优秀学生等,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形成科学有效的学生课堂表现评价机制,对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尤为重要。因此,形成教师对雨课堂的科学应用策略是提升教学成效的关键。
(二)学生学习
雨课堂的优势在于实现部分线上教学、学习及课堂与学生的实时互动,媒介为学生的智能手机。对于学生而言,课前、课中及课后在使用雨课堂过程中外界的有效监督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课前,学生通过雨课堂进行线上预习,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学生预习的完成情况很难完全掌控。课中,由于上课过程中均需打开雨课堂软件,因此智能手机在课堂的使用成为常态,一方面,边使用手机边听课容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而影响听课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无法对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手机呈现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监督,容易造成学生使用手机浏览的内容与雨课堂教学内容不匹配,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因此,学生线上学习过程外界的有效监督是实现雨课堂高效服务于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
(三)课堂互动环节
(1)使用雨课堂参与课堂教学需要网络服务,目前并不是所有学校的教室均覆盖了无限网络,导致雨课堂的使用受到限制。目前,作者教学改革过程中雨课堂的网络服务主要源于学生智能手机的数据流量,而每位学生手机的网速不尽相同导致雨课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迟。
(2)通过雨课堂扫描课程二维码进行考勤,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但实践过程中也会出现部分同学不能及时扫码进入在线班级的情况。此外,对于课堂之初教师对学生不熟悉的情况,扫描二维码进入课堂完成考勤的方法不利于教师尽早熟悉参与课程的学生。
(3)雨课堂的随机点名功能默认为从前到后,因此,每次点名前都要有意识的控制不同的停留时间才能保证点到学生名字的相异性较大,否则会出现前面学生姓名出现频率较高的情况。
(4)限时答题环节,由于学生手机提交答案需要时间,而且每个学生提交答案延迟的情况不尽相同,经常导致学生已经提交答案,但教师数据中心却显示该生并未答题的情况。
(5)弹幕的应用可以很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但目前主要用于活跃课堂气氛,很难单纯做到让学生将不懂的问题以弹幕的形式匿名提交到大屏幕,取而代之的其他与教学不匹配的信息。
总体上,雨课堂的应用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及积极性上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何使其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还需要同行的共同探索和优化。此外,各个层面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而且相当一部分旨在将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无形之中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再有意思的尝试也会将兴趣变为负担,有悖于教学改革的初衷。因此,雨课堂引入教学应该配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终才能达到教、学双收的目的。
四 结语
雨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智慧教学软件,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一种优秀的混合式教学工具,给教师和学生的带来了全新的课堂体验。然而,雨课堂在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与上课积极性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设计和学习监管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以适应教学的需求。但瑕不掩瑜,相信在所有同行的共同努力下,雨课堂可以在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上显现出更多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5):26-32.
[2]姚洁,王伟力.微信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7(9):50-54.
[3]戴亦军,何伟,袁生,等.“互联网+”背景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8,45(3):683-690.
[4]李鹏,易淑明,郑晓妮,等.“雨课堂”在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导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8(4):560-563.
[5]网络http://ykt.io.
[6]年珊珊.雨课堂在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文存阅刊,2018(2).
[7]肖康,王琼,陈月花.“雨课堂”的教学应用与反思[J].广东化工,2017,44(13):283-284.
[8]曾晓晶,樊斌.“雨课堂”在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6(19):245-2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