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美术高考不断升温,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考核内容的不断改革,素描已经成为了高中生进入美院的必经之路。素描教学以及训练几乎涉及到了美术全部的基础领域,它是美术造型的基础,更是学生准确客观的表现绘画对象的前提。一幅素描作品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而素描模块的学习效果也将影响到学生后续的美术学习。因此一线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提高对于美术素描教学的重视程度,寻求正确的方法来提高美术教学效率。以下笔者以实际教学工作经验为依托,对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高考素描教学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高考;素描教学;方法;艺术
美术高考主要包括素描、绘画以及速写三部分内容,素描是绘画以及速写的基础,将直接影响到整体色彩的造型能力。最近几年全国美术艺考生人数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增长,此背景下传统教学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就美术高考素描教学而言,其中出现了很多新颖的学习方法,但这类学习方法却也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要想完善高考美术素描教学,我们需要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整合课内以及课外的优势资源,进而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其素描技巧。
一 高考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考素描教学应该按照“石膏几何形体素描——静物素描——石膏头像素描——真人头像”的步骤来进行。以四川省美术联考为例,近年来素描更倾向于基本功的考察,最近两年均出现的是“静物类”考题,大都遵循的是“真人头像+静物”的考察模式。但综合实际教学现状分析,当前高考美术素描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体基本形特征把握不住
这类问题主要体现在把方形头画成长形头,把瘦形脸画成胖形脸,把女人形脸画成男人形脸等方面。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观察石膏头像时没有着眼于整体,两眼之间的距离画的过宽,这必然会使脸部变形。其次若五官画得过小,那么脸部就会挤成一团,此时脸部会显得异常臃肿;若五官画得过大,那“脸”就会容不下五官。实际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层面着手解决此类问题:首先引导学生调整现有的观察方法,真正做到先“观”后“察”,着眼于整体作画,而不是将目光放在线条之上[1]。其次在看形的同时要花时间去比较线条,用这种方式来确定大小、长短不一的比例关系。最后注意固定焦点的透视变化,切忌观察物体时不要随意挪动自己的位置,教学中应该灌输给学生这方面的技巧,以提高其绘画效率。画素描时,如果任意移动自己的位置,便可能会出现鼻子、眼睛、嘴与头部方向不一致的问题。而这必然会影响到整体的素描效果,所以着眼于整体作画,一旦出现基本形不准的问题便应该立即停下来。认真思考、反复分析基本形的大动态才能够将素描画好。
(二)“腻”与“木”
素描中的“腻”主要指的是人物的面部找不到明显的形体转折面,不仅没有色度的变化,而且将脸部磨得光光滑滑。“木”的表现则刚好与“腻”相反,它过分夸大了形体的转折面,面部或者人物均像是被木头削成的。可以尝试从以下层面入手解决这类问题:首先把握住人物的形态特点,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在作画时该硬的地方就一定要硬,该软的地方就一定要软,尤其亮部的转折一定要轻而准确。要注意用笔以及用线,着重于刻画人物的细节。其次作画时应当以“前”、“中”、“后”三度空间为原则,待夯实基础之后才能够追求形体转换风格[2]。
二 高考素描的基础知识
高考素描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首先形与体积,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物体的触觉以及可感性。其次比例,比例是很多学生都非常头疼的问题。拿捏不好物象的比例,画面的整体结构便会崩盘。再次线条与明暗,线条是素描艺术的基础,而明暗则是物象在纸上所呈现的立体感的保证。最后空间,素描作画时应当在纸上体现出空间的纵深感,这里涉及到了几何透视法的运用,虽说高考素描中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并不高。但着重于空间感的刻画还是能够为作品增色,空间感的塑造是画家的基本技能[3]。
三 高考素描教学的方法探究
(一)培养科学的观察方法
素描教学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的过程,应当从基础开始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要符合认知规律。虽说素描的风格变化多样,但其中存在一定共通的内容,观察是掌握素描的前提,初学者往往会因为无法认识客观对象的本质而影响自身画作的整体水准。所以说培养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完善素描教学的前提,教学之初,教师就应该针对学生的观察方法展开严格的训练。整体观察法是观察物像、处理画面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观察方法,也是最简单的一种观察方法。此方法的掌握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学习,更会对学生的成绩产生直接影响。具体来说,没有经过训练的学生在接触物像时往往会因为过于关注细节而忽略整体,而这很容易让自己的画“走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往往会使得自己的画变的不伦不类。美术作品是反映事物的一种形式,它的重点在于通过美术语言再现事物的特征,从而给人以美感的享受。造型是其关键,而整体观察法则是准确造型的前提。素描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整体、全局意识,若需要对画面的局部进行处理,要对局部处理之后对整体的影响有一个准确的预估。整体意识的养成需要大量的练习,但这却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观察方法以及对画面的处理。侧重整体观察,并不代表着细节就可以忽视。画面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能够提高画面的层次,丰富其内涵。如果只有整体而没有细节,那么画面将显得空洞、乏味。再者,只有保证整体的协调与完美,才能够进一步对局部进行深入处理。而这一切的前提便是将局部完美的放置于整体之中,提高素描作品的整体层次感。综上,素描教学中应当重视观察方法的培养[4]。
(二)进行科学严谨的轮廓训练
轮廓训练是素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的目的在于教给学生正确的造型方法,让他们克服“似是而非”的问题。只要学习素描,轮廓训练便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将轮廓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要求在于构图恰当,形象明了,没有必要将轮廓描绘的恰如其分。第一阶段侧重的是基本功的训练,重点在于锻炼并且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确保其能够准确在纸上“复刻”下物象,不至于出现结构上的混乱。当轮廓训练进入第二阶段,需要不停的对轮廓线进行修正,任何一点错误都不能迁就。这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在不断的修正中提高物像轮廓的整体质感,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素描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绘画能力。第三阶段的重点在于对轮廓线进行虚实、疏密处理。物体的形体不同它们各自的边缘线会随之产生不同的清晰虚实转折线,观察圆球或是正方体的轮廓线便不难发现这一规律。结合实际分析,这一变化规律同样存在形体变化复杂的结构之中。因此“打轮廓”时,应该基于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依据直观观察得到的感受,在纸上用长且轻柔的线条画出物象的基本形体特征[5]。为了便于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几何图形的角度去概括对象,帮助他们直观的把握形体的基本特征。
(三)优化构图
构图是高考素描中非常重要的得分点,基于素描的角度分析,在纸上恰当的布局安排并且组合物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像素描这样的单色画,构图能够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整体水准。合理的构图能够给观者以舒服合适的感觉,反之则只会让观者感到别扭。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构图并且完成素描作画:找出所要表现对象上下左右形体最突出的部位点,在纸上同样的位置轻轻用笔做下标记。这样才能够把控好画面的整体。其次以所做的标记为参考,在后续打轮廓时调整比例关系,待画面的基本型、比例、动态关系确定之后再进行深度刻画。最后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原则来调整刻画的模式,以确保能够深入的表现出物像的特征[6]。按照以上步骤不仅不会在作画时抓瞎,更能够保证所描绘的对象达到预期的效果。对素描而言,构图将直接影响到画面的结构,如果构图不合理即使造型再突出也无法保证画面的整体效果。
(四)多元化的训练方法
在初步掌握素描方法之后,就要运用多种训练方法,让学生灵活的掌握素描技巧,夯实学生的素描基础。因此学生要对素描的基本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如素描中形体结构、透视、空间、明暗等因素,便于教师进一步讲解素描理论,让学生掌握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分清主次地位。例如素描中形体结构主要表现为物理的重要方面,内在结构是外在形的基础,因此形与结构是不能分离的,是学生学习造型结构的关键环节[7]。对于素描中色调、明暗等因素只要体现在光的作用下,人们直观看到的东西,色调与明暗可以增强形体视觉与空间视觉,突出素描作品的特点。教师还可以通过改变光的方向、物体的方向、位移、平面切割等不同的形式,进而让学生对物体进行全方面的观察、剖析对象,便于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收获更多感受,启发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进而深入的了解物体的本质,避免让学生被物体的表面所蒙蔽。教师摆放物体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展开训练,这种训练方式过于传统,并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素描训练,不利于启发学生的素描兴趣。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意布置一处静物,让学生运用想象力,通过改变光的方向、物体的方向、位移、平面切割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有效训练,实现多种不同的组合形式,进而构成新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素描作品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内在想法,激发学生的素描灵感,带动学生的兴趣。在进行素描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模式,可以将线条的使用与明暗色调相结合,进而更加突出自己的个性与丰富的情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展现学生作品的内涵。
(五)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精神
素描绘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与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少部分学生由于刚开始学习有强烈的新鲜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但是经过一段的学习之后,学生的新鲜感逐渐降低,使学生并不能够保持清醒与整体的感觉检查画面效果。甚至学生有些急于求成,长时间的素描绘画练习,使学生的耐心逐渐下降,导致学生内心常常会出现厌烦的现象发生[8]。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学生,对学生加以提醒,告诫学生不要轻言放弃,把调整修改当做作业的修饰,让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副素描作品,如果感觉作品有不妥当之处,一定要找其原因,并进行及时修改,才能在不断的修改中,提高学生自身的素描技巧,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精神,对待每一副素描作品都要秉着负责的态度,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素描水平。
学生在进行调整修改时应该充分考虑整体性原则,进而反复研究分析,进而有效对比,便于学生理解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因此学生要掌握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强烈的新鲜感,进而将这种感觉用到检查素描画面效果,便于学生找到画面与实际物象之间的差异,进而检验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形体结构、比例是否精确,质量与空间关系是否合理,主次虚实顺序是否正确。用过有有效调整,让学生能够在反复对比、校对的过程中,更好的对研究对象与表现对象进行深入探析,进而形成学生的主观意识,积累更多的绘画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素描精神。
(六)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在进行素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进而挖掘学生的创作灵感,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因此,学生在素描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描摹的过程,而是体现艺术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素描线条的妙用,进而让学生了解黑、白、灰具体的表现方法,才能够有效地分析画面的结构与比例,让学生掌握素描的真实意义[9]。素描的过程就如同学生写作的,需要体现作文中的内容与精神。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个性,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素养,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想法,进而进行素描作品的探究,教育可以运用素描作品鉴赏教学,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了解素描个性化的体现,进而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夯实学生的基础,将素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而突出学生的个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便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素描风格。
四结语
素描教学单一而且枯燥,即便是学生在初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但随着教学的深入,也有可能逐渐丧失对于素描教学的热情。作为教师,要按照一定的策略进行教学,既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又需要激发起他们对于素描以及美术的兴趣。我们要克服当前高考美术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案来做好这部分工作。上文中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有关于高考素描教学的见解,旨在对相关工作的推进落实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得勇.高考美术辅导中的素描教学方法探析[J].科普童话,2016(31):89.
[2]尹美赞.高考素描教学方法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16):150.
[3]王耀文.高考美术辅导中的素描教学方法探析[J].艺术科技,2014,27(02):401.
[4]周立异.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浅谈高考素描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254-255.
[5]李荣.浅谈高考素描教学方法[J].成功(教育),2011(11):89.
[6]张三锤.浅谈高考素描教学艺术[J].文理导航(下旬),2011(01):28.
[7]周明慈.利用观察提升素描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8(8):165-166.
[8]沈启玲.浅谈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J].职业,2010(8):110.
[9]李晋庆.探究高校素描教学工作的创新和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8(11):1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