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如今,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纵观东亚各国和地区,曾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都在积极继承和发扬本国和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以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进程中,保留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其实就是将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在一起。本文则主要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融合措施”这一相关主题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融合措施;进行分析
近年来,有关道德品质,优秀文化的危机和社会问题频发,并引发了人们的深度思考,以及开始反思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为了有效提高人民素质,并抵御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一些高校也纷纷加大了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比重。本文主要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融合意义,在此基础上,也将提出更多针对性,有效性强的措施。
一 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传统文化是通过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它主要是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以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并且还被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优良的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主要含括人文精神、自然精神与汇聚精神等等,其中,人文精神主要就是重视人生,肯定每个人的价值,强调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尊严,人性需要完善,重点关注主观能动性与相关的群体性,对伦理的相关教化功能较为重视;自然精神主要就是天人合一,注重自然的体现;汇通精神,主要就是兼收并蓄。而中华民族的寸头文化属于人们劳动智慧的体现,最为主要的就是君子类型、尚贤类型、植入干类型、礼仪类型、忠孝与爱国等精神文化,属于现代人们发展较为宝贵的文化资源。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意识的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融合,意味着高校教师思政教学方式必定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从长远看,这利于实现高校教学改革,以及推动“双一流”建设,而从短期看,则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意识的形成。比如:安徽某高校就在思政教学中融入了古典诗词吟诵、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等方式,而这对于培养学生理想人格追求,以及优良民族精神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传统诗词内容教学,更是充分体现了古人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怀。总之,将古典诗词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大学生也将会以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投身于现代化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中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可引导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亦或是生活中,形成正确的品德意识,提升爱国精神,养成自我管理与控制的良好习惯,能够满足当前的素质发展需求。
(二)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启蒙时期,在课堂之上,教师通过讲授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则能将传统美德理念根植于心中,而这也更加利于文明校园的构建,以及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融合,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更加健康且科学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而且也利于他们人格品质的提高。高校思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除了可以创建文明校园之外,还能使得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认真思考现实问题,提升思想水平,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学生的品质精神得到加强
如果教师能够运用科学教学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融合的同时,学生的品质精神也将得到更加有效的加强。比如:江西一高校一直以来,都特别注重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每年暑假的时候,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都会积极号召师生参加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三下乡”活动。在日常教学中,也会积极组织学生开展采风活动,并走访老党员、老红军,有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还出版了类似《井冈山的红色传说》等优秀读本。由于学生获得了真实的经历,所以,他们往往也将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精神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更有效加强。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融合的措施
(一)充分利用时代热点内容宣扬传统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也逐渐发生了转变,比如:教师思想政治相关知识教学内容不再只限于理论,而是会充分融合相应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过,想要激发学生的参与以及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时代热点内容宣扬传统文化就显得十分重要。以上海已高校为例,思想政治课程教师想要给学生讲解传统文化《山海经》中的故事,但考虑到多数学生对其都不熟悉,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在正式上课之前,就通过热门影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提出了几个比较有趣的话题:狐帝管辖的青丘国究竟坐落于四海八荒的何处?白浅上神所在的白狐一族有着怎样的身世来历?等等。又比如:讲解何为“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这一文化知识点,进而引导学生体会具有华夏礼仪之风、汉民族含蓄之美的仪式,则可以以2015年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为例,教师通过对“楚国嫡公主芈姝与秦惠文王大婚典礼”进行举例讲解,既能让引导学生很好的品析流行文化,又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程的趣味性所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并不仅仅只限于课堂之上,想要使其和传统文化有效融合在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显得十分重要。以“河西学院”为例,多年来,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除了注重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且也注重传统文化的宣扬。比如:学校始终坚持“每年至少举办一届国家级精品艺术进校园活动,力争让每一位同学观看一场高水准艺术展演”的高雅艺术推进目标,2017年以来,大型舞剧《大梦敦煌》、大型音舞诗画《裕固族姑娘就是我》在学院进行了多次演出,并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1]。与此同时,学院领导还积极邀请优秀的民族舞蹈团走进校园,比如: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甘肃民族歌舞团“绚丽甘肃”专场晚会;“畅想丝路筑梦未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七校青年文艺展演等高雅艺术和精品活动先后走进河西学院,学生在感受艺术文化熏陶的同时,也自觉提高了思想政治意识。又比如: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国际交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每年冬至节气到来的时候,衢州职业技术学院都会开展生动有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2016年的时候,就开展了名为“情满冬至,礼贯衢职”的文化交流活动,学生参与其中,也对“汉服秀、茶艺、书法、剪纸和民乐等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潜移默化中,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之间也实现了更加有效的融合。
(三)将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融合真正意义落到实处
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都只限于影响我们的主观意识,但不得不承认,将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融合真正意义落到实处,关键还要靠实践[2]。比如: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增强大学生对中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广东白云学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会定期带学生到农民工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类似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就是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尤其是去年十九大会议召开之后,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就在教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山舰博物馆,并重温了入党誓词,而且还参观了名为《民族殇﹒海军魂——隔世对话的致远舰与中山舰》系列展览,通过认真学习中山舰的革命历史,业深刻受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者的奋斗历程,而这样的教学方式远远要比在课堂上单纯讲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更具有影响力,与此同时,学生通过了解历史久远的民族文化,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将油然而生。
(四)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出去”的实践平台
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课堂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辅导员还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出去”的实践平台。比如:上海海事大学的领导就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除拥有中国远洋海运总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学校甚至还充分利用育明、育锋两艘大型教学实习船,通过国际航线为学生提供远洋实习的机会,而高校辅导员除了进行专业实践外,还加入了一些礼仪教育、中国海权史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样也更能加强学生维护国家形象,增强爱国主义信念的思想意识[3]。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逐渐从航运大国迈向航运强国,还实现了在世界第一大集装箱码头——洋山港、南北极科考船——“雪龙号”上设置海外办学项目,由于该校也有很多从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也活跃其中,而他们通过将自身的工作经验分享给学生,无疑也实现了对学生的有效思政教育意识渗透[4-5]。
(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
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中,教师要想更好的渗透传统文化,就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其可以正确的看待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意识。首先,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除了要给予传统文化遗产一定的肯定之外,还能使得学生形成传统文化认同感,了解到传统文化在我国文明发展中的主要贡献,并为之感到骄傲自豪。此时教师指导学生科学进行传统文化的分析研究,汲取较为有利的内容,不仅能够拓宽大学生的视野,还能潜移默化的引导其形成爱国主义思想。其次,在教学工作中应重视传统文化精髓的选取,按照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思想特点,为其筛选最佳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剔除不符合教育要求并且腐朽的部分。最后,指导学生从生活入手学习民族的传统文化,做一名传统文化的宣传者与传承者,在生活中不仅可以针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学习,还应大力宣传,拓宽文化的覆盖面。与此同时,仍需在继承文化的基础上,针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创新,以便于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传统文化,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与道德感。在此期间,教师应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充分意识到大学生传统温暖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手段,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思想素养,使得大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方面的积极性,转变以往的学习思想与形式,更好的参与到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学习活动中,提升学习效果。
(六)针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丰富
在高校思政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重视课堂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还需重视学生课余生活中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全方位的将相关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根据调查可以得知,高校图书馆中虽然书籍数量很多,但是,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书籍数量很少,学生感兴趣的书籍更少,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无法更好的进行教育。所以,建议在思政教学方面,与图书馆资源相互联系,在图书馆中增加趣味性的传统文化书籍,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点等,拓宽图书馆资源的来源渠道,将图书馆的传统文化书籍与相关资料作为高校思政教育补充内容,提升整体教育工作水平。与此同时,思政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与图书馆资源征集活动的方式开展工作,使得学生全面意识到传统文化知识学习重要性,可以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提升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思政教师也可以将传统文化资源合理融入到课内与课外教育中。在丰富图书馆传统文化资源方面,高校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资源的融入与整合,总结丰富的工作经验,充分发挥相关的图书馆文化资源积极作用。在针对图书馆的相关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与融入的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化的原则,创建针对性的工作模式与发展体系,保证结合的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各方面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与完善,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效果,满足当前的实际要求。首先,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过程中,应将地方传统文化书籍、文献与民族类型的书籍文献等融入到高校的图书馆中,并利用合理的方式提升图书馆相关传统文化资源的应用水平。其次,为了更好的开展图书馆相关传统文化融合创新等工作,要求高校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可以加大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入力度与探索力度,提升自身工作积极性,满足当前的实际工作要求。
四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各个场合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比如,2013年3月份,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就明确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所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融合则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本文对此具体融合措施等相关内容展开分析,其实也是希望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能培养出更多素质型的优秀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涛.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融合创新[J].教育,2015(7):242.
[2]陈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4):108-109.
[3]张婷婷.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65-66.
[4]付帅.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高考,2018(33):1.
[5]张纯,姚婷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文化自信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8(11):78-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