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课程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提升素养。让学生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来学习数学学科知识,让学生在新课堂教学下成为主体,从而使学生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新课程教材的知识多以“模块”方式设置,以便学生形成体系和自主选择。所以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高效性和主体性成为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课程;高效性;主体性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规划的意识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老师应多从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的来源和推导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多以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一位老师,也会喜欢他所教的课程,就会很乐意学习这门学科的知识。作为一位数学老师,我们应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获得创造感和成就感。
3.规划好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内容。人生的规划对于学习方向和内容具有指导意义。学生应根据自身的爱好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学课程内容,为大学学习及工作中的应用打下基础。数学老师应该清楚高中数学内容对于高校课程学习的帮助和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以便为学生提供指导。
二、创建高效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体现在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上。只要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有效地学习,就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数学本身就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在教学中,老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只是被动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是枯燥乏味的。
数学新课程是用数学知识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知识素养。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它与生活密不可分。所以,老师应在教学中多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让他们体会数学并不抽象以及数学功能的强大,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情境和数学知识的结合尤为重要。那么老师就应该想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小游戏和现实问题、历史趣味问题来创设情境,或以大家的认知矛盾创建怀疑争论情境。情境创设了,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解决问题,这样就达到了锻炼学生独立学习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师充分备课,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1.明确教学目标。课堂经验告诉我们,教学目标的明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主要考虑从认知、情感和技能三方面来设置。三方面的有效搭配和结合可以充分发挥这三方面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既定目标,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
2.明确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模式。课堂的时间分配直接影响教学重难点分析的透彻度,故建议重视黄金的15-20分钟。课堂模式直接影响学生集中精神的程度,建议用启发式,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3.明确有效的教学内容。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应涉及文化内涵和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价值和数学的作用。老师只有明确这节课的内容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才能明确这节课的重难点。
四、引导规划,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
首先,引导学生提前熟悉高考大纲、预览高中数学课本内容。了解高中数学课本中的例题、练习、A组、B组内容与高考内容的练习,提前预习模块内容的联系及上课顺序。其次,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听课、笔记、作业等环节。课前应该预习,初步掌握这堂课的知识和重难点。课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比自我预习与老师讲解的差异,并反思自学与听学的差异,不断提升听课能力。课后,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并总结归纳该课堂中出现的题型,以至达到复习记忆的作用。课余,老师指导学生自主扩展学习、整理复习,巩固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
五、建立合理的评判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评判体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有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数学意识等。因此,学生的能力不再是一个分数就能体现出来的。老师不仅要对学生学习结果作一个评价,还应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自主选择下合理自我定位,认清自己学习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以便形成自己的数学学习模式,应用于现实生活。
总之,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需要转变模式,教师需要改变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去启发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参与到学习和生活中。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以便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郑新天.突出学生主体性,打造高效初中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6).
[2]李丽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J].成功(教育),201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