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科,所有的数学真理和结果都要有依据可以进行推导演绎,经得起考验。小学阶段是数学萌芽的起始阶段,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提高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
小学是数学启蒙的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起始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认识不够
很多的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还停留在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只关注了教材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个体主要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四个阶段,同时也说明思维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学生的学习也仅仅只停留在教材之上。学生没有一个好的引导者,对逻辑思维能力也就很难理解并应用,有时候学习成绩不仅不能进步还有倒退的风险。
(二)教师教学方式死板,过于教条化
逻辑思维也可以称之为发散思维,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联想能力。就像看《名侦探柯南》动漫一样,遇到一个案件,柯南就可以推导出现结果的多种可能性,然后根据已经掌握的证据进行一一排除,这就是发散思维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教条化的教学方法只能培养出“书呆子”般的学生,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只有我们掌握了发散思维,才能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找出突破口,找到多种解决方法或还能找出最优解。
(三)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数学都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刚刚启蒙阶段,遇到总是想不明白,做不对的数学问题时,学生就会寻求教师的帮助。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解答,不习惯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限制了自己思维能力的提升。这样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学生变成教材的复刻版,脱离教材的题目都不会做,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能否解决或者可以解决的方法和途径而是寻求教师或家长的帮助,这样最终会导致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无法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
无论是年轻的教师还是资历高的教师,都应该努力学习,提升自身修养,提高认识。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紧跟时代的步伐,进行深入的思想理论学习。高度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都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将教材知识应用于生活
传统的教学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穿插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其思维能力。以学习乘法口诀为例,很多学生认为乘法口诀没有什么用处。基于此,教师可以进行一次乘法口诀的背诵比赛,然后用购物结账等生活常见的场景进行诱导,让学生明白书本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数学教学之前多例举一些生活例子再讲解课本习题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数学的知识结构是严谨的,前提条件是固定的,结果也很明确,就像一个起点和终点,但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方法却有很多方式。发散思维就是引导学生尽量找出从起点到终点的方法,可徒步走,可乘坐船,可乘坐飞机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问题,然后寻找多种解决方法,有的可以列方程式,有的可以通过画图解决。在上课的时候组建小组讨论和辩论赛表达对同一个题目的不同想法也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是逻辑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自己想法和意识的学生遇到问题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常常都是依靠别人的思路和方法去解题。但是这种模式越到高年级越吃力,学生压力越大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设置的问题不要急于进行解答或引导,先让学生独自审题思考,进行一个思路的剖析,题目结果对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思考方向、思路对不对。在讲课后习题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然后让学生分析自己的思路,表达自己解题的思路。教师进行习题讲解时也要注意多讲解解题思路而不是针对一个问题讲一个题目,要先剖析思路再讲解。这样,学生在正确的思路下,逻辑思维能力会有大幅度的提升,这就是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结语
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中首次体现,是一个开端和起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数学本身的教学和学习,这种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应对生活中出现的突如其来的事情。思维能力是学生宝贵的财富可以伴随一生。
参考文献:
[1]张利.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22).
[2]孙雨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好家长,2018(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