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学科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开始,需要教师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课程体系中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小学阶段接触此课程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学科,并且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技巧。但是,小学生在这个阶段相关的知识储备较为有限,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兴趣着手来开展教学。就这一问题笔者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利用游戏,激发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电脑是从玩电脑游戏开始的。就目前来看,小学生普遍爱玩电脑游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把游戏用于计算机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快乐的学习,把抽象的知识学习融入学生喜欢的游戏之中,从而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使学生在玩中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
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习的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所学知识进行巧妙的设计,引导学生去做。学生一听到让他们玩游戏,兴趣一下子就高涨起来。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发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再对难点进行讲解,使枯燥无味的抽象知识学习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游戏课。通过玩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了鼠标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选用合适的教学软件,激发学习兴趣
在进行指法练习的时候,学生很快就会感到单调无味,难以坚持正确的姿势和指法。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选用一些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软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用这些教学软件练习时,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键盘输入速度和正确率,会自觉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输入准确率和速度。同时,电脑还会根据练习者的正确率和速度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夸奖,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指法练习,变得有声有色。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指法有了长足的进步。
三、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好的情境,是我们所要提出任务的前提,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任务的动力。情境的好坏关系到整堂课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最好是把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内容融入其中,这样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喜欢去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也会全身心地投入进来,并在实际操作和尝试中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够收获成功的快乐。
四、注重自主实践探究,品尝学习乐趣
研究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二十;但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得百分之八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他们喜欢参与也喜欢展示自己,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新知,学中联实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让学生多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方法,而不是靠教师的长篇阔论、面面俱到。教师还应把探究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成功的体验。例如,在教学拼音打字时,教师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参照教材自己试着体会方法。学生在摸索方法时学会了用数字键和鼠标选择汉字的方法,还学会了用加号和减号键翻页。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品尝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增强了对信息技术课学习的兴趣。
五、用好多媒体课件,培养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模式是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也是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够弥补单纯讲授法下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的局限性,能够通过图片、文本、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呈现所学,而且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储备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存在短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既能够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优化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流露出求知的欲望。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告诉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在明确了方向之后带着问题投入其中,促使学习任务的完成。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正确合理地组织信息技术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的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预想的效果,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只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学生步入信息技术的殿堂。兴趣的培养和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教师要耐心引导,反复强化,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浓厚、稳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志华.激情引趣,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1(14).
[2]郁剑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浅谈信息技术课兴趣的培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