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江苏省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对比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4-19 16:01: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通过对江苏省两个版本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从主题、版面设计、案例、活动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 析,总结江苏省这两个版本教材的优缺点,并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建议, 旨在更好地促进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分析

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的通知》(教基一〔2012〕15 号),加强和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管理, 推进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省教育厅拟向全省中小学推荐使用中小学心理健康地方教材。为此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16 年审查通过两个试用本, 现行的小学六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本目前有两种:一是班华为顾问,傅宏主编的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全一册;二是由俞国良主编,桑志芹为执行主编的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六年级心理健康》全一册。 本文对这两种版本的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从主题、版面设计、案例、活动 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参考各自的优点,提出教材编写建议。

一、主题对比分析及建议

傅宏版本教材偏重自我主题, 主要涉及悦纳自我欣赏自己、潜能开发、我的理想、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榜样力量(欣赏 偶像但不迷失自己,向偶像学习)。其次是社会适应,涉及感受角色责任,拒绝诱惑(网络诱惑),微笑应对挫折和中学适应。涉及最少的主题是学习和人际交往, 学习主题包括厌学情绪的处理,正确对待考试分数和提高思维能力三个方面,人际主题涉及同性交往和异性同学交往以及对身边人心怀感恩之心。情绪管理主题最少,为生气愤怒的情绪及在这种情绪下的不合理行为结果的讨论,以及对厌学情绪的调节。

俞国良主编的教材侧重学习、自我主题,学习主题主要涉及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合理规划时间,找出最佳学习时间和 正确对待考试。自我主题包含欣赏自己、珍爱自己和不攀比追求流行、自我计划。 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次之,在社会适应主题包括健康上网、青春期应对、挫折应对。人际主题包含友谊, 与父母沟通和师生交往。情绪管理涉及最少,主要针对负面情绪的调节为主要内容的探讨。

两个版本都涉及自我保护主题, 傅宏版本的教材针对的是心理伤害的自我保护,俞国良涉及的是现实危害,如火灾、 地震之类的危险事件下的防护措施。

《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小学高年级的具体任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培养学习兴趣和能力,端正学习动机,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引导 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 学会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促进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 中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结合《纲要》,我们可以看出江苏省的这两个版本的教材较为符合纲要的要求, 但傅宏版本的教材中缺乏对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探讨, 俞国良版本的教材中缺乏对异性同学交往这一问题的探讨。

在自我保护主题, 俞国良版本强调的是面临自然灾害或是危险事情时的防护措施或自我救助的常识, 并在知识扩展部分写了性侵的防护。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小学生应知道何为性侵及如何防护性侵, 为小学生提供的防性侵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虽然俞国良主编的教材中略微涉及性教育,但并不充分,仅仅是一个知识拓展。 并且性教育应该从小学低年级开始。 另一方面关于学生面临危险时应该怎么做或如何自救的问题,这一主题是教师要不断向学生普及知识, 同样也应从低年级开始。 关于自我保护这一方面, 笔者认为“校园欺凌”这一主题应涉及,“校园欺凌”这一现象发生的比率在逐年增大,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重视的恶性事件,学校是一个和谐美好的学习环境, 需要师生共同构建, 面对问题,必须教会学生自保的能力,并且也要对欺凌者进行教育。在学习主题方面,俞国良版本涉及时间管理的内容,时间管理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 学生不仅要清晰任务, 了解自己的能力,还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年龄处于七八岁到十一二岁之间,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只能利用具体的事物, 物体或过程来进行思维或运算。而时间管理这一相对抽象的运算对小学生来说略微困难。更多的应提倡时间宝贵,不要浪费时间。而运用和规划时间应放在中学阶段较为合适。

\
 
二、教材版面设计对比

由傅宏主编的教材中的插图,加上小图片有 209 幅,图片数量多并且图片内容清晰,图片人物表情开朗积极;在文字方面,字体颜色多彩,大小合适,数量适中。俞国良主编的教材大图片数量为 27 幅, 加上小标题上的小图片数量有 107 幅,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图片设计较为粗糙, 图片人物表情多消极并且图片人物身体比例严重失真;在文字设计方面,俞国良版本的教材文字繁多,颜色单调。 从这些分析中得出,俞国良版本的教材在版面设计、页面设计等方面有待加强。小学生教材中插图要具有功能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心理健康教材中插图的功能应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游戏活动的示意图等等。并且小学生教材中插图要鲜明生动,活泼,色彩艳丽,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心理健康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课本设计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而不是像语文读本一样,只是成段的文字。

三、故事分析

(一)对两个版本教材的案例分析

俞国良主编、桑志芹执行主编的六年级《心理健康》教材的每一个主题有 5 块内容,分别为:心情话吧、心海导航、活动在线、加油站、亲子分享。 其中第一部分心情话吧是一则与主题相关的小案例,主要关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的故事。以故事导入开始。但这版教材所选取的案例都为消极案例,并于心海导航中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措施与方法。 例如在第一课《兴趣为学习导航》的心海导航部分,先分析了是兴趣干 扰了娇娇的学习,再说明兴趣的功能作用,最后提出找到兴趣的方法。 从这一课例中,可以看出,俞国良版本的教材中的案例多为负面消极的, 并在心海导航中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措施方法。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以消极心理问题为取向来选取案例, 这造成课堂活动总是以消极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消极问题为主线,最后再以消极问题的成功解决为落脚点,整节心理活动课围绕消极心理问题来进行。这种境况是违背《纲要》的基本精神的,也与当前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 育的总方向相悖。但傅宏主编的版本中,教材多为正面积极的案例, 提供给学生正面的引导。 并在案例下方有一个 “问一问”,问题具有开放性、探索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思考,让学生能从案例中得到学习与感悟。

(二)对教材中选取案例的建议

案例是实践中的典例,是对实践的浓缩和提炼。所以教材中所编写的案例必须符合学生生活实际, 这样教师才可以在案例中浓缩实践,实现案例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基本技能,以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

《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潜能的开发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在选取案例的方向上, 要注重对学生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 着眼于学生乐观向上的积极品质,例如自我决定、爱的能力、勇气、智慧、创造性等积极的人格特质。当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也需涉及学生的消极的心理问题,消极心理问题要解决,但落脚点一定要回到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上。 因此在案例选择上要多采用积极的案例,并且教材中的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积极性和思考性。其次案例最好也要有连贯性,案例中的主人公可以从第一课一直到最后一课一直和同学们一起成长和发展。

同时,教材必须设计针对案例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 并且问题要具有探究性和发散性, 通过问题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但俞国良版本的教材中并没有设计案例问题,直接在心海导航部分给出分析结果,并未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没有发散学生的思维,也使学生缺乏参与性和积极性。

四、活动内容分析

(一)对两个版本教材活动分析

在俞国良版本的教材中出现最多的活动为 “聪明 1+1”, 18 课中有 8 课为这个活动 ,这个活动类似一道判断题,请学生判断这样的做法对不对以及为什么, 它有一系列的题目让学生去判断。其次运用得比较多的为心理情景剧,18 课中有 7课用了这个活动,心理情景剧是一个体验活动,给学生一个剧本或是一个情境,让他们扮演剧本或情境中的人物,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或是分析人物。 其他还有“自我报告”活动,有 4 课用到这种活动。 自我报告是给学生一个情境,询问其会有怎样的做法一类活动。从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俞国良版本教材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都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丰富性。由傅宏主编的教材中的主体活动相对于俞国良版本教材中的活动更丰富多样。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和富有趣味性,不局限于心理情景剧这种活动。 并且,活动中包含很多与主题相关的游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悦纳自我主题中采用“优点轰炸”的游戏,让小组成员们分别说出自己的优点,再说出其他人的优点,通过互相表扬,体会内心感受。 在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主题上,让学生做“筷子夹弹珠”的游戏,然后询问学生面对这个游戏的分数,有什么感受,怎样可以玩得更好。 就是通过游戏,间接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是判断我们是否变得更好的方式,它是促进我们继续努力的能量。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又给予学生很好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所要传达的价值观或思想。在活动形式方面,由傅宏主编的教材活动形式多样,有写一写,画一画,玩一玩,演一演等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活动内容也非常丰富,有诗歌创作、情绪等级评估、按摩体验、幸福拍手歌、未来商店、找苹果、吹画、微笑不倒翁、情报站等等诸多的活动内容。

\
 
(二)对教材设计的活动建议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会出现两种极端错误: 一种是教材内容理论性过强,特别是高年级的教材,理论性过强,就会导致教学内容繁多晦涩,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种是完全以活动体验为主。例如很多小学的心理教材,由于考虑到小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 过分重视体验式游戏,表面上,学生一节课都在做各种心理游戏,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性高,但会出现学生愉快地上完一节课, 课结束时却不知道学到了什么的状况。因此,教材要避免出现过度理论性和过度活动性这两种极端, 使教材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教材所设计的活动,第一,活动要与主题相关,第二,活动内容和形式要丰富多样,不同主题采用不同的 活动。 第三,活动之间要有递进关系,符合教学目标。

通过对傅宏主编的教材和俞国良主编的教材从主题、版面设计、案例、活动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得出傅宏主编的教 材在这四个方面相对俞国良主编的教材页面设计更富童趣, 案例更贴切学生生活实际, 活动内容更丰富, 更为适合小学生。 同时归纳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的主题内容要以《纲要》为指导,以现实问题为参考,并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在版面设计上要富有童趣和吸引力,符合小学生的审美。 插图设计要生动活泼,多在活动中运用插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活动要求。在案例选择上要多采用积极案例,关注学生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多联系实际,案例最好具有连贯性。 在活动设计上,以体验式游戏为主,内容丰富、有趣,形式灵活多样。 杜绝现有部分教材中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体验的设计模式。 活动要密切联系目标,多个活动之间要有递进关系。

参考文献:
[1]朱小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林崇德,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3]陈春华.体验式心理游戏在小学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 究(下旬刊),2017(12).
[4]何宝平,左彩霞.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材与教法[J].甘肃教育,2017(19).

《江苏省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对比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419/20190419040451129.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75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