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铸教师魂塑未来人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4-15 16:50: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作为教师,要有远大的理想,正确认识师德,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考虑,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现在我们讲 师德,不是搞形式,不是走过场,我们要实实在在加强自身素 养,提高和完善师德,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水 平,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

关键词:教师;弘扬;师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作为教师,应该对教师有一个正确、清醒的认识。 从事任何工作的人, 都要讲求职业道德,而教师道德,应该是其中最为崇高神圣的一种,这是由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的。作为教师,要有远大的理想,正确认识师德,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考虑,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现在我们讲师德,不是搞形式,不是走过场,我们要实实在在加强自身素养,提高和完善师德,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水平,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

一、献身教育,在实践中升华人生价值,是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的内在动力

“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 教师的工作本质就决定了教师的职业特点、 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教师要宽容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对于本职的工作充满热爱之情,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淡泊名利,爱岗敬业,勤奋学习,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不断地升华自己的人生价值。

\

 
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的根本

古语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又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社会对教师的根本要求,也是师德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 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不追名逐利,不虚伪,不浮躁,用行动让学生相信校 园是一片净土,教师是一群品德高尚的人。因为教师的工作是特殊的,面对的是追求未来美好梦想的未成年人,所以教师言谈举止对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为人师”四个字,是人们对师德精练的概括。 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做好教师的表率作用。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一些传统的道德原则、价值观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崩溃。教师在学校对学生所做的德育工作会在很大程度上被社会的负面影响所抵消。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更为重要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教学育人关键在于育人。 教师在学校里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学生,学生会在不经意之间会把从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语言行为习惯流露出来。 教师要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胜任教育这一职业,只有品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取得卓越成就。 教师要严于律己,拥有宽广的胸怀,处处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学习中关爱他们,帮助他们,教师用行动来树立自己的形象,让学生愿意学习,热爱学习,进而推动学生素养的 全面提高。

“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担负着教育教学这一光荣而又伟大的任务,我国的未来发展就靠教育来完成人才的积累。教师不仅要有知识的储备,而且要有远大的志向,为人师表,牢固树立为学生未来发展而奋斗的理念,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高自身师德修养, 在默默无闻的岗位上努力拼搏,用自己的爱心呵护好每一位学生,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天性,信任学生是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的重要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 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又是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就会摔碎,就不复存在。”学生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教师热爱学生,关注他们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这是对自己工作的负责,也是对一个家庭的未来负责。学生都是充满个性思想的个体,他们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这是很平常的事,教师要善待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呵护他们的心灵发展,让他们从心底里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

教师面对的每一名学生对未来都充满着憧憬, 他们渴望成功,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尊重学生的天性,引导学生的发展,才能真正地让教育起到更好的效果。教师要信任学生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才能与学生更好地沟通与交流。在平等和睦的环境下,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一起发展,进而教师真正地做到潜心立德树人。

\
 
四、因材施教,教书育人,是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的最基本要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重在育人。面对个性差异,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深入地理解, 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喜欢学校,热爱学习。 教师要具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拓宽思路,针对学生特点,结合家庭环境背景,研究学生的发展状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师以身作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思想上改变他们的面貌,培养有道德,有理想, 有责任担当的文明公民。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教师只有深刻地理解师德内涵,才能充分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意义。在教育创新实践之中,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才能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未来的主力 军做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J].人民教育,2008(18).
[2]余清训.初中德育教育创新研究[J].时代教育,2012(4).

《铸教师魂塑未来人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415/2019041504521630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686.html
本文标签: 教师 ,弘扬 ,师德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