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面对新的研究生教育发展形势,阐述了江苏科技大学在国内外研究生生源结构、管理责任、培养质量和跨文化适应方面所做的改革实践工作,分析了该系列工作与电子信息学院所开设的全英文通信课程间的相互促进与影响,并以此为据对研究生教学培养模式进行了总结与探索。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全英文课程
本文引用格式:解志斌 , 颜培玉 , 田雨波 , 等 . 国内与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培养模式比较与思考——以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2):141-144.
Comparison and Consideration on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Mode of domestic and Oversea Postgraduate Students
——Take the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XIE Zhibin, YAn Peiyu, TIAn Yubo, WAnG Biao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Jiangsu)
Abstract: Postgraduate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and improving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is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Facing the new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e paper expounds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work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erms of the prospective student structure,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training quality and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domestic and oversea graduates, analyzes the mutual promotion and influence between English teaching communication courses, and summarizes and explores the postgraduate teaching and training mode.
Keywords: graduate education; oversea student education; English teaching course
一 引言
自 1978 年正式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日趋完善。截止 2011 年,共培养 280 万余研究生,所培养的博硕士研究生已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骨干力量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随着 2016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教外〔2016〕46 号)[1], 来华研究生留学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与新的教育教学需求。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 年来华留学人数已超过 49 万人,中国已成为第三大留学目的地国 [2]。然而,众所周知,与国内研究生严格把关的招考遴选制度不同,以往对来华留学生的考核准入机制相对宽松,导致来华留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加之各高校不尽相同的教学培养管理制度导致了诸多培养问题乃至社会问题 [3-4]。
面对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态势,2020 年 7月 29 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进行了深入学习与讨论,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5]。与此次会议精神不谋而合,为了有效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江苏科技大学近年来在国内外研究生生源结构、管理责任、培养质量和跨文化适应方面也做出了诸多努力。
二 生源结构方面
生源结构是影响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关键因素, 对比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生招收生源可以发现,国内不同地区研究生生源水平相对均衡,而国外不同地区来华留学研究生生源水平有较大差异。为此,有必要对所招收研究生生源的动态变化做出预判并进行适时调整。以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招收生源为例,国内研究生早期以江苏省生源为主,外省份生源为辅;近年来,江苏省周边省份生源数量有逐年扩大趋势。与之相比,早期来华留学研究生生源与国内大部分院校相近,即以非洲生源为主;近年来,学院来华留学研究生生源结构有所改变,来华留学研究生生源以南亚、非洲和欧洲等地区为主, 且各地区基本趋于均衡。
由国内生源结构变化趋势分析可知,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学院学科影响力的提升,以及对生源培养措施的主动调整,使得国内研究生在招生方面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国际招生方面,学院依托学科优势,历年来招生情况良好。然而,为尽快顺应近年来留学生培养需求发展趋势,学校学院在完善招生考核体系、改善生源状况方面仍然做出一定调整,从常规申请留学材料与归口实审申请者学历材料两方面入手,主动对招收生源进行了调整,优化了生源结构。以学院国内研究生全英文课程《Modern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和来华留学研究生全英文课程《Modern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system》为例进行跟踪可以发现,通过主动改善国内、国际生源结构,两门课程在教学管理与培养层面获得了更具活力的探索空间;通过合理利用生源结构差异性也可以有效推进两门课程各项教学过程的开展与实施,实现不同地域生源间受教基础及学习过程的优势互补。
三 管理责任方面
研究生工作的管理责任主要可以分为日常指导管理责任与教学管理责任,二者对国内研究生与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教学培养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常管理责任主要包括科研指导管理与后勤生活管理, 明晰的日常管理责任可以保证在读研究生顺利开展日常科研工作,获得稳定的学习生活支撑条件, 也使得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可以在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战略部署需求条件下进行有效布局与发展。相应地,合理的教学管理责任则可以对在校研究生实施科学的教学与培养,以保证高校所采取的教学培养模式符合当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的发展需求。
就日常管理责任而言,其中国内研究生日常科研指导管理责任方面,学院遵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 年)》,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6]。对于来华留学研究生,在遵循研究生基本指导管理责任的原则下, 为其配备具有丰富国外留学经历的国内教师或外籍教师作为日常科研指导管理主要责任人,并由国际学院进行来华留学研究生日常科研工作的督导管理。日常后勤生活管理责任方面,针对国内研究生的日常后勤生活管理已经形成了明确的管理工作模式。且由于适应本土体系培养模式,国内研究生与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及负责后勤生活管理的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模式。而由于来华留学生生源结构的复杂性及各国培养模式差异,沟通与管理难度较大, 尤其针对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后期生活管理责任划分目前仍处于后段磨合期, 学校与学院在此项工作的布局仍需要进一步遴选更为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该项工作。又由于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成长环境不同, 可以在政府的指引下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后勤生活管理工作, 并逐步加入到留学生奖学金资助体系中 [3]。
就教学管理责任方面,针对国内研究生实施了研究生院与归口学院两级管理。该方式与国内高校管理模式基本相同,研究生院负责教学工作顶层规划、设计与发布,以及部分学业指导工作的管理。学院承担了主要的教学任务、学业指导及日常学习管理责任。以学院国内研究生全英文课程《Modern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为例,任课教师为主要教学责任人,指导教师承担一定程度的监督和督促责任。对于来华留学研究生,国际学院负责了部分教学工作的部署、运行与管理。与国内研究生管理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国际学院还承担了主要的学情监督管理工作,这一举措有利于来华留学研究生了解我国学习模式与尊师重教的教育传统,有效地促进了来华留学研究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相应地,学院主要负责制定教学计划、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日常教学与学业指导。以学院来华留学研究生全英文课程《Modern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system》为例,任课教师不仅为主要施教人,同时也需要配合国际学院、指导教师完成学情管理工作,共同完成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基础学习,使其顺利过渡到下一步的学习与研究阶段。也由于国际学院在学情监管方面工作的有效介入,在《Modern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system》授课过程中,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了明显提升,对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的参与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四 培养质量方面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 [7]。逐年扩大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体现了我国对高素质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但在扩招背景下如何保障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决定研究生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此时,对于高校而言,设定合理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实施有效的课程教学计划安排是提升高校办学层次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从既定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分析可知,学院所培养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型全日制研究生,要求其经过系统性学习后应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毕业后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科研、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相应地, 所培养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全日制来华留学研究生, 要求其经过系统性学习后应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最新发展和研究趋势,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研究、技术管理和教学。除此以外,对国内研究生、来华留学研究生都提出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对比可知,二者培养目标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毕业后的达成目标,即:经过系统性学习后国内研究生应能够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科研、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而来华留学研究生应能够独立从事研究、技术管理和教学工作。
为了保证上述培养目标的有效实施与达成,针对信息与通信领域的教学内容,学院为国内研究生和来华留学研究生采取单独授课模式(可以开设单独授课,也与学院具有较好的招生规模直接相关)。但是,为了促进交流与协作,在课堂实验与课外实践的共性环节鼓励同堂化管理,该措施有利于国内研究生和来华留学研究生在自主学习、课外讨论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分析可以发现,国内研究生全英文课程《Modern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和来华留学研究生全英文课程《Modern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system》通过采取单独授课模式,避免了国内研究生与来华留学研究生在受教基础、学习方式和课堂互动等各方面所存在的课堂教学管理差异,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施教效果。此外,由于来华留学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与国内研究生有一定差异,且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具体教学管理环节需要对二者的课程内容进行有甄别的分类施教。经对毕业生的就业、升学和社会口碑等几方面进行调研可知,单独授课与分类施教模式可以保障课程教学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有效支撑了培养目标的达成。
五 跨文化适应性方面
跨文化适应主要是指当交际者面对陌生文化环境带来的压力时,可以不断作出自我调整,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最终形成跨文化认同的过程。就该方面而言,国内研究生面临的是如何养成良好的国际视野,以及如何以跨文化身份适应未来可能面临的陌生文化环境所带来的挑战。近年来,学院通过面向国内研究生的一系列全英文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加之日常科研工作的需要,跨文化认知能力已经有较好的达成。相应地,对于有着学生和外国旅居者双重身份的来华留学研究生而言 [8], 尽管也面临如何融入新文化和新环境等实际问题, 但与来华留学本科生却有着显著不同。具体而言, 根据近年来文化认同度调研数据 [9],以及对学院来华留学研究生的教学和指导过程观察发现,其在求学和生活心态层面更为成熟,对未来学习和生活的目标也更为明确,大部分学生希望可以获得进入更高平台的学习机会,具有更为迫切地融入国内学习与生活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虽同样处于国际化培养管理的“特殊”模式,但并未呈现明显的“孤独” 或“优越”两个极端 [10],反而对我国有更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仍 以 国 内 研 究 生 全 英 文 课 程《Modern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和来华留学研究生全英文课程《Modern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system》为例,尽管两门课程在理论教学方面采取了单独授课模式,但在安排的共性自主学习环节和课外讨论中,国内研究生和来华留学研究生可以实现良好的互动与交流。经观察发现,这与二者在课下拥有共同的学习空间有着紧密联系。通过课下与国内研究生的学习交流和导师的指导管理,以及来华留学研究生相对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得学院来华留学研究生均能很好地适应国内学习生活环境,并获得令其较为满意的学习成果。可以说,本学院近五年培养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在日常教学管理与培养方面均呈现了相对较好的跨文化适应性。
六 结语
本文对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国内外研究生生源结构、管理责任、培养质量和跨文化适应方面采取的工作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通过对国内研究生与来华留学研究生两门全英文通信课程教学培养模式的对比与分析,发现二者在教学培养过程中收获了一些有益的方式方法,但也仍然需要在施教方法和培养模式方面做持续改进,总结如下:
存在问题 1:当今国内研究生学习能力较强, 一般都具有较好的书面英语与规范性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但受教学方式与日常口语交流能力的限制, 多为教师单向施教,缺乏主动交流。相对而言,来华留学研究生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但由于各国高等教育水平差异较大,导致与国内研究生同堂施教仍较为困难,无法形成优势互补。
解决办法:为国内研究生营造积极、开放的全英文教学环境,鼓励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参与随堂互动环节。同时,通过与来华留学研究生的课外教学互动, 使国内研究生的课内学习氛围与活跃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感染与改善。然而,对基础相对薄弱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则需要进行学前学情分析,在招生规模相匹配的条件下开展更为循序渐进的单独理论教学。
存在问题 2: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国内研究生教学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国家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已基本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各方面教学工作也已逐步重回轨道。而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在线远程教学、课业活动的能效评价等教学环节仍面临挑战。
解决办法:国内研究生教育继续贯彻中央和教育部的指示精神,进一步主动提升研究生的日常教学与科研质量。针对来华留学研究生,应逐步厘清新态势条件下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尽快调整教学工作模式,更加着力加强配套线上课程资源建设, 并有效提高教师在线教学能力,以应对现有教学情况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 [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s7068/201608/ t20160811_274679.html.
[2]2018 年来华留学统计 [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 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3]彭喆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18, 31(06): 45-49.
[4]张中元 . 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 2019, 6(91): 248-249.
[5]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EB/OL].http://www. gov.cn/xinwen/2020-07/29/content_5531011.htm.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EB/OL].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7]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 革 发 展 的 意 见 [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 s7065/202009/t20200921_489271.html.
[8]文雯 , 刘金青 , 胡蝶 , 等 .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J]. 复旦教育论坛 , 2014, 12(05): 50-57.
[9]庄媛 , 张富宾 , 佘顾雨 . 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度调查研究—— 以镇江市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 2020, 7(35): 186- 189+196.
[10]樊海龙 . 尊重多元文化提升趋同管理——来华留学生管理问题的探索及思考 [J]. 智库时代 , 2020(14): 128-1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