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随着中国民航运输业的高速发展,机务维修行业正处在重要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对机务专业的教学评价直接关系到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质量,影响行业未来发展。本文剖析了高职院校机务专业传统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初步建立了机务专业教学评价新体系,并通过实践数据验证了该套教学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为高职院校机务专业的教学评价提供方向与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务专业;教学评价;评价指标
本文引用格式:周元 , 汤翠翠 . 高职院校机务专业教学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3):117-12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eaching Evaluation of aircraft Maintenanc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ZHOU Yuan,TANG Cuicui(Zhejiang Communication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the aircraft maintenance industry is at an important stage.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of aircraft maintenanc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ng quality of aircraft maintenance talents and affect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e problems whichexist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evaluation of aircraft maintenanc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alyzed, targeted solutions is proposed and a new system of teaching evaluation of aircraft maintenance major is established initially. Through the preliminary practic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s verified. Meanwhile, direction and reference are provided for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ircraft maintenance;teaching evaluation;evaluation index
一 引言
近年来,航空需求快速增长,中国民航运输业发展剧增。2018 年民航旅客量达 6.1 亿人次,10 年来民航旅客需求年华增速达 14%。机务维修行业正处在重要发展时期,航空企业对机务人员需求的日益剧增,愈来愈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创办相关专业及专业群。截止目前,全国开设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高职院校由 2016 年的 58 家发展到 2020 年的 116 家 [1]。
而且相当部分的职业院校本身具备 CCAR-147 机构培训资质,或与具备 CCAR-147 资质的航空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在校机务专业学生,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基本技能培训证书》,并将该证书作为施行“双证书制度”内容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行业未来的发展,而高素质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离不开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当前机务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建设, 而如何建立一套系统的教学评价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 机务专业传统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企业走访和调研分析发现,职业院校培养的应届毕业生在入职后仍要进行为期 3-6 个月不等的脱产技能培训。应届毕业生并没有达到企业要求的水平,还需要岗前“深造”。这一举措极大地消耗公司人力资源,增加了企业用人成本。究其原因, 是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缺失,也是机务专业传统教学评价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可以概况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 评价内容没有及时跟进行业发展
高职院校机务专业的教学评价中,其中一部分来源于题库的考核。教师授课主要是参考教材的知识点和内容,缺乏对行业动态的关注和对行业发展的敏感性,教学评价内容沿用以往的资料,没有及时更新,与时俱进。
(二) 评价形式缺乏多维度、过于单一
教学评价是反馈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手段。在院校的教学评价中,存在“拿来主义”,将企业培训中的笔试考试题库,直接用于专业教学的课程考核, 重点考核知识点掌握情况,客观题居多,考核形式过于单一。同时,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以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为主,教学评价缺乏多维度、多样化,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 评价缺乏对学生能力目标的考查
飞机由多种、复杂、精密的系统组成,如燃油系统、液压系统、电源系统、起落架系统和操纵系统等。机务类专业不仅专业课程数量众多,而且都维修技术民航规章 维修执照类别有效期十分重要和关键,不同课程间知识内容交叉关联程度高,难度系数较大,其知识内容对于今后岗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关注点多在于学生对概念、内涵、原理的记忆与理解,而对于知识的应用实践操作较少,工学教学联系不深,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能力目标的考查。
(四) 评价缺乏对职业素养、行业规章的考查
目前,某些高职院校的机务专业仍采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如考查学生学风、课堂考勤等方面的内容,后续逐渐增加了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劳动教育等相关内容。然而,关于学生的职业素质、机务作风的培养,行业规章、红线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没有或很少纳入到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中。虽然在专业课程中有关于课程思政的部分教育知识,但是缺乏明确的考查标准和有效的评价手段。
三 构建机务专业教学评价新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推进专业课程新方案的全面落实,保证专业课程新评价的有效实施, 有助于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是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而机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产品,其质量是评价院校培养成败的关键。要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总目标,需要以行业发展、社会需求、岗位要求为导向,结合院校具体实践, 在机务专业的教学中,构建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系统的教学评价新体系。一方面,针对传统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在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指标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初步构建机务专业教学评价体系。
(一) 及时更新考试题库,更新行业新技术技能
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在第一时间内,紧跟行业步伐,充分利用企业实践锻炼机会,对于民航新规、咨询通告、新技术技能的应用等,及时更新、培训和学习,将行业中现行的新技术、新知识带回院校, 引入课堂。在教学评价中,及时跟进行业发展动态, 密切关注民航维修执照考试大纲要求,及时更新相关专业课程的考试题库。
譬如,2020 年 7 月,交通运输部颁布《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也称 CCAR-66R3 法规),该法规对于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的知识结构和模块做了重大调整 [2],具体变化如表 1 所示。同时, 该法规中对于民航维修英语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评价,需在第一时间内,紧跟行业步伐,及时更新评价知识体系和内容。

(二) 增加口试等多样化评价形式
客观题具有形式简单、内容概括性高、知识点覆盖面广等特点,是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是否掌握的有效手段。但在评价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理解,或关联知识点的融汇贯通,仅依靠单一形式的客观题是不够的。在确保客观题的题量足够覆盖知识点目标的同时,可以增加口试的形成性考核,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问答的方式,全面、综合地考查学生对飞机结构、飞机系统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三) 增加形成性能力评价方式
为了更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实现应届毕业生与公司岗位的精准对接,对学生的形成性能力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理论的知识点目标,模拟不同工作场景,设置飞机系统中常出现的故障点,发布小组排故任务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完成整个排故任务过程中, 综合考察学生查询手册的准确度和熟悉程度、团队交流和分工协作的配合度、故障分析的逻辑推理和判断的准确性、实践操作能力与配合的默契程度等等。除了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之外,增加形成性考核的权重比例,更加多维度地、多方面综合、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整个过程的综合考量,使评价结果更有说服力。
(四) 增加职业素养评价指标
关于《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修订送审稿)》的说明一文中指出 [3],要进一步加强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资质建设,深入落实“放管服” 工作要求,规范维修人员、尤其是航空器放行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水平。由此可见,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职院校的课程学习区别于行业岗位培训,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是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院校教学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重视课程思政的育人工作,将职业素养、行业规章、工匠精神等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纳入教学评价体系的指标中,并对素质目标的评价标准进一步细化。
另一方面,为了更加全面、综合地评价教学效果, 依照民航法规指示,通过某高校近 5 年毕业生的调研数据分析,参照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结果 [4-5], 结合上述改革的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指标和具体项目,构建高职院校机务专业教学评价新体系,将教学评价指标概括为三个部分:知识基础、实操综合和职业素养,如下表 2 所示。

知识基础可以通过课堂回答问题、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评价;实操能力可以通过完成典型的实操任务、排故任务和口试成绩打分;职业素养包括守时、诚实守信、按卡操作、遵守规章制度、自主学习能力、自信心的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工作作风习惯等。教师可以结合行业需求和岗位要求,根据教学实践, 选择相适应的评价指标,构建具备机务专业特色、教学课程特点的一套教学评价体系 [6-8]。
四 初步实践与分析
为了验证上述构建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教师综合机务专业教学评价指标,在传统教学评价的基础上,除了平时作业成绩、期末卷面成绩的评价, 还引入了口试考核和实操考核, 针对机务专业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进行了初步实践,具体实践与分析如下。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 17 级和 18 级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学生,分别为行政教学班 1 班和融合教学班, 共 65 人。其中,对照组为 17 级的行政教学 1 班,共有 41 人。试验组为 18 级的融合教学班,共有 24 人。
(二) 实践方法
试验组教学评价对于理实一体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如《飞机结构与机械系统》《发动机结构与维修》《空气动力学基础与飞行原理》,其课程的教学评价在传统教学评价的基础上, 增加了师生面对面的口试考核和飞机部件拆装的实操考核。知识基础的量化指标还是客观题为主,采用更新的题库,进行随堂测验,布置平时作业等等;实操综合的量化指标为某项实操任务的考核得分,包括手册查询是否准确高效,部件拆装步骤是否正确,有无漏装,工卡填写是否规范,工量具的使用是否正确等等。
对照组教学评价沿用传统模式,以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为主。理论课主要采用传统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同时也有部分实操项目的教师示范和演练,但是实操练习以操练为主,其实操结果不计入课程的最终评价成绩。
(三) 结果分析
通过初步实践,结果显示,在专业课程《飞机结构与机械系统》《发动机结构与维修》《空气动力学基础与飞行原理》的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后, 试验组的专业课程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如图 1 所示。

同时,为了从反映新评价标准下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情况是否与成绩提升相对应,客观地评价学生质量水平,以企业要求为导向,根据实习单位反馈的情况,将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表现评定为 5 个等级,
……
四 初步实践与分析
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两个班级的实习表现如图 2 所示。从图 2 中可以看出,试验组学生的实习表现在良好以上的百分比为100%,高于对照组90.24%的良好率,试验组的优秀率 75% 优于对照组的优秀率 68.29%。该数据与图 1 中的课程评价成绩的评价吻合一致。

因此,通过初步实践与分析,试验组的课程成绩与实习表现一致,新构建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机务专业学生的综合成绩和工作单位对其岗位技能的认可度上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该套教学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五 结语
从教学的课程成绩和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来看, 机务专业教学评价新体系对于教学效果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构建的教学评价新体系仍存在不足:(1)该种教学评价新体系仅做了两届毕业生的对比试验,样本数量不足, 可能存在数据统计上的偏差;(2)试验组的学生仅是部分专业课程开展了初步的教学评价实践,对于评价体系的实施仍有待完善;(3)学生定岗实习表现的评定,仍带有部分的主观色彩,尚不能综合反映学生的质量水平,在教学评价上还需要考虑其他考核形式的补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结果 [EB/ OL].http://www.zjchina.org/mspMajorIndexAction.fo,2020-01- 17/2020-10-16.
[2]中国民用航空局 . 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 66R3)[Z].2020.
[3]中国民用航空局 . 关于《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修订送审稿)》的说明 [Z].2005.
[4]蔡舒妤 , 卢翔 . 新形势下航空维修人才培养需求调研分析 [J]. 民航学报 ,2020,4(05): 128-132.
[5]林 崇 德 . 中 国 学 生 核 心 素 养 研 究 [J]. 心 理 与 行 为 研究 ,2017,15(02):145-154.
[6]陈毓夔 . 民航机务维修现状及应对 [J]. 管理学家 ,2019,(05):146- 147.
[7]丁晓贤 . 民航机务维修人员培养与培训探讨 [J]. 长江丛刊 ,2018,(33):130.
[8]黄 超 . 探 讨 机 务 执 行 力 与 团 队 管 理 方 法 [J]. 中 国 航班 ,2020,(04):1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