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三位一体”理念在《食品生产质量管理》教学中的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20 10:38: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大力推行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专业课课程思政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核心课程《食品生产质量管理》为例,围绕课程大纲细化教学目标,挖掘育人元素,优化教学方式,探索育人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的路径,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研究内容总结实施效果及学生反馈意见,提出教学反思意见,以期在每一轮教学中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提升。同时,也能为本专业其他课程提供教学改革的经验。

关键词:食品生产质量管理;三位一体;育人元素;课程思政;融合

本文引用格式:吴兰兰 , 谭强来 , 吕淑秋 .“三位一体”理念在《食品生产质量管理》教学中的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3):113-116.

Exploration of “Three-in-One” Education Concept in the Teaching of Food Prod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WU Lanlan, TAN Qianglai, LV Shuqiu(Xiamen Medical College, Xiamen Fujian )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igorously promo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link of teaching reform. Taking the core course “Food Prod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ajor as an example, refined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round the syllabus, excavated the education elements, optimized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explored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the education elements into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achiev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teaching, ability training  and value shaping. The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and feedback, 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each round of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provide teaching reform experience for  other courses of this major.

Keywords: Food Prod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three-in-one” education concept; educational elem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ntegration

一 引言

2016 年 12 月 7 日至 8 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近年来,教育部根据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发布了多部提升课堂思政教育的意见,旨在提升人才培养体系及培养能力,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4]。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旨在培养食品质量监管及食品企业质量管理等应用型人才。面对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社会现状,该专业学生们肩负着守卫食品安全防线的重要职责。《食品生产质量管理》为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程, 其主要内容涵盖质量管理基本理论、方法、体系的建立等。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如何让学生掌握知识外,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 为广大人民群众严把食品质量关,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有机结合, 此乃教学设计的重点 [2]。

二 《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课程定位

《食品生产质量管理》为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食品生产统筹管理、食品检测规划管理、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等业务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责任心,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依据“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利用好专业课的教学渠道以实现提升育人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融合。本课程大纲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教学目标细化为设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人文目标三个方面:

(一) 知识目标
质量管理的概念;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质量检验的方法及判定方式;各质量管理体系原理、应用及融合。

(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观全局,能够运用质量管理方法控制生产现场, 预防食品安全问题及事故的发生;培养学生设计抽样检验方案,完成质量检验技术,分析产品质量, 提出处置方案的能力;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现场数据波动并提出预防措施的能力。

(三) 素质人文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工作,遵纪守法,高尚的职业道德及浓厚的爱国情怀;具备食品安全的风险意识、质量管理的基本意识及探索、创新的工作精神; 团队协作、集体为先的友爱精神。

通过细化每个知识模块的教学目标,将素质人文目标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巧妙融合,使学生在掌握课本的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其精神层次也得到提升。

三 《食品生产质量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课程内容的特点是理论逻辑性、综合性较强;实践性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知识点多,内容抽象 [5]。其课程特点导致在传统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5-7]:

(一) 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此教学方法缺乏与学生互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往往造成掌握不够扎实的问题;趣味性较低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无法高度集中。

(二) 前后课程连接不够紧密
该课程知识的应用离不开与工艺原理、检测技能、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等知识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课本知识的传授,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串联,容易造成在实际应用中脱节,无法分析关键问题,提出有力的解决方案。

(三) 实践难度较大
单纯依靠课程的教学及学校资源,很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转换;缺乏实践,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上将是纸上谈兵,不利于学生在将来就业从事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的相关岗位。

(四) 知识与思政元素教育脱离
传统教学中更注重知识点的输入,思政元素的发掘及与知识的融合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接受度上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从而使得素质人文目标的实现大打折扣。

鉴于教学中存在以上问题,为使课程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秉承内容够用原则,精选知识点;丰富教学方式并充分系统地挖掘蕴含的育人元素;以期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食品安全防护卫士。

四 课程设计

(一) 课程内容的选取
《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课程中知识点较多,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其主要依据是国家标准,标准随着生活水平及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更新,而教材的更新往往跟不上变化,因此教学内容要点需紧随国家法律标准的脚步。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选择对将来学生择业有利、有用的知识点,进行内容优化, 更有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因此,在选取相关知识时,遵循必须够用、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 [8],分别为质量管理概述、质量管理方法、质量管理体系。三个模块涵盖的教学内容如表 1。

\
 
(二) 挖掘课程育人元素
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专业课占据半壁江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20 工作要点》中提出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2]。专业课程中蕴含较多显性和隐性思政元素,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融入,在潜移默化中有利于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较强的社会责任心,为大众谋福利、谋幸福的爱国情操 [9]。

食品安全是现今社会的重大民生热点之一,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主要由于从业者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的缺乏、管理不规范等因素造成的。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树立从业者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践行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 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1]。

教学过程中,发掘知识点中的育人元素,传授知识点的同时通过背后故事或食品安全事件的正反案例将育人目标传递给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朱兰质量螺旋等产品质量形成规律的知识点, 强调了从顾客角度出发衡量质量,则蕴含了以人民大众需求为主要目标,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政元素;5S 现场质量管理办法可通过故事方式介绍其发展历程及企业现场管理案例,让学生看到持之以恒的品质所带来的美好局面及小细节产生的大影响,以激励学生爱岗敬业、细心负责,树立较强的责任心及职业素养。

挖掘思政元素后, 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之中,学生即掌握专业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尤为重要。

(三) 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本课程传统教学中, 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课堂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学生热情不高,无法学以致用,且育人元素的融入效果较差甚至与知识点剥离,使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使用,增加课程趣味性、互动性,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

课程教学准备过程中,首先剖析各模块知识点内容所蕴含的育人元素,确定素质人文目标,大量筛选传递载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分组协作、与学习通线上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10-14] 进行包装塑造,以期能够更好地将知识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

\

 
1 以 PDCA 循环为例,教学设计主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及从中汲取的价值目标,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学设计当中适当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也能及时发现教学路径是否合适,学生是否掌握以便及时补充。教学中先以线上微课及案例引导,再通过任务下派,让学生以 PDCA 循环模式完成实验设计与制作,即实现与其他课程的连接,又能够使学生明白具体应用。最后回归课堂进行总结、探讨。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让学生自我检阅知识的掌握与融汇,发现不足,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情况下,善于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亦得到提升。并在这样的课堂中体会不断总结探索、提升产品品质后带来的成就感。

教学模式在一门课中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在质量管理体系教学中,与合作企业相互交流的教学方式,更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且身处企业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加强校企合作亦是该课程的部分知识难点解决的路径之一。

五 课程教学反思

(一) 提升自身素养

课程将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问卷等主客观相结合的形式检查教学成效,遵循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产出为导向”的理念,对日后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5-17]:

教学即教与学的过程,学不仅指学生学,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在授课准备过程中,首先保证专业基础知识储备充足,敏锐捕捉前沿信息;其次丰富自身人文素养,紧抓时事热点,深入探索知识背后的故事;同时应深入学习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如此在授课过程,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传递正能量,传授正确的知识,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18]。

(二) 打破传统教学思维
传统教学一般严格按照教材思路,按部就班, 缺乏章节,知识点及课程之间的联系,容易造成学生“学而不会用”,因此,教学过程中打破教材束缚, 初步建立模块化教学,同时增强模块内知识点之间、模块间知识点、与其他课程知识点间的联动性,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此外,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思政课与专业课相脱离的局面,将课堂充分利用,将专业教育与育人要求巧妙地融合,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 [19],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 线上线下多元结合
充分利用课堂有限时间,调动学生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教学中,以“热门案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分组讨论”增强学生互动与配合; 通过“问题引导”“任务驱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发散思维;从而提升知识掌握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价值观的升华。

然而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吸收到内容也各有差异,因此,课下时间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通线上资源(视频、课件、作业、讨论、参考文献、标准等),查缺补漏、拓展知识。

(四) 突出过程考核,注重能力及德育培养
期末以笔试成绩、课堂考勤、作业等作为考核依据过于片面,无法体现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平时成绩考核过程中,增加分组讨论、结果汇报、课堂活跃度、分组竞赛等指标考核,全面考察学生掌握及应用情况,且以分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克服惰性。通过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积极向上,永攀高峰的学习热情,亦能带动未来学生从事工作的积极主动,力争上游的精神。

六 结语与展望

教育部大力推行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共同完成育人目标。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设计需要不断的尝试探索中才能找到最佳契合点 [20]。本文初步探索《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课程中思政元素、及其与知识点的融入载体及展现形式,以形成性考核结果及教学成效评价作为衡量标准,并在日后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以期培养拥有爱国情怀、爱岗敬业、专业知识及技能扎实、思维活跃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晶 , 胡浩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12 月 7 日至 8 日在 北 京 召 开 [OL]. 新 华 社 ,(2016-12-08).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20 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EB]. 教高司函〔2020〕1 号 ,(2020-2-20).
[3]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 教 高〔2020〕3 号 ,(2020-6-1). 
[4]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 [EB]. 教党〔2017〕62 号 ,(2017-12-07). 
[5]何定芬 , 张泽凌 , 张瑞娟 . 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在食品质量管理课程中的应用探索——以茶叶为例 [J]. 福建茶叶 , 2020,42(5):211-212.
[6]刘洋 , 赖虹 , 王新惠 , 等 .“食品质量管理”的教学体系研究 [J]. 农产品加工 , 2019,(3):102-103.
[7]张路遥 , 韩梅 , 黄玥 , 等 . 基于《食品质量管理》课程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J]. 食品工业 ,2020,41(2):242-245.
[8]贾才华 , 张宾佳 , 牛猛 , 等 .“食品品质管理”教学方法的探讨[J]. 农产品加工 , 2018, 467(21):94-95.
[9]郑玉巧 , 吴苍 . 基于课程思政的”全面质量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J]. 甘肃高师学报 , 2020,25(2):88-90.
[10]马海军 , 朱娟娟 .《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 , 2018, (41):121-122.
[11]谢 兆 辉 , 焦 德 杰 , 李 学 贵 , 等 . 穿 石 于 滴 水 , 润 物 在 无声—— 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J]. 生命的化学 ,2020,40(05):782-788.
[12]梁鹏 , 张华丹 , 林贤明 .《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46(16):290-295.
[13]余有贵 , 王放银 , 伍强 , 等 . 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中把好”三道关”——以《酿酒工艺学》为例 [J]. 高教学刊 , 2019,(4):194-196.
[14]蒋自鹏 . 分析化学混合式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的探究 [J]. 广东化工 , 2019, 47(10):172-173.
[15]原克波 , 王琢 , 孙丽萍 , 等 . 案例教学法在《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J]. 教育现代化 , 2019,6(75):89-91.
[16]陈晓姣 . 职业教育高职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配位化合物”的思政教学为例 [J]. 化学教育 , 2020,41(8):77-81.
[17]沈冰 , 马婷婷 , 李 扬 . 新形势下高职食品类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路径初探 ——以”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课程为例 [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9,12(6):131-134.
[18]熊野娟 , 姚虹 , 丁勇 . 基于移动学习平台形成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以 GMP 实务与安全生产课程为例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2019,12(6):131-134.
[19]于丹 . 将“课程思政”引入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堂的初步探索 [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16(08):186-187.
[20]陶玉芳 . 融合问题思考——”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专业课实践教学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几点思考 [J]. 教育教学论坛 , 2019,(52):50-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5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