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研究选取潮洲市 142 名幼儿教师为被试,使用《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和 MBI-eS 量表为研究工具,通过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并以专业发展的视角探讨了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倦怠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职业认同中的角色价值观和职业行为倾向对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以上研究结果为潮州市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职业倦怠;专业发展
本文引用格式:徐青 .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以广东省潮州市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6):189-192.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Job Burno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ake Chao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XU Qing(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Guangdong)
Abstract: The study selected 142 preschool teachers in Chaozhou as subjects, using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Scale” and the MBI-ES scale as research tools to conduct survey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job burnout is explored through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Role values and occupational behavior tendencies in professional identity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job burnout.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pproach of preschool teachers in Chaozhou.
Keywords: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job burnou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工作状态及其稳定性直接关系着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幼儿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知以及相应的职业情感都是影响其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等问题成为众多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焦点。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其对自身职业的认知及情感、期望、价值观等,具体包括四个子维度: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职业价值观以及职业归属感 [1]。
有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会影响他们如何利用资源解决困境,以及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经验、动机、效能感、承诺和工作满意度 [2-3]。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日益增强的高期望,以及幼教职业普遍偏低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使得幼儿教师队伍存在着较高的职业压力,从而引发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职业倦怠是个体在怀疑职业价值和自身工作能力时所产生的一种耗竭状态 (Schaufeli,Leiter,& Maslach, 2009),包括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 [4]。职业倦怠感强的教师在工作上会产生积极性下降,情绪处于衰竭状态,失去对人的兴趣和关怀,待人冷漠消极,以及较低水平的成就感,工作动力不足,对于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评价低等表现。因此, 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水平是衡量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状况的不容忽视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主要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广东省潮洲市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倦怠感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研究结果对该市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 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潮洲市 6 所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共 152 名,有效样本 142 名。其中 25 岁 以 下 幼 教 67 人(47.5%),26-30 岁 51 人(35.7%),31-35 岁 13 人(9.1%),36 岁以上 11 人(7.7%); 公办园幼师 74 人(52.4), 民办园幼师 68人(47.6);已婚 56 人(39.2%),未婚 86(60.8%)。
(二) 研究工具
1.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测量
本研究使用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问卷改编自魏淑华的《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在文字表述上使其更符合幼儿教师的情况。量表共 18 题目,四个子维度包括: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该量表为 Likert 5 点计分方式,从“完全不符合” 到“完全符合” 分别记为 1-5 分, 得分越高就代表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水平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Alpha 系数在本次研究中为 0.930。
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测量
本研究采用Maslach 在 1981 年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即 MBI-eS 量表,以往研究已证实该量表信效度较高。为了更符合我国幼儿教师的表达语境,在使用前对该量表的文字表述做了一些调整。该量表共包含 22 个题项,三个子维度分别为: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量表采用Likert 7 级评分, 有 9 个题项为反向计分题。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越高,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水平也就越高。本研究中,MBI-eS 量表的 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 0.914,说明该量表信度较高。
3.自编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从正式被试中选取 10 名幼儿教师,采用自编的半结构化访谈提纲,通过网络电话的方式对其进行访谈,补充了解被试在专业发展中的现状和困境。
(三) 数据处理
使用 SPSS25.0 统计软件,通过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潮州市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及职业倦怠感现状的调查结果从表 1 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及其四维度的平均得分均大于 4,职业价值观得分最高, 得分最低的是角色价值观维度。职业倦怠感及其三个子维度平均得分均低于 4,得分最高的是个人成就感,非人性化得分最低。
(二) 潮州市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倦怠感的相关分析
对潮州市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总分、职业倦怠感总分以及二者各维度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由表 2 可知,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总分及其各维度与职业倦怠感总分及各维度均表现出显著负相关,且均达到 0.01 水平的显著性。
(三) 潮州市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对职业倦怠感的回归分析
由相关分析可以看出,潮州市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其职业倦怠感显著负相关,为了进一步探究二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以职业认同感为预测变量,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做回归分析,具体结果详见表 3。由表 3 可知 R2 0.446,说明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可以预测职业倦怠水平,解释了职业倦怠44.6% 的变化原因,回归模型通过 f 检(f=112.721, P<0.001),说明职业认同感对职业倦怠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且 Beta 值为 -0.668,说明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对其职业倦怠水平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越强其职业倦怠水平越低。
为了进一步探究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各维度对其职业倦怠水平的影响,以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职业价值观以及职业归属感得分为自变量, 因变量为职业倦怠总得分,做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4 所示:以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四个维度为自变量, 以其职业倦怠为因变量,做逐步回归,结果显示:角色价值观维度和职业行为倾向维度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水平,且可以共同解释职业倦怠感46.6% 的变异(R²=0.466)。
具体的回归方程可表示为:职业倦怠 =7.397-0.618× 角色价值观 -0.212× 职业行为倾向,对模型进行 f 检验 (f=60.572,P<0.001),结果表明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水平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对职业倦怠感不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
四 讨论
(一) 潮州市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倦怠感的现状
根据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不管是从整体还是各维度来看,潮州市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均表现出较高水平(M=4.49),且职业倦怠水平普遍偏低(M=2.89)。职业认同四个维度得分平均值为:职业价值观得分最高,其次是职业行为倾向得分,第三位是职业归属感的得分,平均分最低的为角色价值观; 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得分具体表现为个人成就感最高, 其次是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得分最低。结合电话访谈的情况发现,被访的幼儿教师普遍表示“很爱孩子, 觉得是有意义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不后悔自己做了定以及幼儿园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同时这也是造成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大、离职倾向高的重要原因。
(二) 潮州市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倦怠感的关系
通过对潮州市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倦怠感及其二者各个维度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 该市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具体表现为职业认同感的角色价值观维度、职业行为倾向维度、职业价值观维度、职业归属感维度与职业倦怠感的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之间也有着显著负相关关系。显然,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水平越高,其职业倦怠水平也就越低。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5-7]。
为了进一步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以职业认同作为预测变量,职业倦怠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发现职业认同中的角色价值观和职业行为倾向对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能共同解释职业倦怠 46.6% 的变(R²=0.466)。其中,幼儿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是幼儿教师对其“职业角色”重要程度的认识和评价,并以职业角色自居且使用职业角色探寻“自我”的意愿;而幼儿教师表现出完成工作、履行职责所必需的行为即为职业行为倾向,这些行为或许并没有被明确规定,但是却有利于提高幼儿幼儿教师”“觉得自己的工作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觉教师的工作效能。Sach(s2005 年)提出,教师身份“为得幼儿教师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和尊重”。
这说明目前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们越来越能接纳和认同自己的职业,能够看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已较为充分地意识到幼儿教育工作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展以及对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和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政策导向以及整个社会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是分不开的。但在访谈中同样也发现,幼儿教师收入偏低、进修培训机会偏少、与家长沟通不良、职称评教师提供了一个框架,使他们能够构建自己的想法, 即如何成为、如何行动以及如何理解自己的工作和 在社会中的地位”[8],教师依据其“职业角色”对自 身的职业经历进行解读和诠释。
这说明当他们能把 “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角色内化为自我认知的重要部分和自我评价的重要依据时,那么在职业内和工作中能够增强职业角色价值感的内容便可以成为提升 幼儿教师自我价值感的重要源泉,自我价值感的提升会带来更为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能有效预防和缓解工作中的压力所产生的懈怠感。而当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能够更为投入地完成各种工作和任务,更积极地履行职业责任,随着工作投入和工作效能的提升,其消极的工作情绪和职业倦怠感会更少出现。
五 结论与建议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年幼的学龄前儿童,此时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师更容易在工作中产生焦虑、抑郁、冷漠、烦躁等负面的情绪状态,这不仅会极大的影响师幼关系,也会对幼儿心理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幼儿园虐童等个别负性事件的发生,都是幼儿教师长期处于过高的压力状态,在高水平的工作倦怠感下做出的极端行为。这些事件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提醒我们,目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现象了。
另外, 还有研究发现,职业倦怠会降低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导致较高水平的离职倾向,而这将非常不利于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 [9]。在职业倦怠的众多影响因素中,职业认同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揭示了潮州市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之间负向的相关关系和预测作用。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降低职业倦怠的重要策略,也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 一 ) 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增加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
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是动态的,并通过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之间的互动不断重建(Chiou, 2007;Chiou&Gau,2009)[10-11], 提升职业认同感是现实可行的。潮州市属于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 教师工资水平整体偏低。已有研究证实,经济收入的提高有助于职业认同感的提高 [12],家长、园方以及社会普遍对幼教职业的接受与尊重,会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感,增加其作为幼儿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而较低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直接影响其生活和工作满意度,更容易导致倦怠感的产生,也会增加幼儿教师的离职风险。
(二) 提升社会对幼教职业的专业认可度,增强其专业发展动机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抽取的潮州市幼儿教师中有 30% 的人认为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存在误解, 对其职业的专业性认可程度普遍较低。目前仍有不少人认为幼儿教师做的就是带孩子的工作,只要有耐心有爱心就可以胜任。这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幼儿教师专业性的不理解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职业认同度和专业发展动机。所以在全社会逐渐重视幼儿教育的同时,应相应的加强对幼教职业专业性和职业价值的宣传,帮助民众真正理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提升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鞭策幼儿教师在专业上不断完善,增强自身用职业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动机。
(三) 培养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意识,增强其教学效能感
幼儿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影响其专业发展的关键内源性因素,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 , 较高的教学效能感水平有助于建立起健全的职业概念和专业信心 , 同时也有利于幼儿教师确立正确的专业发展方向。在遇到职业困境时,教学效能感强的教师更能积极应对,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专业发展动机越强。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培养他们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是达到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长远目的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魏淑华 .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 [D]. 西南大学,2008.
[2]Day, C. School reform and transitions in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and ident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2,37(8):677–692.
[3]Gu, Q., & Day, C.. Teachers’resilience: A necessary condition f or e f f ectiveness[ J] .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7,23(8):1302-1316.
[4]Schaufeli,W.B.,Leiter,M.P., & Maslach,C.Burnout:35 Year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J].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 Ieee,2009,38(4):4-18.
[5]王钢 , 苏志强 , 张大均 . 幼儿教师胜任力和职业压力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 : 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的作用 [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6):622-630.
[6]李旭 .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领悟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D]. 河北师范大学 ,2018.
[7]张鑫.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职业认同和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12.
[8]Sachs,J.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Learning to be a teacher[J]. Connecting policy and practice: Challeng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2005:5-21.
[9]伍明辉, 杨仕进. 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调适策略[J]. 社会心理科学 ,2007, 6:94-99.
[10]Chiou, Y.-H. The narrative inquiry of an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identity[J]. Bulletin of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2007,29:1–34.
[11]Chiou, Y.-H., & Gau, J.-T.. Becoming an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The narrative inquiry of teacher identity[J]. Journal of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9,28:155–176.
[12]宋广文 , 魏淑华 . 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分析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22(1):80-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