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为了紧跟广电行业的发展,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教育要求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积极探索专业建设思路,在国内同类专业中率先启动了面向融合媒体领域的转型升级,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创业创新多个方面展开进行探索与实践,加强了专业内涵建设, 提升了优势专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新工科;广播电视工程;工程教育认证
本文引用格式:史惠 , 章化冰 , 温怀疆 . 面向新工科的广播电视工程优势专业建设及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5):100-1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uperior Majors and Improvement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Radio and Television Engineering for New EngineeringSHI Hui, ZHANG Huabing, WEN Huaijiang(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Zhejiang, Hangzhou Zhejiang)
Abstract: In order to keep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industry, adapt to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quirements for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goals in the context of new engineering, the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Engineering major of Zhejiang Media College actively explore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deas. Our major takes the lead inlaunching transformation towards the convergent media field among similar majors in China. Also,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have carried out in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content, methods, relevant resources,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nd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It strengthens the professional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enhances the superior major core competitiveness.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一 引言
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工程专业于 2003 年设立,浙江省最早建设的广电技术类本科专业,2004 年与国家广电总局合作创办了“中广信息网络工程学院”,联合打造了传媒行业拔尖人才培养机制“中广班”,2007 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12 年、 2016 年成为省“十二五”“十三五”优势专业,2019年获批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依托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广电技术)”和省“十三五”一流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B 类)”,建有浙江省影视媒体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广电总局媒体智能传播技术研究室、省级广电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视听媒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广电通信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构建了产教融合的融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已累计培养 2000 余名本科生,为全国各级广播电视台、企事业单位等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传媒技术人才。
二 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已经不是采、编、播、存、管那么简单,以“融合媒体、智慧广电”为特征的传媒产业革命正在发生。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4K 超高清视频、5G 通信、云计算与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逐渐渗入到广播电视领域,使得广播电视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视听艺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愈加明显。
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 [1-2], 而传统的广播电视专业建设已不能适应新工科的工程教育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十二五”期间,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 2017 年本科专业自评以及专家评估中发现,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创新以及实践教学等各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不能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建设改革的需求,因此不断探索面向新工科的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建设和改革,对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优势专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 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的主要措施
(一) 面向国家广电发展战略需求,深化专业建设新内涵
为了适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紧跟媒体融合技术的发展,实现新工科特色技术人才培养,本专业在国内同类专业中率先启动了从广播电视向融合媒体领域的转型升级,扩大了专业内涵, 拓展了专业外延,旨在培养面向融合媒体领域的具有一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为广播电视等媒体影视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 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理念 [3-5],重新合理确定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明确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将毕业要求分解落实到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同时,邀请广播电视行业的学者和专家,修订课程体系。明确每门课程的具体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支持毕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最终完成了广播电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同时,增加了《摄影与灯光技术》等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优化计算机学科课程,减少电子类相关课程。增加了《云计算基础与应用》《机器学习》《虚拟现实》《数据分析与应用》等课程,构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应用型广电技术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进一步明确了每门课程对毕业要求十二项指标点的支撑情况,构建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能力的关联矩阵图,如图 2 所示,实现了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全覆盖。
(二) 梳理知识体系架构,更新教学内容,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构建基于课程群的基层教学组织,整合了广播电视工程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架构。明确每门课的先修课程和后修课程,梳理每门课程的大纲,确保了知识体系架构完整、知识点衔接、无交叉重复。
接轨广电数字化、IP 化、云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紧跟融合媒体行业对广播电视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新和完善了教学内容。如,在《视听媒体技术概论》课程引入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内容; 在《数字电视中心技术》课程引入了 4K 超高清视频技术、HDR 技术、演播室 IP 系统架构等内容;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课程引入了光纤到户 FttH、广电 5G 传输技术等内容。同时,编撰并新出版了省“十三五”新形态教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技术与工程实践》(第二版)以及《融媒体技术》。
以“金课”建设为抓手,深化课程建设及改革, 探索“互联网 +”教学模式,加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切实提升课堂质量。建成《多讯道导播虚拟仿真实验》国家级金课 1 项,《大学物理》《NGB 网络技术与工程》等省级金课 5 项。
(三) 开展在线课程建设,推进“互联网 +”教学形态
以媒体工程学院的课程群建设为契机,组织教师参加“互联网 + 教学”相关内容的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及多种互联网教学手段。同时,积极开展在线课程建设,使用在线课程进行教学,打造“金课”。承担了《NGB 网络技术与工程》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NGB 网络技术与工程》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项目,《媒体互动短视频在线教学课堂》校级教学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项目等,着实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打造国内一流专业实践平台
结合国家广电行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特点,近三年已累计投入实践平台建设经费 3000 多万元。以“广电通信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影视媒体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广电总局智能传播技术研究室”的建设为依托,先后建设了“数字视频技术实验室”“宽带通信网络实验室”“超高清视频质量检测技术实验室 [6]”“舞台灯光音响技术实验室 [7]”“4K 电竞综合演播室 [8]”等,如图 3 所示,打造了国内领先的实践条件和行业领先的实践应用基地,为广播电视工程优势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先进的科研与实践教学环境。
基于实验室的改扩建,完成了《数字电视原理》《视频测量技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指导书修订编写工作。同时,承担了《多讯道导播虚拟仿真实验》《基于 SDN 的全台网 IP 信号调度虚拟仿真实验》等 7 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技术的研究,以及通过共建实验室、共建课程的方式进行联合人才培养。为了打造“中广班”特色品牌, 培养面向融合媒体时代的媒体技术人才,与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省市县各级广播电视等媒体单位深度对接。
目前,共建浙江省广播电视服务公司、浙江省广播电视工程公司等校外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19 个、实验室 3 个、课程 5 门,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19 项,切实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良好的校企协同育人培养管道。
以“强基础、重实践、求创新”和“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实践教学理念,重构了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9]。提高了集中性实践教学的学分,且覆盖到每个学期(含 3 个短学期),实践课程和内容前后衔接、逐级推进,如图 4 所示。实践教学着重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六)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创新创业育人体系,提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依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竞赛等各项赛事等活动平台,围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以团队为基础进行,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管理,建立学生科技创新、学科竞赛新机制,营造了浓厚的学术科技氛围,取得了良好的实效, 并形成了一系列品牌活动。
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和学科竞赛等。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6 项,省级一等奖 41 项、二等奖 90 项。指导学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 23 项,外观专利 3 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3 篇,其中《广电 FttH 融合网络设计与实现》获2018 年浙江省广播电视科技创新项目“金潮奖”科技论文类二等奖。
四 结 束 语
围绕新工科背景下对广播电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在分析和梳理专业建设不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专业建设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 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 项,基本形成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媒体融合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除了文中所述,也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也都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同时,学校也高度重视省级优势专业的建设,对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建设给予了很多政策倾斜,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陆国栋 , 李拓宇 . 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2017(03): 20-26.
[2]张伟光 , 李金龙 , 邢进 , 等 . 新工科理念下化工原理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J]. 化工时刊 , 2018, 32(09):57-59.
[3]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 .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S].2015.
[4]苏海佳 , 张婷 , 刘骥翔 , 等 . 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化工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J]. 北京教育 ( 高教 ),2019(05):42-44.
[5]吴文娟 , 杨定宇 , 程科 , 等 . 工程专业认证在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应用探索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40):156-157.
[6]徐垚 , 史惠 . 超高清视频质量检测技术实验室建设与分析 [J]. 电视技术 ,2019,43(05):103-107+120.
[7]徐垚 , 姜燕冰 . 面向产业需求的舞台灯光音响技术实验室的设计与建设 [J]. 电声技术 ,2020,44(02):11-17+27.
[8]姜晓蓉 . 国内高校首家 ! 浙江传媒学院 4K 电竞综合演播室正式启用 [EB/OL].
[9]徐垚 , 方步青 . 新工科背景下传媒类工程人才短学期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 2019,6(62):17-20.教育现代化·2021 年 4 月第 35 期 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