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大学生具有学习自主性是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保证。SPOC 环境下的“基础”课教学,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142 名学生“基础” 课线上教学的资料,发现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可以实施优化教学内容,激励学习兴趣;强化能力培养,激活学习能力;细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方式等策略,帮助大学生提升 SPOC 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自主性。
关键词:SPOC 环境;学习自主性;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龚萱 .SPOC 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策略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5):120-124.
Research on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utonomy in SPOC Environment——Take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as an ExampleGONG Xuan(School of Marxism,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lear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well. SPOC ring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courses, different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utonomy in terms of learning attitude, learning ability and learn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142 students’ online teaching data of “basic” course during the new crown epidemic,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in students’ learning autonomy. Therefore, we can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stimulate the learning interest,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raining, activate the learning ability, refine the teaching methods, stimulate the learning methods and other strategie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 the learning autonom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under SPOC environment.
Keywords: SPOC environment; learning autonomy; strategy
一 引言
SPOC(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即 “ 小 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以其自主化、个性化、跨时间、跨空间的优势,较为普遍地运用于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高校课堂教学之中。SPOC 具有小规模、开放性、学习内容广泛充分、学习空间不受限制、学习评价动态化的特点,使大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空间等方面自主而丰富。因此,在SPOC 环境下,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习成效的实现就成为关键问题。
学习自主性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的主动意识,是一种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具有学习自主性,将对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大学学习的专业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特点,要求大学生更加突出自主学习的精神。大学生应充分利用校园中各种促进学习的有利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取得学习的进步。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运用 SPOC 进行“基础”课教学是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必然结果。借助 SPOC 教学的优势,激发大学生学习“基础”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为有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 SPOC 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要求
SPOC 教学模式按照课前学生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完成预习作业,实现知识的传递;课上答疑解惑、师生互动、小组协作探究、接受测试与评价,实现知识的内化;课后巩固提升,实现知识的应用 [2] 的教学流程展开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就具体课程而言,SPOC 环境下的“基础”课教学,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一) 学习态度的自主性
学习态度是指个人对学习以及学习的相关情境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 [3]。这种心理倾向包括个人对学习的价值认知、情感表达和行为倾向三个维度。SPOC 环境下“基础”课的学习,自主的学习态度是首要的因素。在价值认知维度上,自主的学习态度要求大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具有认同感。“基础”课是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它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大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到学习“基础”课对自己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进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在情感表达维度上,自主的学习态度要求大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具有兴趣感。大学生应当对“基础”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情感倾向, 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对课程学习产生兴趣盎然的情感体验。在行为倾向维度上,自主的学习态度要求大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具有自律感。大学生应当在“基础”课学习过程中排除各种干扰, 积极主动地承担学习责任,不低落学习信心,不动摇学习意志,不间断学习过程。
(二) 学习能力的自主性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其学习任务,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步骤和策略,对其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管理、调节和监控,从而实现学习目标的能力。SPOC 环境下的“基础”课学习,需要大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是学习目标的自主设计能力。大学生应根据“基础”课整体的及各章节的教学目标,明确自己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做到学习上的有的放矢。二是学习过程的自主管理能力。
大学生应在“基础”课学习中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反思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三是学习成效的自我评价能力。大学生通过对“基础”课学习的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四是理论知识的自我转化能力。大学生能够把“基础” 课中所学到的涉及人生、道德、法治方面的理论融会贯通,并转化到与其学习目标相一致的方向上。
(三) 学习方式的自主性
学习方式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是实现学习成果的重要支撑。SPOC 环境下的“基础”课学习,需要大学生具备自主的学习方式。一是互动的学习方式。大学生在“基础”课学习中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以勤思、善问的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提高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和有效性。二是实践的学习方式。大学生在“基础”课学习中,通过积极参与讨论、演讲、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加强对课程知识的体验,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三是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大学生在“基础”课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分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
三 SPOC 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表现
SPOC 教学环境对大学生发挥学习自主性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笔者借助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担任 2019级两个课堂共 142 名学生“基础”课线上教学的资料, 分析 SPOC 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表现, 为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提供依据。
(一) 自主学习态度的表现
整体上看,142 名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疫情期间,“基础”课的教学在超星平台上进行。从教学结束后的最终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 对于 57 个学习任务点,142 名学生的学习总次数是 18631 次,人均 131.2 次。应该说,大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认同感较高。对于一年级大学生而言, 大学是其人生发展的新阶段。面对生活环境、学习状况、社会活动、人际关系和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新变化,他们迫切需要得到帮助和引导,力求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契合并满足了一年级大学生的需要。“基础”课以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为主线,紧密结合大学生在成长成才中遇到的人生思考、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修养和法律困惑等现实性、实践性问题加以引导和帮助,受到大学生的认可和喜爱。正因为如此,大学生愿意主动进行“基础”课的学习,并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可见,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是激发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前提。
(二) 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能学”的状态。大学生“能学”的状态越好,其自主学习能力就越强。发生学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最为基本的内部条件是自我意识。个体具备完整的自我意识,就能有意识地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完全有能力调节、控制和监督自己的学习活动。
从两个课堂的学生综合成绩分布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他们能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 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同时,我们也发现 39.44% 的学生的综合成绩不够理想,反映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大学生应有的水平。这些学生共同的问题在于缺乏学习能动性,不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缺乏学习有效性,不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状态;缺乏相对独立性,不能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由此可见,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强,其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自主学习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关键因素。
(三) 自主学习方式的表现
合作互动、实践创新和发现探究等学习方式是大学生适应 SPOC 教学环境而应具备的自主学习方式。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参与主题讨论和小组协作完成抗疫微视频作为衡量学生有效运用自主学习方式的指标。从两个课堂参与主题讨论次数排列前 10 的学生情况来看,课堂 1 的学生参与讨论次数明显少于课堂 2 的学生,整体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情况较差。这一结果反映出部分学生不能适应线上教学对互动学习的要求,依然局限于个体的、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满足 SPOC 教学环境对于掌握主动的、合作的学习方式的需求,不具备大学生应有的学习自主性。
学生围绕相关主题自制微视频并进行展示是笔者在“基础”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有效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剧、导演、演员、拍摄等都由学生自己担任。通过这种形式,将主题内容由微视频呈现出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协作能力。疫情期间的微视频制作主题是“抗击疫情——最令我感动的人或事”,要求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展现武汉人民的抗疫风采。
学生 8 ~ 10 人一组, 在小组负责人的带领下,根据主题要求,按照收集素材——编写脚本——合作拍摄——剪辑制作—— 课堂展示的流程,完成整个微视频制作、展示的学习任务。从课堂展示后,小组之间相互评分的结果来看,内容独特、主题鲜明、视频清晰、组员参与度高的作品得分高,互动、创新、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些小组中得到明确的运用,小组成员的学习自主性得到极大的发挥。由此可见,自主学习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必要条件。
四 SPOC 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升策略
SPOC 教学环境要求大学生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因此,帮助大学生提升学习自主性,特别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自主性,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 优化教学内容,激励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是提升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条件。就 SPOC 环境下的“基础”课而言,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能够激励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 的学习自主性。问题导向的教学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听课带着问题、思考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就能提升其思维自觉和方法自觉。
首先,将教材重难点、学生关注点和社会热点提炼为教学问题,并制作成相关 视频放于线上,让学生进行课前学习。经过提炼后 的教学内容既有系统性,也有针对性;既立足于教材, 又贴近学生和社会实际,能够吸引和调动学生的学 习欲望。其次,在线下课堂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解决问题。由于教学问题的设计既是对教材内容的 聚焦和拓展,又是对教材内容的生活化转化,这种 “再造”的教学内容能够回应大学生所关注的理论难点、社会热点、思想疑点问题,引起他们解惑的兴趣, 引发他们更多的思考,从而实现自主探究,自主学 习的目的。
(二) 强化能力培养,激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关键因素。要激活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能力,必须强化对他们的能力培养,特别是理论思辨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而言,理论思辨能力,就是大学生思考有关理论问题时能做到条理清楚,说理明白。培养大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首先要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出发点。“需要及得到实现的需要及其实现方式产生的新需要,是人活动的根本动因,是社会前进源泉”[5]。
“00 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理论功底不深,思想政治层次、道德认识水平有限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不能从抽象理论入手, 而要结合学生的接受水平,把党的创新理论变得接地气,易于学生接受。其次,要及时把党的创新理论引进线下课堂,坚持课堂正确方向性,保持课程时效性,让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时看到自己的成长机会和发展方向,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突破口。再次,要用党的创新理论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方法论,在获取多种信息之后,有能力辩证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在辩证与讨论中,去“思”去“想”,使课程充实丰富、学生素质提升。
批判性思维实际上就是遵循一定的原理和标准对已经存在的思想、观念、行为等各种事物进行分析、评价 , 并做出准确的是非判断 [6]。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接受正确的理论,认识错误的思想观念并克服偏激的思想情绪。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 将传统的记忆型教学转变为思维型教学,实现从知识的灌输上升为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习惯的养成的教学目标。
其次,要充实教学方法,通过典型案例讲授、撰写小论文、组织演讲比赛和辩论会等形式, 把教学过程变成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过程。再次,要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鼓励大学生坚持独立思维,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保证思维的深刻性,不断提高批判思维能力。第四,要培养大学生敢于批判和否定错误的精神。鼓励大学生对于错误的思想观念大胆质疑 , 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大胆批判和否定,有效提高批判思维的质量。
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高校对学生培养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首先要拓宽教学途径,针对每个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尝试个性化教学,不断激励学生的成长自信。其次,要注重实践育人,通过组织学生志愿服务、义务支教、社会调查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倡导并促进学生在互帮互助、文明有礼、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方面得到提升。再次,鼓励学习创新,引导学生真正相信马克思主义以及我党通过实践得来的创新理论,把 “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 用理论指导自身问题的解决。
(三) 细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很大的关联性,教师不断细化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增强学习自主性。
SPOC 教学环境提倡学生在“比较中学、交流中学、阅读中学、思考中学”,将传统以“教”为主的模式翻转为以“学”为主的模式,促使学生完成由“被动灌输”到“ 主动学习”的转化 [7]。因此,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适时对学生的不正确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意识地规避和矫正;有效利用反馈信息,收集有关学习数据,洞悉教学对学生产生的效果,给学生人为制造适度的紧迫感,以增强其学习自觉性。
线下教学是 SPOC 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在“基础”课线下课堂中应秉持主体性、实践性和渗透性原则,细化、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一是启发性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启发、讨论启发、案例启发等形式, 启发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评价、论证,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价值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是激励性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需求激励、兴趣激励和情感激励的方式,实现以需促学、以趣激学和以情催学的目的。三是互动性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换位互动、研讨互动、情境互动、拓展互动等方式, 实现师生之间的彼此尊重、宽容和坦诚,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四是自主性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式、自主实践式、自我激励式等方式,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提升学习自主性 [8]。
SPOC 教学的有效运行需要大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自主性,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又为 SPOC 环境的优化提供了支撑。因此,只有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SPOC 教学才能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丽华 . 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探究 [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5,12:43.
[2]黄健锋. 基于SPOC 的智慧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 教学与管理, 2017,12:74-76.
[3]邹为民 .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态度调查研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34-35.
[4]本书编写组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7.
[5]周文章 . 狡黠的心灵—主体认识图式概论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87.
[6]吴坚 . 批判性思维:逻辑革命 [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0.
[7]张丹丹 .SPOC 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研究 [D]. 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7:44-45.[8]余玉花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218-2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