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某本科高校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17 16:40: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作为高等教育“三驾马车”之一,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根据南京某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 Logit 模型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仅有半数大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已经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或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的学生较少。性别、年级、专业选择依据、专业满意度、职业发展方向认知、职业规划重要性认知、职业规划知识认知对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上述研究成果对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王雪梅,刘超 .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某本科高校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21,8(40):188-192.

The Analyses of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under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 Based on Certain university of NanjingWANG Xuemei,LIU Chao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Jiangsu)

Abstract: As one of the three troikas in higher educatio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has expanded in terms of scale, and the number of graduates has grown. Th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must be enforced.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the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in certain university   of Nanjing, this paper carried out a descriptive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found that  most  students could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career planning. However, only half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 relevant knowledge of  career planning,  and fewer students have made career plans or taken career assessment tests. Gender, grade, basis of major selection, major satisfaction, cognition of career direction, cognition of importance of  career planning and knowledge level of  career planning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Keywords: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influence factors

一 引言

早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2003 年,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中外合作办学活动进行了指导性规范,形成了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基本框架 [1]。自此,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显著增强,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 2019 年底,全国除西藏、宁夏以外的 29 个内地省市中已有 600 余所高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达到2238 个。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每年招生超过 15万人,在校生超过 60 万人,毕业生人数超过 200 万 [2]。随着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加突出 [3]。根据人职匹配理论, 大学生在即将告别校园、走向社会时,既要正确认识自身性格、兴趣爱好以及能力等,又要积极掌握相关职业信息,在综合比较分析自身因素与职业因素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身特点、能充分发挥自身才能的职业。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无法全面正确审视自己,缺少对就业的理性思考以及对就业环境的了解,难以真正实现人职匹配。在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意愿和行为的基础上进行,还需要理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文以南京某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在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认知、意愿和行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从而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
 
二 研究设计

(一) 问卷设计
确定研究主题和思路后,作者对学校就业指导老师、辅导员和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同时结合甘寿国、班兰美、姜明伦、夏天和孟祥敏的研究成果设计调查问卷 [4-8],对南京某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发出问卷 3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274 份,有效问卷率为 91%。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基本信息,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意愿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行为等四部分。

(二) 研究方法
在对调查问卷进行回收整理的基础上,本文采用 Stata14.0 对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一方面对样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知、意愿与行为进行描述性分析;另一方面采用 Logit 模型分析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三) 样本特征
从样本基本情况分析来看,就性别而言,男生比重为 59.5%,女生比重为 40.5%;就年级而言,大二和大一学生较多,比重分别达到 46.0% 和 27.8%;就学生身份而言,大学担任过学生干部的比重为17.5%。除此之外,样本中 35.4% 的学生有过兼职或实习经历。

三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动态、渐进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了解大学生认知水平、参与意愿和具体行为尤为重要,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一) 职业生涯规划认知分析
表 1 展示了被调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认知水平。50.7% 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33.9% 的大学生认为“ 非常重要”,可见大部分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约半数被调查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表示“了解”或“非常了解”,35.4% 的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还有 12.0% 的学生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在进一步问到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主要来源时,学生回答较多的分别是“与父母谈论工作问题” 和“学校的相关课程和讲座”,仅占被调查学生的一半左右,这也说明学校需要进一步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普及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
 
在问到是否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有帮助时, 82.5% 的学生明确表示有帮助,其中 31.0% 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在问到是否有必要对在校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帮助时,79.2% 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就业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有着较大需求。

在问到是否知道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时,仅有43.8% 的学生回答知道,这说明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作为职业规划的有力工具还未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

(二) 职业生涯规划意愿分析
被调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参与意愿如表 2 所示。58.0%的学生表示需要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7.0% 的学生表示不需要,还有 33.9% 的学生没有明确需要。另外,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需要程度与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是显著正相关的,这说明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学生往往也会认为不需要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这一点在访谈中也有所体现。

当进一步问到希望接受何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时,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了“举办职业规划讲座”和“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还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在学校网站开通职业规划测评系统”。学校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参与意愿,56.6% 的学生表示“ 愿意” 或“ 非常愿意” 参与,34.3% 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参与意愿,还有 9.2% 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参与,这部分学生与认为不需要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学生类似,都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
 
(三) 职业生涯规划行为分析
被调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体行为如表 3 所示。在问到是否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时,尽管有43.8% 的学生知道职业生涯规划测评(表 1),但仅有17.2% 的学生表示进行过。在问到是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46.7% 的学生回答“是”,少于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学生比重,说明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

\
 
四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分析

(一) 模型设定
本部分主要分析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被解释变量为大学生是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应被设置为虚拟变量。根据其取值特点,本文采用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二元Logit 模型,模型基本形式如下:
式(1)中 p 表示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概率; y 为被解释变量,也是二元虚拟变量,“1”代表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0”代表未制定;xk 表示各种可能影响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y 是变量 xk 的线性组合,即:
(2) 式(2)中 βk 表示第 k 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βk 为正表示第 k 个因素对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正向影响,βk 为负表示第 k 个因素对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负向影响。整理式(1)并带入式(2)可得到以几率比表示的 Logit 模型:式(3)中 β0 为常数项,ε 为随机误差项。

(二) 变量选取
参考已有相关理论和文献,本文选择性别、年级、兼职或实习经历、学生身份、专业满意度、专
业选择依据、职业发展方向认知、职业规划重要性认知、职业规划知识认知等 9 个可能的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各个解释变量的取值说明和描述性统计如表 4 所示。

\
 
(三) 结果与分析
本文采用 Stata14.0 对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将所有变量引入式( 3 )进行 Logit 回归,得到模型Ⅰ;然后根据所有解释变量的 P 值,剔除掉不显著的变量,得到模型Ⅱ,模型估计结果如表 5 所示。两个模型的 Pseudo R 2 分别为 0.460 和 0.455, Wald 统计量分别为 156.630 和 157.690, 且均在1% 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模型拟合优度较好。注:***、**、* 分别表示 1%、5% 和 10% 的显著性水平。

\
 
结果显示,两个模型中性别变量的系数为负且均在 10% 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性别是影响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因素,并且与男生相比,女生更倾向于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受传统思想影响, 社会赋予女性的角色更多,在就业市场上男性可能具有优势,而女性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得更多发展机会,需要尽早为职业发展做好规划。

对于年级变量,与大一学生比,大二和更高年级学生更倾向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且年级越高, 影响越大。经过更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高年级学生对自身和未来发展也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更可能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兼职或实习经历变量与学生身份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是否有兼职或实习经历、是否学生干部对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显著影响。

对于专业选择依据变量,其系数在两个模型中为正且均通过了 10% 的显著性检验,表明那些自己选择决定大学专业的学生倾向于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这些学生普遍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对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可能更加积极。
对于专业满意度变量,两个模型中的系数为正且均在 1% 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对所学专业越满意的学生越可能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访谈中对所学专业表示满意的同学普遍在报考之前就已经主动从多种渠道对学校、学院和专业(包括课程设置和就业流向)等相关信息进行了了解 [9],进入大学后对学生生活环境适应较快,对于学习以及未来发展的规划意识都比较强。

从职业发展方向认知变量来看,两个模型中均为正且在 10% 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了解职业发展方向的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能性较大,这部分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较为重视,会主动了解自己、了解行业与岗位要求,也就可能制定出更加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职业规划重要性认知变量,其系数在两个模型中为正且均在 5% 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尽管样本数据中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学生比重要高于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比重,但模型结果显示,那些认为职业规划重要的学生更可能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职业规划知识认知变量,其系数在模型Ⅰ 和模型Ⅱ中为正且分别在 5% 和 1% 的水平上显著, 表明越了解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就越有可能制定科学的、可持续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

五 结论与启示

(一) 结论
本文以南京某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74 名大学生为调查样本,在描述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二元 Logit 模型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为对就业有所帮助,同时有必要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是已经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或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的学生较少;仅有半数大学生表示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并且最主要的来源渠道是父母;58.0% 的学生表示需要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服务,56.6% 的学生表示愿意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计量模型结果显示,性别、年级、专业选择依据、专业满意度、职业发展方向认知、职业规划重要性认知、职业规划知识认知对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显著影响,而是否有兼职或实习经历、是否学生干部对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显著影响。

(二) 启示
基于研究结论,得到如下启示:第一,强化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教育生涯规划理论或当前就业形势等内容;另一方面班主任或辅导员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责任感、学风建设等联系起来 [10],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使学生充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同时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针对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规划教育,例如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可重点进行职业概念、职业理论等基础性教育,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学生可重点加强出国、考研、择业等方面的指导;根据学生特点和诉求进行针对性教育,帮助学生准确定位个人目标,调整好就业期望, 进而制定出科学严谨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一方面建立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教师队伍,同时充分利用不同领域的校外资源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指导,丰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与感悟;另一方面,重视家庭与学校的互动交流,建立学生、家长和学校的长效沟通机制,以学生为中心形成合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王璞,李玲玲 . 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J]. 东南学术,2013(04):242-248.
[2]中国教育在线 . 本科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数据调查报告 [EB/OL]. [2020-07-14]https://www.eol.cn/e_coop/gol/html/report2020/ content.shtml.
[3]陈雅婷 .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J]. 教育教法探讨与实践,2017(10):245.
[4]甘寿国,蔡涛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究——来自广东金融学院的调查报告 [J]. 高教探索,2007(04):121-125.
[5]班兰美,黎志健,张玉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03):460-462.
[6]姜明伦,李战国,颜小芳,等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宁波市 6 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J]. 高教探索,2015(02):110-116.
[7]夏天 . 机电行业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有效性分析 [J]. 教育现代化,2018,5(31):284-286.
[8]孟祥敏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长三角 9 所高校的调研数据 [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04):94- 102.
[9]严新 . 广东省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满意度 [J]. 教育现代化, 2016,6(05):197-198.
[10]王雪梅,刘超 .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 [J]. 管理观察,2020(08):146-147+1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4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