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要保障继续教育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关键在于继续教育的顶层设计,是否遵循能力导向教育理念,确定金融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毕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实施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通过对国内“211”及“985” 等一流高校、应用型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成人高等院校等四类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构建现状的分类梳理,以及我校继续教育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构建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我校应当遵循能力导向教育理念,在确定继续教育金融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的基础上,重构金融课程体系。
关键词:能力导向教育;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柴学武 , 宋浩平 , 窦育民 , 等 . 基于成果导向的继续教育金融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以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21,8(41):114-117.
Continued Restructuring of Education financil Specialty Curriculum System Basedon the Concept of OBE——Take the Continued Education Colleg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CHaI Xuewu, SOng Haoping, DOU Yumin, HUa Ying(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Abstrac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financial professionals’training, the key is to continue the top-level design of education. Whether to follow the OBE concept, determone the training traget of financial talents, design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build the curriclum system, and implement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Through the dometic211 and 985 first-clas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igher vocationl and technical collegesadul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other four types and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al professionals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status of the classification.
As well as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education financial talents training objective and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ion, it is believed that our school should follow the OBE concept andreconstruct the financial curriculum system on the basis of determini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 and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of education finance major.
Keywords: OBE; gultivating goals;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curriculum system
一 引言
作为金融人才培养重要一环的继续教育,应当在不断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的基础上,为新时代金融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而要保障继续教育质量,尤其是保障继续教育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关键在于继续教育金融专业教学的顶层设计,是否遵循能力导向教育理念,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入手,依据金融产业发展及金融职场需求、学校办学定位、学生发展愿景、教职员工期望等确定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设计毕业要求,进而构建课程体系, 实施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
二 能力导向教育的内涵
能力导向教育(OBE)是 Outcome-based Education 的英文名称缩写,也称成果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它是指“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1]。也就是说,一切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课程设计必须围绕如何实现预期目标来进行。所以,“在理念上,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本 ' 的教育哲学;在实践上,是一种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了什么的培养模式”[2],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做到的。
传统金融教学模式是以金融学科为导向,以金融专业教学内容为主导,强调金融学科知识体系的系 统性和完备性,教学设计注重学科发展需要;强调学 习者对金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积累,而在一定 程度上忽略了学习者金融业务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导 致了当前金融人才供求中出现了严重的质量与结构矛 盾。一方面,国内许多金融机构面临适应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应用创新型”专业人才紧缺的状况, “招不到合适人才”;另一方面,每年金融类专业部分毕业生,尤其是继续教育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找不到对口工作”。
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各类 高校在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和金融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无 法契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金融产业发展需求、毕业 生毕业要求,进而导致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出现偏差 所致。因此,遵循 OBE 理念,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入手,抓紧培养能够满足金融产业发展需求 和职场需求,符合毕业要求的多样化、多层次金融人 才,构建相应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 各类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及金融课程体系的构建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活动表现形式和职能地位不断变化,尤其是金融综合化、金融国际化、金融网络化和金融衍生化步伐的不断加快, 金融人才需求呈现出高端化和多样化趋势,这对我国金融高等教育和金融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金融人才培养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更要立足于我国金融产业发展的实际,确立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国际化的金融人才”[3],又要培养专业技能熟练、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创新型专门人才, 同时也要大批量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3]。
基于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人才需求,在对国内各类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梳理的基础上, 我们将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定位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金融课程体系。它以“211”“985”等一流高校的本科生为培养对象,课程体系的构建秉承“基本理论知识够用,注重实际运用与操作技能培养”[4] 的理念。课程体系及内容上突出“语言表达能力、国际商务沟通能力、数据信息处理能力”[4] 三个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注重内涵式人才培养。但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构建依然“遵循学科主流观点,从宏观金融、微观金融和交叉学科三个层次上加以整合”[4] 构建。存在重理论、轻实务的倾向,这表现在宏观、微观以及交叉三个层面上。
宏观层面上强调金融全球化趋势下的通识理论教育,增加了货币金融学和国际金融学等基础课程教学;微观层面上强调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增加了金融经济学、公司金融学、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交叉层面上强调金融数理分析和信息技术及工程方法等的融合,增加了金融工程课程教学内容。
这些都强化了理论教学,弱化了国际结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金融衍生业务交易等实务课程的教学力度。这不仅与快速发展的金融产业不相适应,也与金融传统业务向多元化价值增值型业务的转型不相适应,导致金融教学中课程内容不能及时反映业务创新成果,且理论研究、实务知识、以及实务操作也明显落后于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使得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出现间隙,偏离了“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层次是定位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金融课程体系。它以应用型高等院校本科生为培养对象,金融课程体系的构建秉承“兼顾眼前和长远,较好适应金融业发展变化,侧重金融专业基本技能提炼,明确相关基本理论和知识,做到‘知其所以然’”[5] 理念。课程体系及内容上强调基本技能导向,不追求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考证理论的来龙去脉。但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会计学等公共基础课程奠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外,金融学、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学、投资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国际结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等专业课程的构建依然存在“学科”导向痕迹。
这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及内容不能及时反映金融实务创新的不断变化,进而提炼升华为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依然选择那些理论够肥、技能偏瘦的研究型优秀教材,导致学生厌烦、老师无奈、用人单位抱怨的尴尬局面,大大偏离了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教学。
第三层次是定位于服务金融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金融课程体系。它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金融专业专科生和本科生为培养对象, 遵循“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6] 原则,重构金融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力求反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方向、反映金融专业教学的新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这种秉承“实践要求和岗位需要”[6],不依照“学科”体系构建的金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贴近了岗位需求,淡化了学科特征。但实际教学中,如何做到贴近岗位,淡化学科,避免“全”而“深”的面面俱到,基础理论做到必要、够用为度,却又存在较大的难度。现实中这些职业技术院校的金融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构建更多的是在借鉴各类金融从业人员培训及资格考试使用教材。
第四层次是定位于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金融课程体系。它们以成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各类在职及非在职人员为培养对象,金融课程体系的构建遵循“学用结合”[7] 原则,以在职及非在职人员的知识更新、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克服“大而全”现象, 做到少而精、有针对性,突出能力训练和培养,强化在职及非在职人员的知识更新,进而提高其适应未来生活的职业技能和能力。但实际教学中,由于近十年来缺乏能够实现成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系列教材,成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更多的是直接借用应用型高等院校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金融课程体系,使得成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培养目标无法实现,使得在职及非在职毕业生无法达成学习目标以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进而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通过对上述四类依据培养目标构建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第一层次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实际上是依据传统金融教学模式,遵循学科导向构建的;第二层次的金融课程体系虽然淡化了传统学科导向教学模式的影响,但还是可以发现学科为导向痕迹;第三层次与第四层次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因学校办学定位和生源结构因素,更加切近 OBE 理念。但四类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均忽略了金融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要求, 即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才是构建课程体系的决定因素,这也是当前金融人才供求中出现质量与结构矛盾的主要原因。
四 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构建存在问题
(一) 培养目标构建忽略了学历继续教育市场需求方——在职及非在职人员的需求
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全国最早开展继续教育的院校之一,学历继续教育教学形式可以 分为业余教学、函授教学和远程网络教学三类形式, 其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是业余教 学与函授教学形式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另一类是 远程网络教学形式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
前者“旨在为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具有经济学、金融学理论基础, 能够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对经济金融活动进行综合判 断,并能熟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事金融实务工 作和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8]。后者旨在 “培养具有现代金融理论、经济、管理、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能够开发、设计、综合运用新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创造性地解决金融实务问题,能够在有关政府管理部门、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金融、公司财务以及教学、科研的高素 质复合人才”[9]。
从上述两类培养目标可以发现,二者都充分发挥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科和特色优势,强调金融与科技的融合,突出了数理分析方法、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在金融工作中的应用,体现了西安交通大学金融专业的特点,有别于一般财经类院校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时我们还发现,虽然二者均立足于金融产业发展、用人单位需求、学校的办学定位、学院发展愿景及教职工期望,但却忽略了学历继续教育生源质量不高且持续下降的现实。因此,两类培养目标的设计不仅没有充分体现学历继续教育市场需求方——广大在职及非在职人员的需求,而且处处体现出全日制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痕迹。这可以通过依据两类培养目标构建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得到验证。
(二) 依据培养目标构建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处处彰显着“学科为导向、知识为中心”的痕迹,忽略了毕业要求
依据远程网络教学形式金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也有 24 门课程。其中,公共基础 6 门课程,分别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要、英语 2、英语 3、英语 4、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远程教育学习学;专业基础 8 门程课, 分别为: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投资学、统计学、会计学、VF 及应用; 专业方向 9 门课程,分别为: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央银行学、公司金融、国际结算、国际信贷、信托与租赁、金融期货、保险学和项目评估;最后一门课程为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对依据两类培养目标所构建课程体系的对比,可以发现二者除过公共基础课程及毕业论文(设计)外,在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的构建上处处彰显着“学科为导向、知识为中心”的痕迹, 这与 OBE 理念所倡导的课程体系构建应当以毕业要求, 即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为依据, 与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思想存在很大偏差,对在职及非在职人员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职业技能和素养产生不利影响。
五 完善继续教育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基于我院继续教育金融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前述四类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及金融课程体系的构建状况,我校继续教育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循 OBE 理念, 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协调发展入手,以金融产业发展及职场需求为导向,以“金融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金融实务知识要全面 ,专业技能要熟练,实践能力要增强”为培养目标,明确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进而设计继续教育金融专业毕业要求,关注学生“能获得什么”,据此重构金融课程体系。具体来讲,按照以下思路构建继续教育金融专业课程体系。
1.根据“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实务知识要全面为目标 ,专业技能要熟练,实践能力要增强” 的培养目标,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掌握及应用、个人素质、职业能力、人际能力、在未来岗位上的作为或表现能力等多个方面,对在职及非在职学生进行毕业要求问卷调查,为金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支撑。
2.采用实地调研方式,对省内设立金融专业教学的一流本科院校、技术应用型院校、职业技术院校、以及同类型的继续教育院校的金融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调研,为构建我院金融课程体系提供参照依据。
3.构建金融教学实训内容及案例库,借助实训练习与案例教学,检验在职及非在职人员的学习效果,提升在职及非在职人员的知识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4.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融合实训内容和案例库案例,遵循按照 OBE 理念,重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 . 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1):27-37.
[2]包能胜 . 基于学习结果的(OBE)工程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 [EB/ OL]. 贵州理工学院新闻网 .2014-4-19.
[3]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 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交审议稿)[EB/OL]. https://max.book118. com/html/2017/0129/87352442.shtm.
[4]宋逢明 . 序 [a]. 张国胜 .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5]王家华,许莉 . 金融审计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6]张为群,益智 . 投资银行业务案例实操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7]杨德勇,石英剑 . 投资银行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8]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计划汇编 [Z]. 2014.
[9]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培养方案 [Z]. 20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