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以创业胜任力为导向构建“四层双制”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14 11:25: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当前,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但创业成功率不高,技术创业比例较低。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广受社会关注。本文基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升,构建了“四层双制”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模型,将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实践教学分为认知、技能、实操和特质四个层次,并提出采用“专业导师制 + 创业导师制”的指导方式解决创新和创业两层皮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创业 ; 创业胜任力 ; 四层双制 ; 实践平台

本文引用格式:谢宇奇,唐金湘,刘娟 , 等 . 以创业胜任力为导向构建“四层双制”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J]. 教育现代化 ,2021,8(41):149-152.

To Build a “four-Tier Dual System”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Platform guided by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XIE Yuqi, Tang Jinxiang, LIU Juan, XIaO Fuliu, HU He(College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Baise University, Baise guangxi)

Abstract: Currently,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high entrepreneurial enthusiasm, but the success rate of  entrepreneurship     is not high, and the proportion of technological entrepreneurship is low. How to improve the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from the society. 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competenc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odel of a “four-tier dual system”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platform, and divide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e colleg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platform into four levels: cognition, skills, practice,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oses The “professional mentor system + entrepreneurial mentor system” is adopted to solve the two-layered probl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four-layer double system; practice platform

一 引言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成效,事关我国从效益驱动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转变,事关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中国的早期创业活动指数在 2017 年已经达到 9.9%,高于创新驱动经济体中的英国(8.4%)、瑞典(7.2%)等国家 [1]。

当前,高达 60.8% 的中国民众认为创业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 [2]。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然而,面对波涛汹涌的动态市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仍有两个问题较为突出:一是初创企业存活率有待提高;二是技术创业的比例仍较低,仅为 2.66%,这一比例与排名靠前的澳大利亚(13.1%)、英国(11.27%)和日本(10.58%)等经济体仍有较大差距 [2]。

产生第一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不足,反映的是高校创新创业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而第二个问题则与创新和创业脱节有关,大部分初创者没有在创新的基础上创业,反映的是高校学术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脱节。因此,如何着力提高大学的创业胜任力,解决学术教育和创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 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二 以创业胜任力为导向,构建“四层双制”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模型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 Mc Clelland[3] 提出,认为胜任力是特质、自我形象、动机、态度、价值观、领域知识或任何个人特征,其通过工作中的表现将社会人分为成功者与普通人。gaylen 等人 [4] 于上世纪 90 年代将胜任力概念扩展至创业领域,指出创业胜任力是“创业者识别、预见并有效利用机会的潜力和能力”。Mitchelmore 和Rowley[5] 认为创业胜任力涵盖了与成功创业息息相关的专业能力。可见,创业胜任力是决定创业是否成功的核心能力,不仅强调创业者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还包含在动态环境中识别、选择创业机会,并付出行动进行创业的实践能力。

\
 
胜任力具有鲜明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属性,仅靠课本知识无法培育。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就需要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让学生经受实践的磨砺因此,根据创业胜任力的主要因素,对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进行合理分层,就有利于按层次开发教学模块,监测对应的教学成效。结合现状,我们提出以。创业胜任力为导向,构建“四层双制”的实践育人平台。

“四层”是将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分成认知、技能、特质和实操等四个层次,通过各层次的实践教学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各要素;“双制”是指采用“专业导师制 + 创业导师制”为创业团队提供“创新 + 创业”的联合指导。以创业胜任力为导向的“四层双制”实践平台建设的模型如图:

\
 
三 专业导师制和创业导师制相辅相成,助大学生跨越创新到创业的鸿沟

高等教育除了提供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外,还提供创业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6]。在大学生就业计划分配时代,我国高校无需考虑学生就业,大学生无就业选择权,更谈不上创业。创新创业教育长期处于边缘状态,学术教育单轨发展。这就造成专业导师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极少考虑知识转化和企业孵化,也很少在专业课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胜任力。

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深入发展,以及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高校职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高校不断增强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并通过校企合作,邀请企业家或企业骨干作为校外创业导师。创业导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胜任力,但创业导师难以为学生提供技术研发、产品改进等技术领域的指导。能同时胜任专业教师和创业导师两种角色的师资十分匮乏。

当前,部分高校由于缺乏实践育人机制上的统筹安排,就形成了专业教师和创业教师两层皮的现象,你上你的专业课,我上我的创业课,各自为政,交集不多,十分不利于大学生在创新的基础上创业,十分不利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升。破解这一难题,需要高校强化师资调配的顶层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有机融合,高度衔接,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采用“专业导师制 + 创业导师制” 联合指导的方式,以学生项目团队为共同的指导对象, 为相对成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配备 1 名专业导师制和1 名创业导师。在项目团队指导上,专业导师和创业导师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专业导师主抓创新,在学生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带领项目团队进入开放实验室、研究中心,以及企业研发部门,引导学生开发新技术,打造新产品,鼓励学生申报专利,为初创企业奠定技术优势。创业导师管创业,在传授企业管理知识、政策法规的同时,引导学生依托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进行创业实践。

因为技术路线、创新产品、运营战略密不可分,这就需要专业导师和创业导师沟通协调,形成合力,不断指导创业团队根据市场环境进行相应调整。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团队跨专业组队,在团队中,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可能更擅长技术和产品研发,工商管理、财会等专业背景的学生可能更擅长运营。实践表明,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组成的团队,往往能通过团队内部相互学习,较快速地使得大多数成员都获得知识和技能上的提升。这就形成了“师资互补,成员互补”双互补的态势。

四 分层指导,着力培养大学生创业胜任力

认知层次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企业参观、案例教学、创新创业沙龙、企业家座谈等活动和形式, 提高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认知水平,使其尽快完成从“书本”到“实践”的认知跨越。在创新创业的理论教学体系中,学生一般已经通过书本和课堂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创新创业的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和法规知识。在此基础上,要通过认知层次的实践教学,不断引导大学生关注创新者和技术、技术和产品、产品和企业、企业和创业者等关系的认识, 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进而,促使大学生主动思考如何结合专业学习做一名创新者?参与该层次实践教学的学生,应该是所有大一、大二的学生。由于人数众多,师资有限,该层次的实践教学宜以松散的“大班”教学为主。同时,还可以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通过各类学习兴趣小组、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活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提高该层次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在该层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技术沉迷型”和“模式创新型”学生,并作为项目团队骨干来培养。

技能层次的实践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技术转化、创办初创企业,以及运营企业的相关技能。可以通过各类技术大赛、发明创作比赛、创业计划书大赛、仿真运营比赛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把想法变成产品,把技术变成企业竞争力的技能。进而,促使大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创业?参与该层次实践教学的学生,应该是已经接受了创新创业理论学习,经历过创新创业认知的实践教学后,表现出浓厚创新创业意愿,希望向前再“进一步”的学生。技能层次的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实践平台支撑。

高校除了加强校内资源调配,将各类封闭管理的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中心转变为“开放式”实践平台, 还应该加强和企业的联动,在企业建设“分布式”的实践平台。在校企联动方面,斯坦福大学堪称典范, 十分重视和企业合作,在硅谷搭建了紧密的校企关系, 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告诉他们如何实现技术转移和让 想法变成产品的环境 [7]。

企业是生产实践的主体,不仅有成熟的生产工艺、生产车间,能为大学生提供大 量实践岗位,而且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本身就需要不 断创新,是天然的创新温床。企业的创新部门,直面 市场竞争研发新产品,是技术和市场交流得最紧密的“战场”,无疑是大学生技能层次实践教学的优质资源。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实践平台建到企业 [8-9]。技能层次的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的大力支 持,地方高校要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构建 紧密的校企协同育人关系。

实操层次的实践教学目标是通过项目孵化、运营的实际操作,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包括机会识别的能力、战略规划能力、整合团队内部资源的能力、引入外部资源的能力、团队管理能力、适应动态商业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实操层次的实践教学要促使创业团队主动思考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如何赚到钱使企业存活下去?该层次的指导一方面需要专业教师指导创业团队根据市场调整技术和完善产品, 另一方面需要创业导师指导初创企业运营和引入外部资源。

在实操层次,专业导师和创业导师的合作尤为重要,只有通力合作,才能避免以下两种容易出现的情况: 一是缺乏专业导师指导,项目团队带着有“硬伤”的技术或产品去创业; 二是缺乏创业导师指导,有市场前景的技术和产品被束之高阁,无法转化。为提升实操层次的实践教学效果,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和地方政府、企业的互动, 进一步加强创业产业园、众创空间、大创基地、大学生创业街等“孵化平台”的建设,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更优质的资源。
特质层次的实践教学,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优良的创业者特质。

关于创业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没有标准答案,但普遍认为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冒险精神、乐观自信、渴求成功、执着坚定等性格特征。思想和性格的塑造,是抚摸大学生灵魂的工作, 需要在“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中,促使大学生思考“做一名初创者应具备怎样的性格特质和行为特征”?特质层次的实践教学,可以融入其他层次的实践教学中,例如可以在企业家座谈、案例分析、创新创业竞赛点评等各种实践教学环节渗透创业者特质教育。还可以通过各种素质拓展训练, 帮助大学生养成和强化的这些特质。同时,专业导师和创业导师还需要将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不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就伟业,还要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五 建立“结果导向型”考核评价机制

由于我国将“双创”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时间尚短,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的建设仍相对滞后,尤其是实践教学部分的考核评价仍属探索和初步完善阶段。在操作层面上,部分高校参照学术教育考核评价机制进行管理,以“课时数”“及格率”等传统指标衡量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工作量和教学效果。该做法忽视了学术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巨大差异, 其评价方式仍然是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当成理论课程进行评价,未能体现其“实践”属性,更没有反映出实践教师的教学效果。

相比教学的过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应更多聚焦实践教学的“结果”。围绕“四层双制”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各个教学目标,宜采用“结果导向型”评价的办法对创业实践教师、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进行考核评价, 以驱使教师、创业团队高质量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追求创新创业的“结果”。例如,学生创新产品、学生专利、创新商业模式、大学生创业计划书的质量、创新创业竞赛的结果、初创企业的盈利情况、初创企业引入外部资源的情况、初创企业存活率等实践教育的“结果”都可以作为实践教学评价的细分指标。高校要善于运用“结果导向型”的评价结果,将之作为实践教师待遇、晋升的重要参考,将之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获得场地、资金等支持的重要参考, 从而激励师生多实践,多出创新创业成果。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步入深水区,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0]。社会期待大学生创业者具备更高的创业胜任力,以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打造初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催生大量创新型企业。相信越来越多的高校能结合自身特点和区域经济产业情况,探索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育人的新模式, 培养更多创业胜任力出众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Entrepreneurship-global.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2017/2018 global Report[R]. 2018.
[2]清华大学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 . 2018/2019 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 [R].2019.
[3]McClelland, C. D.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 am Psychol, 1973,28(1):1.
[4]gaylen, n., Chandler, et al. Market attractiveness, resource- based capabilities, venture strategies, and venture performance[J]. 1994,9(4):331-349.
[5]Mitchelmore S, Rowley J.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development agend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 & Research, 2010,16(2):92-111.
[6]Busenitz L W, West g P, Shepherd D, et 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in Emergence: Pas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3,29(3):285-308.
[7]郑刚, 郭艳婷. 世界一流大学如何打造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斯坦福大学的经验与启示 [J]. 比较教育研究 , 2014,36(09):25-31.
[8]徐晓龙 , 张学武 , 金继东 , 等 . 开放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15,32(11):227-230.
[9]邹亮 . 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理念和思路——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 [J]. 现代商贸工业 , 2017(35):92-93.
[10]教育部 .《关于做好 2019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 (2020-04-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3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