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09 15:20:0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与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相对孤立、融通不够,本文以高校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为例, 探讨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中,形成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育人,在专业教学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润物无声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思政教育;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本文引用格式:李刚 , 肖建,郑晓梅 . 高校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 教育现代化,2020,7(92):71-73,103.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LI Gang1,3, XIAO Jian2, ZHENG Xiaomei1

(1.Colle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Jiangsu; 2.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3.Institute of Multimedi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courses  are relatively isolated and insufficiently integrated. This paper takes t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of Chinese medicine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s, and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all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form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eaching and educate people, while carrying forward the Chinese nation’s transmission Unifying culture, cultivating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finally realizing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morality silently, cultivating computer applied talents with both ability and morality.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ocialist core values; moral education

一引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 然而,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与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相对独立、两者缺乏融通,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如同引发化学反应,能够形成全新的课程思政体系,而非简单的物理合并,将原本朴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变得更加富有人文温度、家国情怀,蕴含中华名族传统文化和民族自豪感、责任感,更加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计算机专业开展全过程思政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大学生的三观正处在形成阶段,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心灵亟需思政教育滋养哺育,故而,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推行思政教育确实非常必要,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在专业学习时很缺乏思政教育,容易导致三观的偏差。教师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必要的思政教育,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如何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资源有机融合是任课教师在高等教育新时代面临的挑战。

\
                  
二 电子技术课程培养目标

       该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信息技术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构筑计算机硬件知识体系的基石,重要性不言而喻。该课程在第 3 学期开设,自然成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先锋阵地。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能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原理,并在实验课程中验证所学理论知识,了解电子技术的前沿成果,培养解决数字逻辑电路问题的能力,为后继硬件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与创新思维 [3]。

三 国内课程思政的建设现状

        电子技术课程不仅要传授数字逻辑系统知识, 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新时代工匠精神等思政教育灌溉到学生的心田中。通过文献调研课程思政相关的参考文献,笔者梳理了国内众多名校名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成功经验与实施路径,对开展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徐虹对上海理工大学公共实验课的思政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论述了在高校实验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元素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思政教育的路径 [4];杨宫印等系统性研究了课程思政改革理念、策略和实施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并总结了课程改革成果 [5];王艺璇等探索了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环境学导论课程的教学计划和课堂讲授内容之中 [6];浙江中医药大学来平凡教授提出了课程思政的策略与路径,阐述了课程思政的缘起背景、概念、策略与思路、建设路径与方法,以及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浙江中医药大学陈明阐述了新时期我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和建设路径,并提出了建设要求:做好课程思政的整体划和教学设计,培育教师队伍,创新课程教学手段,建立多学科教学合作和激励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和标准 [7]; 孙荪剖析了课程思政工作的机制,并探索了专业课程与思政如何进行融合的方法路径,阐述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得益彰的体系构建策略;徐建云以周代医事制度讲授为例阐述了医史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李国春提出了将卓越医生培养中的批判性思维融合到《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法;高丽娜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对中医药高校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和影响。

四 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初始阶段,课程组进行多轮集体备课讨论如何将挖掘出的电子技术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资源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再进行修订和充实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完善课程设计和多媒体课件。最终打造完成具有课程思政特色的系列教学文档和教学方法,并在准备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践并评估建设效果。

       在深度挖掘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基础上,笔者初步探索了本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建设路径,如图 1 思维导图所示。

\
图 1“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建设路径思维导图
 
        第一,挖掘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

       1.电子技术专业课内容中涉及的技术,不仅要以其学科基础分析其技术知识,还要从强调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视角使学生深入理解科技的创新进步对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决定性作用,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引领大学生的理想。例如,在课堂上讲解我国集成电路发展史,追忆了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艰辛历程,了解电子技术的先驱们为国家的集成电路产业筚路蓝缕、呕心沥血,为国家的半导体制造业奉献了一生;我国自主创新的世界首款金融级安全智能芯片华为麒麟 970,性能和工艺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勉励学生发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将来为祖国的芯片事业贡献力量。

       2.在电子技术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通过传授公式、定理等知识,介绍创立其理论的科学家们, 挖掘科学家们的人格力量和科研精神,从而激励学生在科学道路上前行,例如,关系逻辑研究的创始人英国数学家德·摩根,率先提出论域概念, 用代数方法研究逻辑演算,并发现了著名的德摩根定律。此外,组合逻辑电路中每个门电路都在发挥一个特定功能,所有部件功能汇聚在一起才能实现一个完整的逻辑功能,由此映射到个体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自身与团队的关系,充分发挥自身在团队中的创造力和核心力作用,以此提高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8]。

       3.在教学中挖掘专业课内容中涉及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及责任,拓展讨论数字逻辑电路及其他计算机技术对自然、社会和人的影响,并与学生探讨如何消除其消极影响。例如,数字电路技术发展能够促进中西医的诊疗仪器设备的应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能助力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从而为中医事业注入新活力, 为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集成电路芯片给社会文明进步发挥积极作用,也有不少负面影响,如信息污染、病毒和犯罪;信息技术使制造业减少了对人力的需求,从而造成一定失业。让学生深刻思考如何应对这些负面影响展开讨论,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第二,思政教育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

       教师不但要洞悉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而且要具备将思政内容自然巧妙地融入教学各环节中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接受思想上的洗礼。教师要选择具有思政特色的专业规划教材,依据课程思政的要求修订课程思政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教学文档,不断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渗透方式,使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协同起来、相辅相成, 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完美成效 [2]。

        第三,作为课程思政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须把控好课堂理论和实验教学环节,首先要具备协同、隐性、特色、情感、复合与创新的思维方式, 从专业课程入手,才能推动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7];其次,教师要做好表率,认真准备和讲好每节课,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和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理论方法都需要实验进行应用。教师应实验操作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再次,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学习行为,如课堂上严禁看手机、吃东西,杜绝迟到早退现象。在电子技术实验课中,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实验箱的安全规范,爱护实验器材等公共财物,节约使用实验材料,分组实验操作等,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及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专业素养 [2]。

       第四,不断完善和提升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水平。

       电子技术课程组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案、课程设计和多媒体课件,邀请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专业的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现场指导,帮助梳理和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亮点,开展课程组教师交流讨论活动,并问卷调查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感受和想法,以此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五 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机制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能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和内容, 并对其质量水平进行评价及反馈,从而有效确保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9]。课程思政评价机制的建设须将“价值引领”功能作为首要因素和监测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此外,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创建课程思政量化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量化的评价数据反馈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最后,通过构建教师激励考评机制将考评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等相关联,对教师的有效实践工作予以肯定,调动教师持续实践课程思政的积极性 [10]。

六 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相比纯粹的思政教育更具感染力,课程思政又能反哺专业课教学而提高教学质量。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育人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均受益无穷。因此,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形成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育人模式,实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11],有助于培养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支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 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N]. 光明日报,2019.03.27.
[2]杨微微 .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2):213.
[3]南京中医药大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E],2019.
[4]徐虹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实验教学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渗透 [J]. 大众文艺 ,2020(06):193-194.
[5]杨宫印 , 崔鹏艳 , 陈玉明 .BIM 技术应用课程思政改革研究与探索 [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20(02):174-177.
[6]王艺璇 , 滕洪辉 , 汤茜 , 等 .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学导论”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J]. 西昌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0,32(01):125-128.
[7]陈明 . 仁德、仁术、仁人— 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路径 [J]. 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案例与论文集, 2019:1-6.
[8]崔艳 . 将思政教育融入《数字电路》课堂的探索 [J]. 科教论坛,2019(46):79.
[9]王淑琴 . 实施“课程思政”需要确立六种思维 [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11):70-76.
[10]卢杨,刘芳 .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位思考 [J]. 高教学刊,2019(23):164-166.
[11]覃羡烘,李家学 .“课程思政”在本科机械电子专业教学中的路径探索 [J]. 轻工科技,2019,35(11):168-1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24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