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全球化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社会思潮也逐步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高校作为社会思潮产生并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强化青少年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在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社会思潮引领过程中所取得的价值作用极为重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期间,需要积极传播我国的积极性进步思潮,借用正确的社会思潮进行引导和激励,对于高校内存在的错误社会思潮需要进行强有力的批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明辨能力,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为此本文对多元化社会思潮进行探究,对多元化社会思潮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以及进一步发展策略进行研究,旨在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思潮引领能力。
关键词:多元化社会思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凡思敏.多元化社会思潮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J].教育现代化,2020,7(93):162-165.
Challen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Diversified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FAN Si-min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AbstrAct:Under background of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has been gradually diversified. A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though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orefront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y of teenagers. Under influence of diversified social thoughts, there is higher requirement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important value during process of leading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du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spread positive and progressive trend of thought actively in our country, guide and encourage correct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and strongly criticize wrong one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correct ability to distinguish right from wrong and strengthen high-quality education To improv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paper explores diversified social trends of thought, studies challenge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diversified social trends of thought, to strengthen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leading 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Diversified social though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多样化社会思潮得以在我国高校校园中广泛流传对于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念乃至思想信念带来极大的影响。从当下的社会思潮发展形式来看,既存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正确社会思潮,同时也兼具背离历史前进方向的错误思潮。我国高校所呈现出的开放性、包容性的文化特征,在受到大学生新、奇、特等心理特征的趋势,导致大学生成为多样化社会思潮下最为敏感、极易受到影响的群体。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存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事业,满足大学生的思想发展需求,帮助大学生鉴定自身的思想信念, 但大多数大学生社会思潮辨别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极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存在与传播以改变了我国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格局,在为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造型开展提供发展平台的同时,也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带来挑战。为此需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多元化思潮带给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效抵御错误社会思潮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1]。
一 多元化社会思潮
(一) 当代社会思潮发展态势
从当下的社会思潮整体层面来看,社会思潮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传统思潮与现代思潮的交汇,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触碰,不同观点、立场的争鸣,都加速了我国社会思潮的演变、更新进程。
第一,愈发聚焦国内的现实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工作逐步深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发展,为多元化社会思潮的传播并发展提供平台,也让社会思潮逐步呈现出与现实相结合发展态势。现下的社会思潮影响力逐步将其引入社会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范围中,从社会实际发展角度继而扩大社会思潮的影响力。
第二,更为关注话语体系的创新。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关键时期,不断暴露出来新型社会问题。伴随着我国社会矛盾的分化发展,各个层级的利益关系结构愈发复杂,也因此社会思潮所具备的话语权让其掌握了宣传自身思想理念的主动性。为此社会思潮为了争夺在社会上的话语权,更加注重自身话语体系的创新工作。而这种创新方法的开展落实不仅强化了社会思潮的理念传播的亲和力,同时也强化了思潮传播主题的多样化[2]。
第三,倾向于新型媒体思想传播。在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新兴媒体的存在打破了由传统媒体统治的市场格局。这是由于新兴媒体的信息传播能够打破时间、空间所带来的制约,强化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也让各个社会思潮得以用更为快速、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呈现至人们的视野之中。新兴媒体的存在发展逐步占领思想传播高地,让社会群众可接触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因此社会思潮的传播发展极为重视新兴媒体的应用。
(二) 多元化社会思潮形成因素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结构简单,发展环境较为封闭,因此在对人们群社会意识的确立以及价值判断标准等方面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理念占领了绝对的优势,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结构越发复杂,而人们的思想意识也由以往的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发展。
第一,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工作的开展进程中,不仅在引进西方的资金、技术及人才,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社会思潮也跟随着洪流进入我国,对于我国由于计划经济时代形成单纯思想格局、理想信念以及价值标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再加上受到我国内部参与的封建思想影响,让我国的社会思潮多元化发展成为必然发展趋势[3]。
第二,传播路径的变化。社会思潮的传播路径主要依赖于社会大众以及传播媒介。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经济往来,促使社会思潮借助人际交往快速传播,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媒体成为舆论传播乃至人们思想交流的重要路径,促使社会思潮的传播、变异速度加快,同时也扩大了社会思潮的传播范围,种种因素的存在加快了我国社会思潮多元化发展浪潮。
第三,思维主体的变化。现如今,我国正处于政治、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不同区域环境、社会阶层、民族人群的价值观念以及受教育程度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别。由于思维主体思维方式及个人立场等多样性,决定了思维主体接受社会思潮的多元化[4]。
二 多元化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类型可细化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为积极进步、能够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相适应的社会思潮,另一类则是错误的认知、价值观念,与我国贯彻落实的道德体系相违背,社会思潮中所具备价值取向一旦与大学生的个人思想意识产生联系,并内化成为大学生的内在信念,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
(一) 个人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
个人主义思潮中所倡导的思想价值观念已经完全背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倡导的集体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思想浪潮中,崇尚个人价值利益至高无上,个人利益的优先性要高于国家集体利益。部分大学生会将个人主义理念与高校提倡的以人为本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等思想理念混淆,对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界限无法正确理解,导致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在进行问题考虑过程中,只考虑自身的需求与个人幸福,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二)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
新自由主义思潮中所强调的思想理念为自由化、私有化,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则相背离。由于新自由主义思想反对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甚至鼓吹全球资本主义化,部分大学生受到此种思想意识的影响盲目的崇洋媚外,甚至想要国家细化发展。大学生需要了解到新自由主义思想中涉及到的全面私有化以及市场化等都是为了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提供服务,并不会给发展中国家以及无产阶级国家发展带来发展机遇。因此决定不能将新自由主义中的政治主张以及经济模式照搬照抄至中国[5]。
(三) 民族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
民族主义思潮所倡导的是不惜损害其他民族的利益来获得利益,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崇仰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原则相背离,民族立利己主义、民族沙文主义乃至民族霸权主义都是在不断鼓吹自己的民族,对其他的民族盲目的排斥。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到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在表达自身的爱国情感时表现出了极为强烈的民族意识。为此,高校教师需引导学生认清民族主义思潮的本质,了解到民族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国际主义以及民族平等观念相对立。
(四) 民族社会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
民族社会主义思潮主要是指在不触碰到资本主义统治的前提下实现到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这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相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的指思想为马克思主义,而民主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为多元化,从正当制度上来看科学社会主义的领导政党为无产阶级政党,而民主社会主义主张所主张的是资本主义多党制度。高校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将民主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放置同等地位,甚至单纯认为马克思主义理念已经过时,从意识形态上就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甚至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进行否定[6]。
三 多元化社会思潮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一)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意义,对于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自我国进行新时代发展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紧跟随时代发展步伐,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应具备的育人功能,为我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后盾。但我国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存在影响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第一,更为多变复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由于多元化社会思潮背景下的社会思潮展现出了传播形式多样、传播内容多样化的情况,大大增加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控难度。尤其是在意识斗争极为激烈的环境下,不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社会上思潮,配合多样化传播形式以及告知性传播主体,严重阻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第二,更为多边复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由组织者、实施者以及承载着构成。从整体层面来看,组织者、实施者乃至承载着之间的系统性有待加强,但从微观从面来看,承载者大多是由学生构成,大学阶段学生的三观可塑性极强。多元化社会思潮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多变性,因此实施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 弱化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意识形态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既具备社会科学学科的科学性特征,同时与一般性学科课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同时也承担了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学科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主要渠道,重视学生的意识形态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受到我国市场经济存在多元化体性质,在社会转型期间人民对于社会矛盾问题的不同认知,以西方国家为首的文化战略等一系列内外的影响下,多元化社会上思潮中存在挑战马克思导地位,鼓吹多元化指导思想的情况。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逐步出现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经济的情况,对于中国近现代以及现阶段实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产生怀疑直至全盘否定,动摇了自身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未能正确认知思政政治理论课程的意识形态功能,自身确保较为敏锐的政治敏感,对于现有的热点问题未能把握其本质,甚至由于自身的理想道德模糊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性等。这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过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知识性与学术性,有意或无意避开其所具备的意识形态性特征,最终导致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意识形态功能被弱化。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面临话语冲突困境
在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环境背景下,变相推动了我国数字化新媒体的产生发展。新兴媒体具备超时空、多人参与性的传播特质,让我国的社会话语环境存在“博弈环境”创设发展的可能性。在社会话语环境中常常可看到庄重威严的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话语形式与娱乐、随意性的新媒体传播社会思潮话语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对于大学生而言丰富生动、轻松活泼的网络语言更容易被接受,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大道理居多的情况,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树立于现实生活理性分析的客观基础,无形之中增加了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离性。对于成长生活于新媒体环境的大学生而言,已经形成追求自我、彰显个性的意识,渴望借助平等自由的对话展现自身的话语权,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就是一言堂的开展形式,与多元化社会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平等话语权需求格格不入。
四 多元化社会思潮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
(一) 妥善处理马克思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的教育理念, 将历史观念、国情观念以及价值教育观念充分融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借助社会榜样人物、先进事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进行全面宣传, 同时也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以及生活观察进程中淡化其理想主义色彩,不断强化学生的媒介素养,引导学生具备对多元化社会思潮的评析工作。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需要结合高校大学生的实际思想情况,引导学生灵活准确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等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获得成就进行讲解说明,继而激发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的热情,强化高校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二) 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
高校管理者需要严格按照《关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制定完善思想政治课程专职教师的认知资格管理制度,按照应师生配比原则配比专职教师。同时需要加强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解决青年教师存在的政治信仰问题,不断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敏锐力以及问题鉴别能力,强化教师解释意识形态领域等问题的能力。此外需要强化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严令杜绝发布损害国家利益、学生身体健康的言行。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可采用较为接地气的语言风格进行抽象性理论思想的传递工作,对于社会思潮中存在重大偏差的价值观念以及历史观念进行引导纠正,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主流社会思潮中。
(三) 密切关注社会思潮传播发展动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借鉴多元化社会思潮的传播机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进行调整,通过完善现有的考核制度、培训制度,实现对高校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水平以及个人教学技能水平,提升教师的信息应用能力以及话语能力。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平台,拓展思想政治话语传播平台,借助多样化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中话语权力的平等性与交互性。高校教师需要对社会热点进行选择性筛取,选择正确影响学生网络思想动态的有效性信息,借助生动鲜明的语言形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进行丰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针对性,推动话语体系的开放性、生活性、大众性的构建发展。
(四) 积极探索有效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供的重要路径,在校内开展多样化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活动,能够加强学生对社会思潮的正确理解程度,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型特征。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学生会等校园组织的价值作用,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讲工作。此外可组织学生走进新农村、爱国教育基地等区域,感受新时代变迁下人们的生活,借助社会的伟大现状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有效破解不良社会思潮对于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五 结 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多样化社会思潮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者需要坚持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念进行学生的引领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辨析社会思潮优劣的能力,让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正确做出正确的认知判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高凯,杨恩泽.区块链赋能: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破除与创新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11):118-121.
[2]韩玲玲.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实践创新路径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11):107-109.
[3]谭璐.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策略研究[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5):17-21.
[4]沈光.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构成要素和提升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05):76-80.
[5]梁秀秀.网络社会思潮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影响与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4):41-43.
[6]黄建江.当代社会思潮影响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的教育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7):77-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