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2009-2018 年国内 ESP 研究综述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03 14:00: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我国关于特殊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研究已有 40 年 , 近十年来,相关研究论文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本文以中国知网为研究数据库,梳理了国内十年(2009 年-2018 年)内对 ESP 研究的论文, 重点关注了外语类核心期刊和《中国 ESP 研究》这一 ESP 专门刊物上发表的相关论文,从 ESP 研究的专业性和学科性两方面探讨了十年来国内研究和 ESP 专业、学科构建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国内的 ESP 相关论文主要局限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其专业和学科构建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其原因一方面是政策理论研究的缺乏,另一方面在于业界和学术界对 ESP 本身的定位不明。

       关键词:ESP;专业性;学科性;教学;理论

       本文引用格式: 苏剑光 .2009-2018 年国内 ESP 研究综述——以 ESP 专业和学科建设为背景 [J]. 教育现代化 ,2020,7(91):189-191,196.

A Review of Domestic ESP Studies From 2009 to 2018

            ——With ESP Specialty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s the Background

SU Jiangu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Qinhuangdao Hebei)

        Abstract: The study of ESP in China has a history of forty years. In recent years, the papers related to this study have increased gradually.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n CNKI, a thorough study of those papers has been carried out, focusing mainly  on key publications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ESP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SP's features as both a major and a discipline, the study works on the interaction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n conclusion, the study reveals a heavy density on specific teaching method and approaches and a shortage of theories on ESP features as a major and a discipline. The causes are concluded as the lack of study on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confusion of ESP's status in the professional and academic fields.

        Key words: ESP; major; discipline; teaching; theory

一 引言

       我 国 关 于 特 殊 用 途 英 语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 至今已有 40 年历史。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亟需一批具备外语技能、有一定经济、外交、科技专业知识、在相关行业开展对外交流和翻译工作的人才 [1]。因而 ESP 教学在上世纪 80-90 年代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期。本世纪初,学界和业界对外语专业和大学外语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了争议,导致了英语教学的转向,一方面是加强以文化、历史、文学为主要内容的人文通识教学,另一方面是继续坚持与 ESP 相关的各专业英语教学。如今,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我国和沿线国家的交流逐渐增多,国家经济发展带动了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物流业、服务业等行业,教育部和相关教育机构修订并推出了与英语教学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政策文件,时代变革对 ESP 教学与研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ESP 分为职业英语 EOP 和学术英语 EAP,是以专业为基础的实用性英语。在语言表达、与专业的结合、实用性方面,ESP 具有独特之处。我国经济近年来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外语教育政策也处在调整状态,这赋予了一直处在争议中的 ESP 研究特殊的研究地位与意义 [2-4]。本文以中国知网为研究数据库,梳理了国内十年(2009 年 -2018 年)内对 ESP 研究的论文,重点关注了外语类核心期刊和《中国ESP 研究》这一 ESP 专门刊物上发表的相关论文, 从 ESP 研究的专业性和学科性两方面,探讨了十年来国内研究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

二 数据搜集与整理

       在中国知网上以 ESP、“专门用途英语”为主题词汇,以作者来源、研究类型、基金等关键词来搜集数据。

(一) 发表的论文数量

       检索结果共 2,659 条,从 2009-2018 年共 2391 条,具体数据如下。

\
 
        相关研究从 2009-2018 年基本呈递增趋势,其中 2013 年和 2018 年略有下降。

(二) 作者来源

       数据显示作者有五个主要来源:国内知名综合性院校,如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外语类专门院校, 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理工科专门院校,如华北电力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师范类院校,如东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其他专门类院校,如北京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

       根据对作者来源院校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三个假设:国内各类型院校 1. 都有对 ESP 研究的需求; 2. 都意识到了对 ESP 研究的重要性;3. 都有教师关注并致力于 ESP 研究。

(三) 研究类型

       检索结果为 18 类,排除明显不相关类型和根据内容合并同类项,剩余 9 类,包括:基础研究学科、行业指导、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高级科普、大众文化、文艺作品。根据对研究类型的深入研究发现,政策研究、高级科普、大众文化、文艺作品这几项分类下的论文内容,实际同属于基础研究或者教育研究。

(四) 基金支持状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8 条,自 2007 年,作为整体研究的一个部分)、各类省级基金(江苏、浙江、山西、陕西、内蒙古、湖南、四川,普遍自 2009 年) 分布零散,在地方经济状况、高校布局、产业布局、高校政策倾向四个方面没有明显的指向性。

三 数据的梳理

(一) 研究范畴


      关于国外相关研究的介绍或评述、与课程、行业、就业相关的专门用途研究、相关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研究、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案的研究、相关教材的研究、相关教材评述、国内外 ESP 整体研究与评述、ESP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相关教师发展研究、对 ESP 作为专业和学科的各方面研究(如专业体系、与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的关系、语言特征分析等)、需求研究等 [5]。以上研究范畴并不明显反映国家经济政策或结构的调整(如支持某行业的发展,调整区域经济布局,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发展等)。

(二) 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

      1). 结合教学理论的教学研究: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形成性评测、输入驱动 2). 结合具体教学方法的教学研究: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口头报告、小组学习、思维导图 3). 以内容为导向的教学研究:阅读、写作、翻译、词汇、文体、修辞、语篇分析 4). 教学趋势研究:教学问题分析及策略、教学情况调查、教学大纲分析、教学网站建设 5). 教材研究:教材调研、教材评价、编写 6). 教师研究:教师学科知识体系建构、教师发展策略 7). 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 语料库、交际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文学理论 8). 对具体文本的研究:博客、学术论文、项目申请书、官方文件和报告。

        数据反映出了 ESP 和新的教学模式或方法的结合,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思维导图等,新的学科的结合,如数据库,在 ESP 文本研究方面和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方面,不反映新的学科内容和动向, 如认知语言学、后现代文论和翻译理论。

(三) 所涉及专业

        经济(包括商务英语)、法律、医药学、农业、外交、新闻、民航、旅游、海事、警务、体育、电子科技、工程技术、科技英语、学术英语。数据不明显反映国家对某行业发展的支持、不反映新兴业态发展(如制造业、电商、物流业)。

\
                    
四 结合数据对国内 ESP 研究现状的分析


       国内 ESP 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面,尤其是具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有几个方面的研究缺席明显,如政策研究、ESP 作为学科的各方面研究,就教学本身而言,关于学生、教师、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也不多见。首先就政策研究来说, ESP 方面的研究绝大多数被融入了对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现状、问题、改革的政策研究中,现有研究没有体现出与现有国家政策、教育方针、经济发展政策的明显联系;缺乏专门研究形式政策的论文 [6,7]。能够从数据库中搜索到并且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是蔡基刚教授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内容涉及中国科技英语学科地位研究、中国高校英语教育的反思、学业用途英语和学术用途英语的定位、对我国高校公共外语和高校外语教学问题的历史性梳理和解决途径的探索,涉及到 ESP 与学术英语和科学英语的关系、国家政策、文件(如新国标、十一五 十二五教育发展目标)出台后对于 ESP 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未来的展望(主要集中在政策分析而不是具体教学方法策略上)、国家政策和各院校政策层面对 ESP 教学的态度等等。

       基于数据库检索分析,国内研究中最缺乏的是对 ESP 的理论研究,读者可以在外语类核心刊物中搜索到零星论文,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外国语》《外国语文》《外语电化教学》《中国外语》《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学刊》《现代外语》《外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共 15 种外语核心期刊,从 2000 年到 2014 年, 上述刊物关于 ESP 语言的文章只有 19 篇(闫长虹, 2015);从 2009 年到 2018 年,各期刊收录 ESP 研究论文数量没有明显增长趋势,内容涉及行业英语教学、语料库、翻译、学术英语等,教学方面的论文稍多。致力于外语教学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电化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中所收录的相关论文数量并不明显高于其他核心期刊。就论文质量而言,核心期刊明显高于其他期刊,研究重点突出、有深度。
以 2010 年创刊的《中国 ESP 研究》为例,自2010 年至 2018 年,涉及商务英语(35)、法律(13)、医学(6)、民航(3)、海事(3)、警务(2)、工科(2)、新闻(2)、旅游(2)、外教(1)、工程技术(1)、农业(1)、动物科学(1)、电子科技(1)14 个行业,还有科技英语(9)和学术英语(9)。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文本分析、与语料库等相关的研究。从专业角度看,相关的教学研究关于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论文 8 篇;从学科角度来看,理论体系研究相关论文 5 篇,如 ESP 文本的体裁、词汇研究,ESP 与交际学、语用学、文学之间的交叉研究。共 289 条搜索结果中, 基本没有关于政策的和纯理论的研究。 就所涉及行业或专业来看,ESP 研究的重点在商务英语,与其他理工科专业的联动关系不明显,与国家经济发展和政策相适应的专业或行业(如金融业、服务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等)的联系不明显,与很多文科专业(如历史、文化、艺术等)无联系。

       《中国 ESP 研究》是一本致力于 ESP 研究的专门刊物,很难从中搜索到系统的理论研究的论文, 理论研究的缺席在于研究界对 ESP 本身的定位不明确。根据数据分析,ESP 在现有研究框架里主要作为一种研究对象,即教学模式、方法或内容,涉及行业 / 职业英语;在与学术英语、科技英语或具体课程(如写作、阅读、翻译)、具体文本相关的研究中, ESP 被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特征的文本,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层面(如文体、修辞、词汇)。很多高校都开设了 ESP 课程,职业院校开设的主要是职业英语,如商务、旅游、海事,ESP 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语言工具,教学模式主要集中在技能训练,与其学科性质关系不大。

       综合类知名院校的 ESP 课程包括科技英语、学术英语和结合各校特色的行业英语,ESP 具有语言作为交流、阅读、翻译的工具特性,也具有学科层面的语言特点、文化负载等方面的特性 [8]。其中, 复旦大学的蔡基刚教授一直致力于我国的 ESP 研究, 自 2012 年以来,蔡教授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涉及到了 ESP 作为专业和学科的理论研究。除此之外,综合类知名院校的 ESP 研究多局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

       外语类专业院校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注重 ESP 教学实践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研究主要在 ESP 教学的发展趋势和语言特征上,8 篇论文中只有 3 篇涉及具体教学实践;上海外国语大学的 ESP 研究也以教学为主。外语类专门院校在 ESP 作为专业和学科方面的理论研究并不多,也不成体系。

       英语专业有自身明确的知识演绎体系、相对稳定的研究队伍、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徐继存、徐文彬  2009:28),同时具备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人员。由于历史的原因,这次新国标中把商务英语归类为英语专业,数据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商务英语的研究,又进一步复杂了 ESP 作为学科的身份界定。对其他高校而言,ESP 只是作为大学英语的替代,相关研究内容只浮于教学表面, 完全涉及不到 ESP 作为学科的部分,而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不成体系、专业人员的缺乏,又限制了其作为专业的发展。

       如果 ESP 只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或方法,现有研究内容缺乏系统性,其原因在于 1. 政策研究的缺乏直接导致相关研究的散乱性;2. 数据库中的研究论文有相当部分是教师处于职称评定需求的自发研究成果,缺乏明确的理论导向;3. 各高校对 ESP 课程和相关研究不够重视,教师和研究人员缺乏,课程不成体系。

       如果 ESP 作为一个学科,那就必然要构建其作为专业的知识理论体系和相对稳定的研究队伍 [9]。只有在理论研究和趋势的引领下,未来的 ESP 研究才不会继续出现在的散乱分布状态。经过坚持不懈的研究,未来的 ESP 研究才能逐渐找到并夯实其专业和学科地位。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 . 学业用途英语、学术用途英语及优质外语教育 [J]. 外语电化教学,2014,(3):3-8.
[2] 蔡基刚 . 国际科学英语和中国科技英语学科地位研究 [J]. 浙江大学学报,2016,(5):69-80.
[3]蔡基刚 . 中国高校英语教育 40 年反思:失败与教训 [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1-7.
[4]蔡基刚 . 专门用途英语的信仰与理念的再认识 -- 改革开放 40 周年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J]. 外语研究 ,2018,(2):42-47+112.
[5]蔡基刚 .“外语环境下”开展英语作为二语教学的范式探索 -- 改革开放 40 周年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2-17.
[6]蔡基刚 . 国家经济发展需求视角下的英语专业危机及其出路 [J]. 当代外语研究,2018,(11):1-9.
[7]蔡基刚 . 英语专业开展专门用途英语研究 :《国标》修订思考 [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9,(1):131-137.
[8]韩金龙 .ESP 最新发展评述 [J]. 国外外语教学,2003,(4):58-63.
[9]周 密 .ESP 教 学 发 展 情 况 的 分 析 研 究 [J]. 教 育 现 代化 ,2016,3(34):150-151+1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20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