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途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7-31 17:16: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随着独立学院的壮大发展,学风建设作为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需要通过一系列举措提高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本文将以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为例,从新增长点、覆盖面及育人形式为切入点,探索能适用于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风建设;增长点;覆盖面;协同育人

       本文引用格式:张奕蕾.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途径研究—— 以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为例[ J ]. 教育现代化,2020,7(98):70-72.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Research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With Exampl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Art Schoo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ZHANG Yi-lei

(Science, Technology And Art School,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ABSTRACT:With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improve imperceptibl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spirit construction. With examp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rt schoo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from new growth point, breakthrough point of coverage and educational form, the paper explores effective path of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for independent colleges.

      KEYWORDS: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Growth point; Coverag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随着独立学院的壮大发展,学风建设是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要长期开展的工作之一。切实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在大学期间虚度光阴,错失成长的良机,而高校则要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提高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独立学院作为适应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其学生与普通高校公办本科学生相比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学习的主动性,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给高校的学风建设带来一定的难度[1]。

一 在育人工作中善于在环境、条件、对象的变化等创设外部条件,寻找学风建设新的增长点

(一) 注重氛围营造,将考研作为重要抓手多措并举、稳步推进

当今就业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路,考研是继高考之后学子们的又一重大选择。大学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因此,将考研作为重要抓手多措并举,逐步形成较好的考研氛围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一是深入开展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考研动员大会、考研经验交流会,引入考研机构举办考研科目专场讲座和考研咨询会,为学生提供考研形势的解读和指导。二是优化考研学习环境。重视考研教室的布置,打破枯燥的学习氛围,设计制作考研海报、横幅、计时牌等营造考研教室文化;创新开展考研学习积分兑换活动,通过每日学习打卡兑换文具等形式,助力考研学子,吸引学生加入考研学习队伍。三是建立考研数据库。随时更新了解学生考研情况,进行相关推进工作。以综合测评各类评奖评优为切入点,多角度、多层次动员有潜力考研的学生,鼓励智育综合成绩在班级排名前50%的同学积极参加考研,将提升考研率作为各系学风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过努力,学院参与考研人数从早期的较少人数到现今上百人参加,考研参与率逐年上升,在本届毕业生中共有近60位同学收到录取通知书,考研录取率在去年基础上翻了一番,考研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 以制度为保障,努力创设文明课堂,强化学风建设

以学风建设为核心,以制度为保障,根据学院情况,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 将学风建设贯穿学生工作全过程。逐步普及教室“小口袋”功能,自2017年印发《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无手机课堂”暂行管理办法》以来,无手机课堂制度从大一学生延伸至高年级,推广至全院课堂当中,营造了较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结合学工部及系部学风抽查和无手机袋检查,极大促进了学风建设。同时,加强系部学风建设的考核,促进各项制度的落实。结合各项学风建设活动,开展学风建设月、优良学风班评选、先进班级评选等,评选出一批优良学风班集体。以传统育学风,以机制带学风,以无手机课堂引领学风,以榜样促学风,完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这些措施对促进我院优良学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2]。

\

(三) 充分发挥图书馆引领功能,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进图书馆”

结合日常行为规范和创建学生文明寝室为契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积极推动学生晨练、晨读和晚自习。公寓辅导员不定期走访学生宿舍,重点抽查学生玩网络游戏和晚归现象,及时制止耽误自己和影响他人学习、成才的行为和习惯。切实加强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进图书馆”,利用课余时间多去图书馆阅读、学习,了解大学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以打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营造良好的学风文化。同时,借助图书馆的信息化数据力量,及时掌握各系学生进馆学习次数、借阅数量并定期反馈到各系部,使各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每学期对借阅数量、入馆人数、入馆次数最多的班级、学生个人进行宣传与表彰, 且这几项数据将作为优良学风班级评比的参考依据。

二 聚焦特殊群体,多维度把握新形势下育人新要求,扩大学风建设工作的受益覆盖面

(一) 重视特殊群体教育帮扶


建立特殊群体动态档案,针对厌学、学习成绩差、沉迷网络等学生实行跟踪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学业警示教育,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重点帮扶,开展党员、优秀学生“一带一”帮扶计划,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督促执行;对经常出现旷课等违纪现象的学生,要适时进行交心谈心、批评教育,在学生达到处分条件前给学生以充分的提醒和警示。开设面向学生家长的“家长信箱”,通过电话、QQ等多种形式,建立与学生家长经常沟通联络的平台,如实并及时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思想状况和考试违纪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合力育人的氛围。

(二) 开展优秀毕业生调查

每年学院都会开展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有15%的学生会被评选为院级优秀毕业生,其中有4%的院级优秀毕业生可以评选为省级优秀毕业生。学工部针对2019届234名院级优秀毕业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分析优秀学生的学习共性和优秀品质,提炼优秀学生的成长共性,为学校开展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提供了针对性指导,让优秀学生的榜样精神在润物无声中激励学生成长,为在校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教育和学院学风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3]。

(三) 探索仪式教育形式

毕业典礼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营造良好的毕业氛围,针对毕业典礼的仪式感设计也至关重要。如学院在2018届毕业典礼中通过设计大型户外创意宣传背景墙和个人留影创意背景墙,会场内设计寓意踏出校园如鸿雁展翅高飞的拱门为毕业“加冕”营造毕业氛围。在议程上增加了宿管阿姨发表感言、为毕业班班主任赠送鲜花、快闪歌曲联唱等,创设出符合仪式特点的情境和氛围,整个毕业典礼隆重又不失轻松, 使学生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和感染,从而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验。每一届毕业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增加一些创意而有意义的环节,使毕业典礼成为一件令人期待、使人难忘的愉悦之事。而活动的仪式感,也无形中也是对在读学生一种励志教育和学风熏陶。

(四) 建立榜样教育机制

以综合测评及各类评奖评优为载体,要求各系要召开学习典型事迹报告会,组织国家奖学金、学院综合素质奖学金等重点奖学金获得者与各班级学生面对面交流学习经验。在每年优良学风班评比结束后,开展“优良学风班”经验介绍会,挖掘和报送各专业、各班级中优秀学子的先进典型。学工部开展典型事迹宣传展,进一步完善“理工科艺学工部”微信公众平台,不断丰富和完善平台内容。在工作动态中新建“学风建设”展示平台,进一步宣传优秀获奖学生事迹,运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宣传,充分发挥优秀学子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们内在学习动力,动员学生们积极向优秀学子靠拢[4]。

\

三 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加强多方协同育人,形成合力营造良好学风

(一) 建立双轨班主任


学院探索建立双轨班主任制度,聘请当地上虞各界贤达担任双轨班主任,其中不乏硕博导师、上市公司总裁、政府单位领导,这些上虞贤达纷纷到班级开展人生经验传授和生涯规划引领,带领学生明确奋斗目标, 促进了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成为我院迁建上虞后的一大特色工作。

(二) 修订管理制度

班主任队伍是学院育人工作的骨干力量,通过修订《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班主任工作条例》, 将工作按月做了具体要求,并通过召开全院班主任大会,讲解新工作条例的具体做法,建立班主任微信群等方式,推进班主任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制度执行一年以来,班主任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较好地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条例更新了《班主任工作手册》之后,各系针对班主任进行每月工作考核和指导,班主任津贴的30%根据实际工作表现再核定发放,严格按照新规定推荐优秀班主任,切实保证了学院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为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供有力支撑。

(三) 建立学风管理协同机制

坚持教学与学生生活协同管理学风,充分挖掘任课教师在课堂学风建设中的优势,任课教师要对课堂积极负责,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管理的驾驭能力,课前要求低年级学生手机入袋,禁止高年级学生上课玩手机,禁止学生带早餐零食进教室,学期结束前各系要统计任课教师点名册,任课教师要积极反馈给学生干部做好登记,学院通过师资队伍建设一批名师典范,带动课堂吸引力,进而带动良好学风形成。

(四) 整合资源,提升育人品质,促进全员育人

抓紧抓实整合育人资源,推动思政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促进全员育人。挖掘学风建设新载体。充分挖掘学工部、组织部、教务部、总务部等其他职能部门的学风建设新载体,形成同向同行,协同效应,丰富育人途径。搭建丰富多样化的教育体系,如将劳动教育体系融入第二课堂,把班级管理与爱班爱院相融合,以团结、积极向上的班风带动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努力培育优秀创业项目,加强创业教育培训,通过筹备新一轮创业园入驻项目选拔工作,加强同上虞研究院、超校联盟等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以争取为更多学生提供创业培训与实践等创业教育服务和拓展就业渠道来带动学风的提升。深入开拓就业渠道。继续深入开拓就业渠道,加强校企合作项目建设。积极加强同绍兴市人社局的合作,与就业指导课相结合,在全体毕业生中开展绍兴市人才政策与上虞区人才政策宣讲会。积极组织师生联系和走访上虞企业,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在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打下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学风的形成。整合校内外资源。整合校内外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绍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校地对接,增强协同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促进清风正气的校园文化,以校风带动学风, 使学生尚学乐学,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5]。

学风建设是独立学院办学过程中的不懈追求和永恒主题,是一项常态化、持久性的工作,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渗透到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校风、好学风来自师生共同努力。” 因此,好学风更需要全体师生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同时,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要从自身办学特点、学生特点等实际出发来把握学风建设的规律,既要有创新工作方法,又要结合运用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才能更有益于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四 结 语

学风建设是独立学院办学过程中的不懈追求和永恒主题,是一项常态化、持久性的工作,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渗透到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校风、好学风来自师生共同努力。” 因此,好学风更需要全体师生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同时,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要从自身办学特点、学生特点等实际出发来把握学风建设的规律,既要有创新工作方法,又要结合运用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才能更有益于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林欣,邱连波.试论高校学风建设[J].航海教育研究,1998(03):74-77.
[2]何文举,任伟,何雪薇.学风建设视角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以陕西省某独立学院为例[J].管理观察,2019(13):122-124.
[3]郭娟娟,李强.独立学院问题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需求分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3):117-118.
[4]熊赛君.创新创业视角下的独立学院学风建设路径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8):42-44.
[5]叶美艳.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1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