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针对长春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专业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成绩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实习成绩(平均分:90分)高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平均分:86分)且差异显著(P<0.01),实习内容与自然地理理论契合度太高,而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课程课堂教学的时数(每学期96节)大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每学期54 节),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理论学习更为扎实,另外培养目标的差异也使地理信息科学最擅长的技术手段在实习中受到限制,所以成绩不如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应当改变实习内容与考核方式,不同专业建立适合自己专业特征的野外实习方式分别进行,最大限度发挥野外实习作用。
关键词:野外实习;自然地理;不同专业;对比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王晓东,卢冠军,赵丽娜,等.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成绩对比分析[J].教育现代化,2020,7(98):73-76.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Physical Geography Field Practice Results Between Geographical Science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WANG Xiao-dong, LU Guan-jun, ZHAO Li-na, LI Xiao-qiang, CHU Li-juan *
(School Of Geography,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ABSTRACT:Based on comparison of field practice of physical geography results between geographical science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pecialty in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thos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specialty (average scores 90) are higher tha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specialty (average scores: 86),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P<0.01). Field practice content is consistent with theory of physical geography, and teaching hours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specialty (96 sessions per semester) are more than geography information science (54 sessions per semester). Students majoring in geography science have more solid theoretical study. In addition, differences in training objectives limit technical means that geography information science with advantage in practice, their performance is not as good as that of geography science students. In view of the situation, we should change practice content and assessment methods, establish field practice method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majors, to maximize role of field practice.
KEYWORDS:Field practice; Physical geography; Different majors; Comparative analysis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地理学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环节[1],是课堂教学理论延伸最有效的方式[2],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地理学教学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实习条件、经费、指导教师数量和水平、管理的便捷程度等限制[4],往往将多个专业学生放在一起选取相同实习线路、相同实习内容和同一个指导教师进行安排,这样使不同专业的理论学习背景的差异被忽视[5],野外实习的实际效果出现差异[6]。在如何利用野外实习资源,怎样挖掘资源固有的价值[7],使之与各自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适合各自专业的特点是目前一些学校的努力方向[8]。
地理专业的野外实习更是书本自然地理知识的实践体验,通过实地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等现场学习[9], 直接对书本理论进行分析[10],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地理想象、地理逻辑和地理迁移能力[11],为训练应用地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基础[12]。大自然是自然地理学专业最好的教室,是社会实践的重要舞台[12],野外实习是学习自然地理知识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自然地理类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地理教学与众不同的特色[13]。所以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目前是高校所有地理类专业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地理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14]。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受到实习经费支出、野外教学的时间安排、指导教师数量与专业背景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15],部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还是处于多个专业共同安排,没有根据专业要求进行分组实习,所以野外实习教学也有一些问题[16]。所以本文针对长春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野外实习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显示差异程度,揭示差异原因,提出合理建议。
一 野外实习的成绩对比
采用常规统计方法认识两个专业的成绩差异情况,再应用卡方检验判断每个专业内部学生成绩之间的分布规律,最后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个专业分数均值的显著性程度加以分析,揭示不同专业间学生成绩的差异表现。
(一) 成绩差异的情况
从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实习成绩的常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成绩均值为90分(表1),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成绩为86分(表1),地理科学专业成绩比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成绩高;地理科学专业成绩的标准差为5.53分,变异系数为0.06(表1),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成绩的标准差为4.52分,变异系数为0.05(表1),两个专业学生成绩专业内部之间的差异不大;地理科学专业成绩的峰度为0.01,偏度为-1.39,卡方检验P值为0.94(表1),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成绩的峰度为0.35,偏度为-1.44,卡方检验P值为0.79(表1),都呈现均匀分布态势,专业内部之间学生成绩呈现均匀分布态势。统计结果表明地理科学专业实习成绩高于地理信息科学的成绩。
(二) 差异的显著性程度
从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可以看出F = 1 . 78 0 , P=0.188>0.05(表2),两样本方差相等,说明分析结果可靠性强;均值显著性概率T检验结果为P=0.009<0.01(表2),两样本均值之间差异极显著,说明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成绩显著大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两个专业学生成绩之间的差异明显,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成绩普遍高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成绩。因此从综合结果看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成绩整体大于地理信息科学的野外实习成绩。
二 专业之间成绩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 野外实习内容
从实习内容看,自然地理的野外实习主要是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显著大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主要是因为实习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主要有河流地貌的特征与形成过程,如河漫滩、阶地形成、河流裁弯取直的方式; 海岸地貌类型,含各种侵蚀和堆积地貌的特征,陆连岛的形成过程;石灰岩地貌的发育阶段,地貌形态和发展方向等(表3);主要实地观察分析各种地貌类型特征、认识形成条件、分析形成过程。地质内容包括褶皱构造的表现、断层与岩层接触关系(含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陆生海退的间歇式过程等(表3),主要理解地质构造特征,地质变迁历程和找寻相应的地质证据。实习方式主要依靠实地观察、利用书本知识进行迁移转化、教师的实地讲解等方式进行,从自然地理实习内容看主要是围绕地貌、地质内容进行,是书本理论的实践检验,缺乏地理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使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最擅长的技术反而不突出,最后反映在实习成绩上不如地理科学的分数高。
(二) 课堂教学量的差异
因为实习内容多为自然地理学内容,从自然地理学课堂教学的学时量对比看,地理科学专业的学期学时数为96节,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时数为54节,明显少于地理科学专业,课堂学习内容从深度到广度都无法与地理科学专业相比。地理科学专业有相对更为充足的教学时间,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自然地理的理论内容, 为野外实习打下良好的前提与基础,更有利于知识的实践检验。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由于课时量不足,所以无法对所有自然地理知识点全面展开,只能进行要点学习,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不强,导致野外实践检验的能力相对弱于地理科学专业学生。
(三) 培养目标的差异
地理科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中学地理教师,所以更加注重知识的理论性、逻辑性和层次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迁移转化能力是本专业的侧重点。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更重视学生地理技术能力的使用与提升, 将学生的技术使用与分析能力作为自己的主要方向,这些会冲淡学生的理论学习,在面对共同的野外实习内容的掌握上,则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最擅长的技术应用在实际观察为主的学习中相对无法展现,学生的学习状况相对处于不利地位。
(四) 考核方式的单一
现行野外实习考试的方式主要是实习结束后学生上交一份实习报告,对各个实习点的知识进行书面汇报,实习教师根据书写的正误、实习点知识介绍的详略等情况对实习报告赋分,根据分数情况评价学生的野外实习成绩,这样对于擅长书面表达的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有利, 由于这个专业是培养中学地理教师,所以对于如何进行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较为重视,所以他们的成绩相对偏高,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生则处于不利的情况,所以进行成绩对比时不如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
三 今后野外实习的建议
(一) 地理科学专业
虽然从成绩看野外实习成绩较高,但是由于考核主要是以实习报告为参考依据,所以更多体现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与知识储备能力,与野外实习主要锻炼学生的实践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初衷有些背离,所以今后在野外实习中要把学生野外实践与动手操作的表现纳入到实习成绩中,从多个方面考核学生的野外实习效果,而不仅仅停留于书面表达。
(二)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从实习内容上应当加以调整,与地理科学专业进行适当分组实习,多以地理技术的野外应用来进行实习, 但同时也不能忽略自然地理专业知识的培养,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为地理技术的应用提供强大基础与舞台,否则地理技术会处于无的放矢的境况。所以应当适当增加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时量,使学生的理论学习更为扎实,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三) 改革考核方式
现行考核方式只是以实习报告为主要参考依据, 根据学生的书写的质量和水平进行赋分评价,但是有一些弊病。首先,学生的书写可能存在大量抄袭现象, 直接上网复制现成的资料,缺乏个人的分析,无法体现真正实习内容与实习点知识。另外,实习报告只是反映学习结果的一个侧面,无法对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考查,所以应该对成绩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将野外实践能力纳入到考核体系中,适当压缩实习报告的比重,达到野外实习以实践锻炼为主的初衷。
(四) 应用地理技术与现代技术
在实习手段与方法上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信息技术、照相录像、微信等方法改进传统的教师单一讲解方式,达到多种方式融合,尤其是地理信息手段,如arc GIS软件等,通过手机移动端进行讲解与直观演示,在野外现场进行情景的推演,这样即增加直观性,也可以使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特长得到展现,增加兴趣的同时与课堂教学更为贴切,提升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野外实习效果。通过野外实地示范练习、学生动手操作和学生独立设计实习环节,利用现代技术培养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适当指导学生在实习开始前在室内进行地理过程虚拟现实的模拟,然后利用野外实践加以检验,将互联网和3S等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野外实习中,做到实验室的过程模拟和野外实习相互结合,相互验证与校对,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尤其是自然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能力。
四 结语与讨论
从常规统计与差异性检验结果说明地理科学专业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野外实习成绩存在明显差异,地理科学专业成绩显著大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从实习内容看主要是地质和地貌的野外观察,对于地理科学专业更为适合,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则相对处于劣势。从人才培养方式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注重技术的学习,对理论知识的相对忽视也使野外实习的效果不如地理科学专业。因此,针对两个专业的不同背景,有必要将他们分开实习,从实习内容、实习点知识的挖掘到考核方式上加以区分,不能简单地用一种实习模式套用所有地理科学专业,应该有所区别,与专业方向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发挥野外实习的价值。
针对本研究结果反映在野外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其他类似院校也会出现,所以在保证实习经费的条件下,如何有针对性地分专业实习非常必要,如果无法做到彻底分开,也在共同利用实地基地、实习线路的情况下对实习内容加以区分和调整,使不同专业的实习内容与教学内容衔接紧密,不同专业的侧重点有所区别,考核方式也有差别,这样成绩所体现出的实习效果更为科学准确。
参考文献
[1]衣华鹏,张鹏宴.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5(1):89-91.
[2]熊平生.高校地理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理论探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7):12-15.
[3]祝云龙.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2):85-88.
[4]徐家东.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9(19):54-55.
[5]娄晓黎.高中地理课标修订背景下高师地理师范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地理教学,2017(18):7-11.
[6]张英,次仁吉巴.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地学类专业野外实习教学现状及其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7):146-148.
[7]郑贵洲,肖启芝,花卫华,等.三峡秭归基地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野外教学探索与实践[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11):1-4.
[8]于磊,梁仁君,王国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自然地理类专业野外实习方案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8(1):135-136.
[9]杨晓东.新疆地理学综合实习的路线设计及其在本科教育中的特殊优势[J].高教学刊,2020(4):171-173.
[10]赵志敏,施风霞.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模式的改革探索-以嵩山地质地貌实习为例[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72- 75.
[11]梁军.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的能力[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2):106-109.
[12]刘俊娥,薛志婧,朱冰冰,等.基于能力培养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5):109-110.
[13]王新民,刘强,张凯.地方高校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探索-以天水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2019(464):69-70.
[14]刘相兰,王杰,刘守江.分析自然地理野外实习问题与对策-以南充金城山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1):161-163.
[15]朱文博,朱连奇.河南省高校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2):141-144.
[16]肖烨,黄志刚.普通高校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问题解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193-1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