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任务驱动 + 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7-17 17:04: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由于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将新型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和“对分课堂” 相结合,应用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学中。首先,我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析本专业对应的经典岗位要求,并据此设定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关键知识领域任务模块。然后,围绕任务模块进行对分课堂的教学组织设计。最后, 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对该混合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任务驱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educational model of task Driven teaching and PaD class for Health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major

HUO Peng, XU Xiaona, LIU Hui, WEI Yanling, MIAO Xueyan, FENG Shaolong, HE Yonghua

(School of Public Health,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poor effects of a  certain single teaching mode, a  new  educational model on  “health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major” is designed and carried out by the combination of Task-driven teaching and Presentation-Assimilation- Discussion (PAD)  class. First, the  major teaching objectives were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demand analysis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lassical job to the major, and the matched tasks of key knowledge fields were designed. Second,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al process of PAD class for these tasks and a variety of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s were assigned. Finally,  the teaching effect under the blending instructional mode is summarized.

Key words: task driven teaching; 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 (PAD) class; educational model; health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major

一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环境和气候变化以及各类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事件频发, 社会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当前互联网和新媒体又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适应我国公共卫生建设和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培养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理念,高校教师的定位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换,“对分课堂”[1-4]、MOOC[5-7]、微课、任务驱动法 [8,9]、“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国内外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创新和实践,希望提高教学成效。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于授课课程、授课对象和教学环境差别很大,某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所以将多种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实行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势在必行。由于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殊性,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大量实践;“任务驱动 + 对分课堂”混合教学中学生有着较高的参与度, 真正地融入了知识学习中,对学生今后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及同卫生检验与检疫相关机构的卫生检验工作,以及其他医学技术实验室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高岗位胜任力 [10]。本文详细报道了“任务驱动 + 对分课堂” 混合教学模式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以期为同行教学提供参考。

二 “任务驱动 + 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理念

(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学生以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为引导和激励,利用各种资源和环境,以独立学习或协作学习的方式,自主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通过任务的完成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沟通协作和表达能力。这要求教师不断钻研教材,厘清每个章节的重难点,并按照知识点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

(二) 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自主体验课程的教学模式 [11,12],其核心理念是师生“对分”课堂,一半时间教师进行传统式讲授,一半时间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包括“当堂对分”“隔堂对分”“隔周对分”。本节课讨论上次课讲授的内容,学生经过课下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下一次课有备而来,进行充分的课堂讨论。对分课堂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讲授(P)、内化吸收(A)和讨论(D),简称 PAD 课堂。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学生考核的方式由终结性评价转为过程性评价。

无论是任务驱动教学还是对分课堂教学法,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而教师的价值在于组织、引导和服务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体。

三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课程群特点及学情分析

教育部于 2012 年明确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归属于医学门类医学技术类学科 [13],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技术依托,主要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医疗卫生行业、化妆品行业、供水行业、食品行业及第三方检验机构等相关检验检疫工作提供应用型技术人才 [14]。该专业主修课程包括《分析化学》《临床检验学基础》《免疫学与临床免疫检验》《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生物材料理化检验》《病毒学检验》《细菌学检验》《卫生检验检疫》等系列理论和实验并举的课程。本专业工作经常要进行大批量的、多种形式的采样,以及使用多种大型仪器对复杂样本进行预处理和检测分析。因此,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与样品、设备相关的问题,需要及时找出原因、恰当处置,保证工作进度和质量控制。本文以《水质理化检验》课程为范例,展示“任务驱动 + 对分课堂” 混合教学模式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水质理化检验》作为高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选用教材为:《水质理化检验》第 2 版,康维钧,张翼翔主编,2015 年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63 个学时(理论 39 学时 + 实验 24 学时),全书共 10 章,第一章着重讲述了水质理化检验的作用和特点,第二章讨论了样品采集、保存和处理的一般原则,第三章至第八章介绍了各类水质理化检验指标的测定方法,对同一指标不同测定原理做了详尽介绍,突出了测定方法的使用范围,第九章介绍了水质快速理化检验意义和特点,第十章讲述了水质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和不确定度概念及评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跟随,不能主动参与知识构建、尝试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无从落实。课堂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缺课率高,上课玩手机,不认真听课的情况相当普遍,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析《水质理化检验》对应的经典岗位要求, 并据此进行教学目标设定,设计关键知识领域任务模块,围绕任务模块进行对分课堂的教学组织设计, 合理应用任务驱动、对分课堂等有效教学方法,形成适合课程特点,适合教师风格,适合学生学习习惯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四 “任务驱动 + 对分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过程

(一) 经典岗位任务调研分析

通过文献查阅、网络资源分析、毕业生访谈、实习基地调研等方式分析与水质理化检验相关职业岗位经典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工业废水中酸度或碱度测定、实验室用水电导率测定、生活饮用水硬度测定、工业循环冷却水中氯离子测定、工业废水高锰酸盐指数测定。通过五个学习任务来整合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处理和解决问题中涉及的技能点和知识点。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动性,应将“引导问题”贯穿于完成学习任务的全部过程,让学生有目标地在学习资源中查找到所需的专业知识、思考并解决专业问题。

(二)《水质理化检验》课程教学目标设定

参照最新版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经典岗位任务调研结果,定位本课程培养目标如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水质指标检验的意义、原理、方法和实验技术;让学生理解掌握重要水质指标检测的理论与方法,使学生对不同水质的样品采集、前处理以及常用测定方法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水质样品纷繁复杂,需要理论结合实际,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结合目前学科发展的趋势,水质指标新的国家标准不断出台;理解学科前沿发展,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旨在培养具备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卫生检验技能,能在疾病控制中心、环境卫生或食品卫生监测等机构工作的高级卫生检验人才。

(三) 设计关键知识领域任务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出水质理化检验 6 个关键知识领域,分别为:水样的采集、保存与处理、一般理化检验指标、无机污染指标、有机污染指标、生活用水和沉积物检验、水质快速检验。6 个知识领域对应 6 大任务模块,各任务模块的设计如表 1 所示。
 

表 1 水质理化检验任务模块设计
\

(四) 围绕任务进行对分课堂教学组织设计

讲授(P)阶段:教师只需把握精要,对原有讲授内容进行整合,围绕完成任务需要的关键内容精讲,对完成任务的流程和重、难点进行提纲挈领的讲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内化吸收(A)阶段:是对分课堂的关键环节, 以任务为驱动,学生通过查阅教材、文献、课堂笔记、课程大纲、PPT、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自我学习, 通过教师的课程引领,加强对课堂内容的充分理解, 独立或者小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内化吸收课堂知识,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亮闪闪”“考考你”“帮帮我”三个模块的作业,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创新及沟通协作能力。

讨论(D)阶段:是对分课堂的最后阶段,学生在经过教师讲授和自身对知识内化吸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讨论和资源共享。组内和组间讨论内容围绕“亮考帮”作业进行。

成果分享环节:根据原定任务选取 3-5 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教师抽查、自由提问,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有效利用师生交流平台:提前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微信、QQ、网络作业等交流平台,交流内容包括: 围绕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教材、文献期刊、网络资源等途径获取必备知识信息;课堂上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的问题;优秀作业展示平台;课堂讨论的延续等等。

下面以化学需氧量为例介绍课堂教学组织设计, 如表 2 所示。

(五) 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课堂中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或学期论文来评价学生,取决于考题内容和临场发挥,考分偶然性高,评价准确度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考核强调多元评价,成绩评定包括平时成绩(上课出勤、任务参与和完成、亮考帮作业)+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 30%-5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50%-70%,学生按时出勤、小组积极讨论、参与并完成任务,同时完成亮考帮作业就可获得最高 50 分的成绩。教师通过学生多次作业的展现,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可以作出客观评估。因此,多元化考核方式强

表 2 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过程
\
 
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反映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投入和学习的质量,强调的是过程性评价。

课程结束后,我们分别对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技能进行了分析和考查。结果发现,与上届学生相比,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提高了约 5.6%,实验技能得分提高了 12.4%。通过典型访谈,学生反映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较上届学生明显加深,实验操作也更熟练,并能自主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对本专业 2016、2017 级学生共 109 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其对“任务驱动 + 对分课堂”教学模型的反馈。调查发现,98% 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方式提高了学习主动性,97% 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95% 的学生希望在大多数具体课程中推广。但也有 13% 的学生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希望减少课堂的课时,增加课余准备时间;其次,也有约 6% 的同学反映部分老师未完全驾驭好课堂的节奏和氛围,使部分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表现机会。

五 结 语

在一些高校课堂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负担重、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改变以宣讲型和验证型为主的教学模式,优化组合“任务驱动 + 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失为一次全新的尝试,是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意义探索。结课后,学生积极申报校级、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提升,积极主动地跟随本科生导师参与科研、教学、社会实践等各项工作,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庞伟毅 , 王程强,刘慧,等 . 对分课堂在医学课程应用教学效果的系统评价 [J]. 教育现代化 ,2019,6(77):266-268.
[2] 杨胜园, 柏琴琴,徐小娜,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卫生检验检疫实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现代化,2019,6(2):87-88+91.
[3] 刘伟东 , 崔燕花,王晶,等 . 基于对分模式中医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与体会 [J]. 教育现代化 ,2019,6(96):113-115.
[4] 崔美林 , 于有伟,张秀红,等 . 对分课堂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2019,6(88):193-195.
[5] 彭群龙 , 谢振华 , 陈恬祎 . 慕课教学在药物毒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J]. 教育现代化 ,2020,7(5):185-186.
[6] 周映霞 , 范彩玲 , 崔淑敏 , 等 . 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J]. 教育现代化 ,2020,7(2):108-109.
[7] 侯 志 才 . 关 于 慕 课 教 学 实 践 的 思 考 [J]. 教 育 现 代化 ,2019,6(105):200-202.
[8] 李崇奇 . 任务驱动型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J]. 基础医学教育 ,2020,22(5):321-323.
[9] 肖福兵,徐小娜,杨胜园,等 . 基于任务驱动的卫生检验检疫实验技术教学改革 [J]. 教育现代化,2020,7(10): 31-32.
[10] 秦林原 , 欧超燕 , 宋家乐 , 等 . 广西公共卫生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与职业满意度的关系 [J]. 大众科技 ,2019,21(239): 107+112-114.
[11] 张学新 . 对分课堂 : 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J]. 复旦教育论坛 ,2014,12(05):5-10.
[12] 宋晴 .“对分课堂”: 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 [J]. 教育现代化 ,2019,6(55):57-58.
[13] 胡勇 , 程寿峰 , 蒋瑶 , 等 .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探讨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0): 65-66.
[14] 陈丽丽 , 陈胜华,柏琴琴,等 .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初探[J]. 教育现代化,2019,6(16): 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0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